中国历史上最无能的两位将军是谁?

第一军情

很多人都在说“忠孝仁义”张汉卿,在这里我给大家说几句客观之言。

第一,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挥师入关,成为中原大战的最大赢家,任中华民国海陆空总司令,一时之间风头无两,此后又抽调东北军征伐石友三,东北军力空虚。

第二,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整整八年,倾中华之全力,抛头颅洒热血,多少英雄豪杰葬身沙场,方换的今日之太平,不要被现在的抗日神剧所洗脑。

1928年6月,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掌权东北,当时仅29岁。

31岁,在一群老谋深算的军阀中,能成为中原大战的最大赢家,这样的人,其政治眼光和能力都不能说上是很差劲。

其次,抗日战争打得有多悲壮,我相信大家都应该清楚,仅靠一个张学良,能守得住东北吗?日本关东军入侵东北,就算张学良抵抗了,东北也是守不住的,不要想着所谓的援军,中东路事件可谓是前车之鉴,而且到1936年了蒋介石还口口声声的说攘外必先安内呢。

而且,当时的关东军,向来都是一群疯子般的扩张,先斩后奏,九一八事变就连日本参谋部都不允许的行动。当然,不要以为张学良当时抵抗了日本人就不会进攻东北了。从张作霖惨死在皇姑屯,就已经决定了日本对东北从偷偷觊觎到显露狼子野心。

因此,我们现在站在上帝视觉去口诛笔伐这个31岁的年轻人,是不是有些苛责了?

说到底,九一八事变谁的损失最大,无疑还是他张家的损失最大。

他并不是一个傻子,傻子不会成为中原大战的最大赢家的,也不会让张作霖在众多子嗣中培养他为继承人。

因此,张学良老年说,他当时不是不想抵抗,而是没有想要,以为只是一次滋事挑衅,却没有想到九一八就这样来了。

这句话,还是比较可信的。

东北军力空虚,给予日本关东军以可乘之机,而后张学良的判断失误,关东军如同疯子一般的扩张,最后酿成了九一八事变。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你张汉卿一枪不发丢东北的理由。说到底,他疯不疯是你的事,而你作为东北少帅,守卫国土,抵御外敌这是你的责任,你丢失了国土,那就是你的罪责了。

如果九一八事变,张汉卿都能洗白的话,那让杨靖宇,马占山将军,情何以堪?

但是,说了这么多,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对张学良这个人,多一点理性的思考,不要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当时的时局,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最后,我认为,张汉卿,是一个志大才疏,德不配位的人。身为东北少帅,他并没有承担起东北少帅这份权利和这份责任的意志,算是一个懦夫,但是说是最无能的将军,还是言重了些吧。

我们回到这个问题

其实,在我看来,最无能的将军,这个问题很难评定。

纸上谈兵的赵括算不算?

没有三顾茅庐之前的刘备算不算?

草包将军李景隆算不算?

逃跑将军韩复渠算不算?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

在我看来,能在史书上留其名的人,一定是那个时代里,算是很厉害的人啦。又何必非要以输赢,来判定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呢?

英雄之前,也可能输的很惨,狗熊之前,也可能辉煌胜利。

自古以来我们都喜欢盖棺定论,可是人性复杂,又岂是一句好坏,一句英雄狗熊,就能一言以蔽之的?

不脸谱化的看待历史上的人物,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吧。

以上。


木剑温不胜

逃跑能手李景达,屡战屡败李景隆,这是古代的两个;一枪不放张学良,长跑猪头是刘峙,这是近现代的两个。

一枪不放张学良——纨绔子弟数风流,大帅张作霖之子

张学良对国家和民族有功,东北易帜”,协助蒋介石完成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对国家有功;发动西安事变,促进联合抗日,对民族有功。

张学良对国家和民族有过,而且是功不抵过。

张作霖是个硬骨头,他被日本人炸死时,留给张学良的是高达5000万的家族资产、包括25个步兵旅、6个骑兵旅、10个炮兵团,总兵力约30万的陆军,3000多人、21艘舰只的海军,3000多人、100余架飞机的空军,以及全国规模最大、远东前三的沈阳兵工厂。

与此同时,驻扎东北的日军总兵力不足2万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如果张学良下令拼命抵抗,完全可以抵抗一段时间,以便蒋介石方面做出应对和支援,绝不至于一败涂地。

然而,张学良却下令一枪不放,率领东北军撤回关内,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一个男人的血性,一个军人的天职,通通都被放弃,这难道不是民族罪人吗?

张学良的决策既是没胆,也是无能。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曾经如此评价张学良: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

长跑猪头是刘峙——逃跑敛财真高手,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刘峙曾投笔从戎,又是黄埔毕业,军事上却很猪头,他有几个奇葩又耐人寻味的外号: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解放战争中的“猪头将军”,还被称为“敛钱司令”,足以说明一切。

首先是外战外行,抗日战争中,被委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结果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自己人讥笑为长腿将军。

其次是内战内行,沧海战役中,被蒋介石委任徐州剿总司令,这一任命举赢得国军反对和我军欢迎,国军将领邱清泉说“徐州乃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该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解放军动员口号更是“打到徐州去杀猪”!

不出意料的是,刘峙到任后不到1个月,国军就全线垮台,被解放军彻底击溃,刘峙早早逃跑,留下杜聿明兵团全歼,杜聿明被活捉,有力加速了解放战争进程,功劳可比刘伯承。

屡战屡败李景隆——老爹英雄儿软蛋,名将李文忠之子

李景隆是明初名将李文忠之子,世袭了老爹的曹国公爵位,但老爹英雄儿软蛋,战场上所向无敌的李文忠却生了一个不懂打仗的儿子,偏偏这个儿子还得到建文帝朱允炆的重用。

李景隆曾奉旨出京练兵,建文帝削藩时,他也出力甚多,后来朱棣不服削藩,发动靖难之役,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率军征讨。一开始,朱棣方面完全处于下风,南军都督瞿能围攻朱棣老巢北平,险些攻破张掖门,却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兵,以致功败垂成。

郑村坝、白沟河一役,李景隆统帅数十万大军,对上朱棣的北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被朱棣以少胜多,帮助朱棣成功实现逆转,彻底扭转双方攻守形势,后被建文帝夺职召回。

朱棣率军突破防守,逼近南京,原本是一招冒险战术,若南京固守城池,是可以挡住朱棣,甚至与赶来的军队里应外合,击溃朱棣的,但李景隆却擅自打开金川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可以说,朱棣能够靖难成功,李景隆绝对是第一功臣。

逃跑能手李景达——逃跑战线属第一,南唐中主李璟之弟

李景遂和李景隆看似亲哥俩,实际却差了几百年。李景隆是明朝人,李景遂则是南唐人,但两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特别不擅长打仗,偏偏还被领导委以重任,最后败光家底。

李景达是南唐烈祖李昪(也称先主)四子,南唐中主李璟的弟弟,封齐王。后周显德年间,周世宗柴荣率军亲征,与南唐争夺淮南。兵强马壮的后周占据上风,不断攻城略地,南唐不得已向后周求和却被拒绝,李璟孤注一掷,派李景达挂帅,领六万大军渡江北上发动反击。

当时的后周将领赵匡胤还没什么名气,他正统率3000兵马驻扎六合,李景达轻敌出战,被赵匡胤以少胜多,斩杀1万多人,李景达扔下大部队,仓皇渡江返回南京。

李璟不知悔改,不久后又派李景达率军5万驰援寿州,柴荣命赵匡胤等将兵分三路,突袭南唐援军,李景达再次大败,再次仓皇逃跑,渡江返回南京,彻底辜负了李璟期望。

综观古今四位无能将军,共同特点是懦弱又无能,但却又都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领导的心腹亲信就是领导的忠诚走狗。任人唯亲而非贤,难怪他们的领导会失败。


狄飞惊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诞生了诸多有名的将领。比如孙武韩信等,都因为用兵如神名留青史,与他们相对的,有一些将领因为打了一些著名的败仗会被人们铭记。比如下面两位:

长跑冠军叶志超

叶志超是清末淮军将领,这货运气实在太好,不是跟着好领导,就是带着好部下,先是跟随名将刘铭传镇压捻军,竟然靠着战功升到了直隶提督,穿黄马褂。在朝鲜时冒领了部将聂士成的战功,被提升为朝鲜最高军事指挥官。

但是,才不配位终究是要出事的。不仅没有乘日军立足不稳之际进攻,在与日军对战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竟然弃城而去,连夜狂奔500多里,度过鸭绿江为止,将整个朝鲜奉送给日本。丧失了朝鲜这块完美的战略屏障,把战火引到了中国境内。


最佳导演胡宗南

胡宗南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作为天子门生深受蒋介石器重。在内战时期,在西北与彭德怀周旋,奈何本人实力太弱,数十万部队被彭德怀几万人耍得团团转。

自身司令部又被情报人员渗透得千疮百孔,军事指令先发共军再发国军。小部队被不断蚕食,大部队一无所获。

最大的功绩就是拿下了被放弃的延安,谎报俘虏数万,缴获甚多。结果外国参观团去采访,看见的俘虏全是国军假扮,缴获的物资全是美械装备。

我一直怀疑胡宗南是我方忍辱负重的同志,不仅拱手让出关中,最后更是一步步退到四川、海南。还为解放军提供大量的军事物资,牵制数十万的国军精锐。


桂西散人

其实并不想用最无能这个词,只是有些人偏偏不是这块料,却坐在了那个位置,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举个例子,宋徽宗赵佶,明明就是个出色的书法家,可偏偏坐在了北宋皇帝这个座位上,你让他怎么办?



同样的道理,一样的可以用在本为的两个主角身上。其一为张学良,其二为李景隆。

(一)、张学良

从某一方面来讲,张学良于国家有功:

改旗易帜,让中国名义上归于统一;西安事变,促成了民族统一战线。

从另一方面来讲,张学良于民族有过:

918事变,张学良不放一枪一弹,导致日军毫不费力的占领东北。数十万东北军,面对2万关东军,如丧假之犬一般退出了东北。

东北的沦陷,不仅让数以千万计的东北民众惨遭日寇蹂躏,更是让让日军获得了入侵中国的跳板,已经无数的资源。当日军用掠夺的资源制成弹药,倾泻在中国军人身上的时候,不知道张少帅心中是何感想。


别说是蒋介石让张学良不抵抗的,老实说1931年蒋介石刚刚经历中原大战,根本指挥不动拥有数十万军队的张学良。只是张学良,毫无主见,蒋介石不说话,便慌了神,慌慌张张的将军队撤出了东北。

想想衡阳会战的方先觉将军,以区区2万不到的兵力,困守孤城,面对10万日军的进攻,整整坚持了47天。

想想常德保卫战中的余程万将军,以8000人马,在常德城中阻击了日军一个师团数万兵力,坚持了整整12天。

也许,张公子就适合生活在一个经济富庶的和平年代,可以流连于烟花之地,纵享快乐人生。作为一个领兵作战的将军,不太适合他。



(二)、李景隆

李景隆只恨自己为什么是李文忠之子,为什么不是哪个地主家的公子哥。

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朱允炆拜为大将军,统帅55万大军,征伐造反的燕王朱棣。可以说,朱允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李景隆了。

李景隆也是够义气,55大军轻轻松松就被朱棣给料理了,灰溜溜的给逃了回来,然后顺便打开了南京城的大门,将朱棣给放了进来。

想想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一身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死后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要是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草包,恐怕九泉之下也会气得吐血。


小镇月明

我们都很喜欢崇拜英雄,尤其是那些久经沙场而又经常取得胜利的著名人物,如卫青、霍去病、赵云等等,感觉他们如同天神下凡一般,想想都感觉自己意气风发,能指点江山了。可和这些常胜将军相比,我国历史上有两个让人感觉很窝囊的将军,他们不但没有取得过胜利,而且还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第一位就是西汉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估计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妹夫是汉武帝刘彻,就不知道要死多少回了。一个人没有才能没关系,但你不能没有那本事还要往前冲,打仗是一名技术活,而且还需要很大的天赋。而我们的贰师将军却是创造了西汉将军对敌的一个新高度:一个人打了败仗没关系,难能可贵的是打了一辈子的败仗,最后还要投降敌方,估计汉武帝都气的吐血了。

第二位就是明朝末年的杨嗣昌,此人不单是明朝的兵部尚书,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估计是想学班超,弃文从武,结果事与愿违。当后金大军在东北闹得翻天覆地的时候,这货总督各路援军,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什么,带领着装备精良的明军眼睁睁的看着后金军烧杀抢掠而无动于衷。等到皇太极烧杀抢掠完后,他才率领着明军尾随皇太极“出境”,难怪皇太极都感觉不好意思,留下“百官莫送”的字样。而且这位兵部尚书还有一项特殊的“技能”,那就是推卸责任,每次打了败仗,他总是能找到找到一大堆理由,把罪责推卸到下面的官员身上,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


第一军情

中国历史上最无能的将军当然是首推少帅张学良。

1928年12月,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后,麾下尚有40余万大军,坐拥东北四省。但是张少帅没有在东北整军经武,积极防备日本人,而是先杀了东北军重要人物,号称北方小诸葛的杨宇霆,自毁长城。其后蒋冯阎中原大战,张少帅又禁不起蒋介石的金钱和权力诱惑,命东北军精锐入关帮助蒋介石打败冯阎,并取得了京津地区。东北军精锐大部入关,关外空虚,而张少帅又在北京城忙着花天酒地。以至于数百人的关东军制造了一起摩擦事件就把少帅吓得屁滚尿流,几十万大军一枪不发,溃退到关内,将东北三千万同胞丢给了日本人,最后美其名曰保存实力,实在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能与张少帅一较高低的还属明朝大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建文帝闻讯命李景隆率50万大军北上平叛。李景隆挥师围攻北平城多日不下,结果被朱棣回师大败。其后,李景隆与武定侯郭英等会师60万再战燕军,结果在白沟河再次大败,丧师数十万,致使南军无力北上平叛,奠定了建文帝的悲剧。建文四年,朱棣进围南京,又是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投降燕军,建文帝就此下落不明。


墨水2333

中国历史上最无能的将领是谁?这个可不好评价,如果放到古代,那么袁绍可能算一个,坐拥七十万大军却被曹操打败,而且原因就是因为其本人过于刚愎自用。从民族角度来讲,吴三桂也算是无能,面对李自成攻克北京,吴三桂居然是选择投靠满清来保自己的利益,全然没有一点气节可言。不过放到近代,那么无疑就是唐生智了。

或许有人会说近代最无能的将领应该是张学良,因为当时面对区区数百关东军,张学良居然下令不许反击,导致北大营丢失。而后更是直接要求东北军撤出东北,一枪未放丢了东三省。但是好歹张学良还是有一点魄力和能力的,比如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这些都是他能力的体现。

而唐生智其人为何无能,其无能就体现在他的那张嘴上。当时他去守南京时,他曾经向老蒋保证与南京共存亡,这使得南京守军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城中民众也没有及时的撤离。这么做的结局就是唐生智一跑,守军军心立刻就散了,整整十几万守军,在没有进行巷战的情况下投降,被残忍的日军屠杀,整个南京城都被日军血洗,只因为唐生智的突然逃跑。

本来南京城在淞沪会战之后,就有人提议可以守,但是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放弃。但是个别拍马屁者却表示南京必须守,而这时唐生智就被推出来了。其实如果唐生智不拍胸脯死守,或许可以事先叫民众疏散,或者就不会下令把撤退用的船只销毁。这导致十几万守军撤不出来,抵抗又没人组织,所以说唐生智无能,没有一点主见也敢出来领兵,害苦了南京军民。


小司马迁论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更是将星如云,有能的无能的多如牛毛,不可计数。有能的如乐毅、韩信、卫霍、李靖等等,历史上大书特书,人人尽知。无能的往往没人书写,不受关注。所以,要想从无能里挑两位最出来,有点难。但既然问,那就只好答——依我看来,要说历史上最无能 的两位将军,不巧都出在近代,不巧都追随蒋校长凯伸公麾下,一是刘峙刘将军,二是汤恩伯汤司令。二人不愧为校长的好学生,把校长的本事原原本本学了过来,什么本事?打仗不行,逃跑有术!

刘峙号称长腿将军,无论是抗日期间还是后期国共内战,总是身先士卒、不辞辛苦,冲在前面,当然是面朝后方背对敌人。卢沟桥事变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进驻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平津失陷后,日军一路沿平汉线南犯,袭击涿县、保定、石家庄;打了没几天,刘峙便惊慌失措,率总部不战而逃,一口气逃到石家庄,把华北的大地拱手让给日寇,时人送他一个外号"长跑将军"。解放战争时, 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当时国军内部有人道:"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指薛岳)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指顾祝同)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果然一语成谶,淮海大战中,刘以优势兵力对战刘邓陈粟,不但大战失败,黄百韬、黄维、邱清泉等几十万精锐尽失,国民党再无翻身之机。


汤恩伯,河南人民称为水旱汤蝗,为四害之一,可见打仗不行,专会祸害百姓,人心尽失。台儿庄战役时按兵不动,见死不救,致使池峰城战死。豫湘桂战役时带头逃跑,造成国军最辉煌的一次大逃跑,一次便失地千里,日军怎么追也追不上,气死不少人。解放战争时,指挥山东战区,以致七十四师被粟裕所部全歼,蒋凯伸恼羞成怒,用手杖痛击汤的光头,血流满面。后又多次面对解放军,均望风而逃。唯善于捞钱,特别是将大陆黄金抢运台湾,为凯伸立下大功,却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说这两人最无能,也许有人不服。而且就是两人在地之灵知道了,也可能不服。为什么?因为还有一人,似乎比他们还要无能。谁?当然就是他们的校长司令蒋总统中正凯伸公了。这位大人物对战日本,国粉号称22次会战无一胜绩,把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人,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对阵解放军,三年时间便丢掉八百万军队,转进台湾,虎距至今,并赢得运输大队长的美称。这样的辉煌战绩,历史上还真找不出几个来,倘若算在最无能的行列里,兴许也差不多。

不知你意下如何?

看了一些人的评论,觉得有必要加上一付对联,算是对他们的回答吧。

上联:国军无勇无谋无能;下联:国粉无知无脑无聊。

横批:嘴炮都行。


一帆清风一江月

今不邀不至,想说两句,不知可否?如若论中国历史上最无能的将军,我认为中华民国时期的二张便是。这二张便是张学良、张灵甫。先说张学良吧。他爸张作霖,真的是一代枭雄,短短二十年左右变由一普通兽医兼买卖人成为东三省们领袖人物,拥军百万左右。张作霖被暗害后,张学良接管了父亲的东三省管辖权及百万东北军的指挥权。然而,当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却不抵抗,率百万东北大军一退干里,逃入关内。短短八、九年,百万关东大军不知所踪;肥沃的东三省沦为日本之手,领土丟失。丟土失军,真显出张学良乃无能之将,上世纪中华民国最大败家子非他张学良莫属。再说张灵甫吧。张灵甫抗战有功是勇士本人认可,但作为指挥战争或战役的将军张灵甫确是无能。三年内战早期阶段,张灵甫接手的七四师在当时是经历抗日战争锻打出来的精锐之师。土兵的战斗素质是中华民国陆军中最好的。从装备上看,七四师全是美械先进装备。七四师是当时中华民国陆军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然而,张灵甫一接手指挥七四仅一年零一个就在山东的孟良崮被全歼。这么好的一支部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全歼,足够证明张灵甫的无能。即便让我们武陵山下的土匪姚大榜去指挥七四师也不至于灭亡的这么快!所以呀,我个人认为张学良、张灵甫从军事指挥这一层面剖析,这两位将军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能的两位将军。"最无能"将军这一帽子非他俩莫属。


刘海泉22

历史上无能的将军数不胜数,个人觉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明初的李景隆和清末的叶志超。

明成祖朱棣得天下第一功臣李景隆

李景隆是大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的儿子。可惜李景隆一代没遗传一代名将李文忠的军事天才,堪称虎父犬子的典范。

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后,其实能控制的地盘和兵力都有限得很。相比掌握中央政权能调集全国资源的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成功的希望小的可怜。

可惜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统帅大军与朱棣作战,优势兵力和资源的李景隆屡战屡败,成为朱棣的运输大队长,不断增强朱棣的力量。而建文帝对李景隆信任非常,屡次在战败后继续给予李景隆兵力作战。最终不得不撤换李景隆后也没有治罪。

(李景隆)

建文帝如此厚待李景隆的结果,是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开门投降,让朱棣没有付出多大代价成功占领明代南京这座冷兵器时代很难攻克的坚城。

李景隆可谓朱棣得天下的最大功臣,朱棣应该给李景隆发个一吨重的大奖章。

(明成祖朱棣)

长跑健将叶志超

清末的甲午战争,被谈论最多的是北洋舰队的战败。不过客观说,北洋舰队表现不算特别好但也算过得去,而陆战中清军的表现就更丢脸的多,叶志超则更是丢脸的佼佼者。

(叶志超)

叶志超早年在李鸿章的淮军中也算一员悍将,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中有着还算出色的表现。甲午战争中,单论武器的话,清军陆军其实比日军还有优势。但清军的训练、组织各方面都比日军差得远,不是一个时代的军队。

而叶志超等将领的低劣表现,加剧了清军的溃败。叶志超在平壤之战中,作为清军主将,不战而逃,一路狂奔五百余里逃回国内,让日军在朝鲜取得了彻底大胜,一举占领朝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