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18换个壳子能变隐身巡航导弹?其实没那么简单,技术很复杂

近日,央视网发布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报道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官方网站在报道该院的吸波材料工程师宫元勋时,提及中国正在研发一款隐身巡航导弹。要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主要负责我军的导弹开发研究,因此,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众多猜想。

有人认为,中国此款新型很可能以一些传统导弹为蓝本,换个隐身性的壳子了事。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隐身巡航导弹的技术要求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鹰击18换个壳子能变隐身巡航导弹?其实没那么简单,技术很复杂

首先,作为巡航导弹,其航程必须对得起"巡航"二字。如美军的BGM-109 Block4型"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其航程达到了2500公里。而中国的长剑10和俄罗斯的Kh-59也在大致水平上。而相比之下,被认为很可能改装为隐身巡航导弹的鹰击18反舰导弹的航程为400千米,这在反舰作战中的确够用甚至可说是优秀了,但入果要执行对地面目标进行防区外发射打击,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现在主流的巡航导弹都是起飞段固体火箭助推器+飞行段涡喷发动机的模式。而鹰击18作为一款反舰导弹,在末端突防时,面临的拦截火力最强,需要极高的速度突破防御,因此鹰击18末端是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高速突击。而对于巡航导弹来说,最好的突防便是隐身性和机动性,巡航导弹打击的往往都是高价值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处于严密保护中,一旦被发现,巡航导弹被击落的概率极高。因此,巡航导弹在发动机的选用上应优先以高航程,底红外特征为主,速度不是说不要,但优先级别肯定比前两者要低。

鹰击18换个壳子能变隐身巡航导弹?其实没那么简单,技术很复杂

其次,虽然名为隐身巡航导弹,但隐身巡航导弹不只是隐身那么简单。信息化,这个今年在军事领域被广泛提及的词,也影响着隐身巡航导弹。隐身巡航导弹之所以被各国高度重视,出了隐身性能外,还有高度的信息化。常规导弹的电子设备往往为制导服务,而隐身巡航导弹不但需要制导,还需要具备信息交互、电子对抗等能力。在深入敌后的飞行阶段,除了活力拦截这样的硬杀伤手段,还有如电磁干扰、GPS误导这样的软拦截手段。为此,隐身巡航导弹必须搭载有进行电子对抗的设备,而且我们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电子对抗手段反过来对抗敌军的防空系统,增加突防能力。

鹰击18换个壳子能变隐身巡航导弹?其实没那么简单,技术很复杂

美军也在研究一种电子战隐身巡航导弹,在目标上空游弋,使一片区域的电子设备失效。而信息交互能力可以使得隐身巡航导弹不像常规导弹那样只能按照提前预设的路线飞行,隐身巡航导弹可以随时与指挥部进行数据交流,巡航导弹把情况反应给指挥部,而指挥部根据情况给予巡航导弹命令。当敌人防空阵地部署发生变化时时,指挥部可以马上改变导弹的飞行路径,以绕开敌人的防空部署,使得隐身巡航导弹的应变能力更强。因此,隐身巡航导弹并不是简单的隐身+导弹的模式。而是整合了发动机、战斗部、隐身技术、信息战、精确制导的一个系统。没有一定程度的技术水准,即使是换个壳子,也只能是伪•隐身巡航导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