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村茶香飄天下!

一、淵 源

千年商都,茗茶飄香。

南國明珠,活色生香。

歷史悠久的老城區荔灣,風光旖旎的白鵝潭兩岸,兩個專業市場赫赫有名——南有芳村茶葉市場,北有清平藥材市場。而在“水秀花香”之芳村,兩個地名又別具一格——茶滘與花地。地如其名,它們分別與茶、花有關。

芳村茶香飄天下!

茶滘,一個茶香四溢的名字,一個與茶結緣的地方。據芳村《東漖鎮志》記載:“朱開禧元年(1215年)黎氏、嚴氏從南雄珠璣巷南遷廣州,後有定居芳村花棣(地)之南者,尋根溯源其祖籍在江浙,以種茶為業,歷經百年,人口逐漸繁衍、興旺,便建新村,命名為‘茶滘村’”。南遷廣州的黎氏與嚴氏不光在這裡種茶,還種花。茶園與花園媲美構成一道靚麗風景,茶香與花香共融成就一段浪漫歲月。

花地,人稱“嶺南第一花鄉”。花,乃芳村傳統產業也。芳村可謂“先有花後有茶”,是鮮花產業帶動了茶葉產業的蓬勃發展。芳村因花市興盛,終日車水馬龍,附近茶樓、茶園興起如雨後春筍——30多處花卉園林遍佈花地周邊,醉觀園、東園、翠林園、紐香園、新長春園、留芳園、廣松園和群芳園等“八大名園”,成為芳村活躍茶文化的有力支撐!枕江樓、長江樓、醉觀樓、留芳樓等茶樓,星羅棋佈,點綴花園之中。茶樓建亭臺,可遠眺珠江、雲山,周圍紅花掩映、綠樹環繞,內設曲藝、音樂茶座供茶客觀賞,遊客在此品茗、觀景、聽戲、賞花,悠然自得,不亦樂乎!芳村茶樓成為人們最好的休閒娛樂場所。花園與茶樓,自古很般配。

芳村茶香飄天下!

清朝,珠江南岸芳村出產茶葉,北岸十三行出口茶葉,一“產”一“出”,相得益彰。我國早年聞名於世的絲綢、茶葉、瓷器等,都是經過這裡飄洋過海、源源不斷地出口異國他鄉。十三行,當時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一口通商”獨攬中國外貿長達85年!想當年,芳村生產的茶葉,運到一江之隔的十三行口岸出口國外,芳村人是何等驕傲與自豪!

白鵝潭澆灌了芳村茶園,十三行傳播了國飲文化。

芳村種茶始於800多年前,為何如今這裡難覓茶園?

說來話長。

原來,清末民初,廣州社會動盪,物價飛漲,糧食緊缺。對於舊時的情形,廣州市第八十七中學原高級教師顏亮亨仍記憶猶新:先是一元可以買幾石(dàn)米,幾個月後,幾萬元買不到幾升米。一大疊錢,上午可以買兩升,下午就只能買一升。任何東西,早晚市價不同。人們一拿到工錢,就拼命去搶購。尤其是米鋪,擠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風雨不透,大喊大叫,亂擠亂踩,有大喊救命小孩被踏死的,有慘叫一聲婦女流產的。尤其是到了解放前夕,一般老百姓籃子裡裝著劣質大米,用以購物,回到原始社會物物交換狀態。糧食奇缺、食不果腹、通貨膨脹嚴重,村民們被逼毀茶種糧,以求溫飽,所以芳村地區從此不再種茶。

此時,彷彿茶與芳村的距離要開始疏遠,然而,芳村的“茶緣”並沒有結束……

現在,雖然芳村不再種茶,而八大名園也在“城中村”的城鎮化進程中難覓芳蹤,但是,今天各位來芳村,卻聞國飲處處飄香,這難道不是傳承了茶滘這個古老茶鄉悠久而厚重的茶文化麼?不容置疑,茶滘牌坊旁那棵撐開一團巨大綠蔭的細葉榕,在為村民遮風擋雨的同時,見證著芳村時代變遷的風風雨雨,也見證著茶鄉從種茶到賣茶欣欣向榮的發展歷程!

芳村茶香飄天下!


二、興 市

芳村茶葉種植的消失,並不代表芳村茶緣的消失。廣東人對於國飲的熱愛卻是長久的。

茶葉消滯、開胃、解暑、利尿、生津、止渴。廣東人,素有飲茶傳統習慣,奉行飲茶養生之道。他們寧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

芳村茶香飄天下!

芳村——廣州著名茶鄉,著名茶文化發祥地

。芳村茶市興起源自一場——花和茶的甜蜜邂逅。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

芳村茶香飄天下!

20世紀60年代,消費者對於茶葉的渴求與日俱增。有捕捉商機者順應群眾需求,率先來到芳村洞企石一帶,改當地農民舊房為製茶作坊,運來本省廣寧縣出產的野生山茶葉,加入茉莉花開始大量生產茉莉花茶。花茶花茶,芳村的花和茶就此展開了華麗邂逅,一道舌尖上的美味應運而生。質優味美價廉,帶給味蕾美妙的享受,產品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甚至還遠銷港澳地區。膽大敢拼者淘得了第一桶金。

芳村茶香飄天下!

至80年代初,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改革開放的政治環境,吸引50多家鄉鎮企業和個體茶商,爭先恐後聚集在洞企石路、山村葵蓬等地,一個生產、銷售茶葉的初級市場宣告誕生。芳村石圍塘火車站附近,租金便宜、場地充足,又曾是茶葉種植地,嗅覺靈敏的茶商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很多茶葉新品種應運而生,以適合不同的口味和需求,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從此,芳村的茶葉生意遠近聞名,來零買、批發茶葉的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90年代初,蜂湧南下的外來淘金者,如珠江潮一般波瀾壯闊,小打小鬧的茶葉作坊,已不能適應茶市突飛猛進的發展形勢,一個又一個正規茶葉商鋪落成,一個又一個實力雄厚的茶商進駐,茶葉城已初具規模。

到了新世紀,東南西北中,發財到芳村。這時的芳村茶葉市場,儼然已成為做茶葉生意的風水寶地,白鵝潭就是一個聚寶盆,旁邊自然也就聚集了許多茶葉業界的淘寶精英。原先聚居於此、歷經風雨、白手起家的老茶商;還有從茶葉源頭過來並在此落地生根的老茶農;再加上一批打破鐵飯碗的國營茶葉公司的人,紛紛“下海”到芳村茶葉市場創業,自主經營茶葉。

珠江由荔灣穿城而過。荔灣依水而生,又像水一樣包容萬物。廣州人尤愛水,人們視活水為財富的象徵。這也成了匯三江活水之白鵝潭聚財的註腳。因水包容,才有太多的打拼者把夢想寄託在了這裡。

天時地利,得天獨厚。

如今,沿著芳村大道、花地大道兩旁輻射開來,一個廣州家喻戶曉、全國聞名遐邇、茗茶香飄天下的芳村茶葉商圈,正隨著白鵝潭經濟圈的成長而不斷壯大。

一時間,南方茶葉市場、廣東芳村茶業城、芳村國際茶葉貿易中心、山村茶葉城、承鴻茶世界、錦桂茶葉市場、正好茶葉市場、江南茶博園、大笨象茶業城、萬象茶葉城、奔富國際茶葉藏品城、萬商茶葉城等20多個茶葉、茶具及茶工藝品銷售市場,讓芳村的天空瀰漫茶香。其中,南方茶葉市場為“國家農業部定點專業市場”,被廣州市政府確定為五個重點扶持發展的市場之一,被廣州市工商局評定為“消費者滿意市場”。

芳村茶香飄天下!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產茶國和茶葉消費市場。2016年,中國茶園面積287萬公頃,產量240多萬噸,種植規模世界第一,消費量超過200萬噸。多年來形成了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長江上中游特色綠茶、西南紅茶和特種茶等4大優勢區域,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綠、紅、青、白、黑、黃6大茶類的國家,各地名茶,都能在芳村茶葉市場一睹芳容。

茶葉這一東方物產,不僅通過古絲綢之路大量出口海外,還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葉生根。世界上的主要產茶國家和地區,大部分位於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在中國茶自古風靡世界的同時,享有盛譽的肯尼亞、斯里蘭卡等地的紅茶,甚至銷售到茶葉的故鄉——中國。

古人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白鵝潭邊這塊風水寶地,卻滋養了四面八方的人,圓了許多人的發財夢。福建、廣東、浙江、江西、湖南、香港、臺灣等地區的七八千家茶廠茶商,經營品種幾乎涵蓋了所有與茶葉、茶文化相關的商品,市場輻射全國各地及世界各地,傳統六大茶類“綠、紅、青、白、黑、黃”茶在這裡應有盡有。

“中國茶市看廣州,廣州茶市看芳村”。廣州芳村茶葉市場行業動態,直接影響到全國的茶葉市場的波動,儼然成了全國茶葉市場的“晴雨表”、“溫度計”。生活在廣州的人都知道,買茶葉要去芳村。芳村茶葉市場欣欣向榮,年總交易額超30億元。

在芳村茶葉市場,烏龍茶不擺“烏龍”,“鐵觀音”成了“鐵哥們”,但凡開茶莊,講究還是有的:沒有龍井、碧螺春不礙事,但如果少了烏龍茶、鐵觀音,似乎就像一部粵劇缺少了花旦,撐不起門面來。隨後,風水輪流轉,普洱茶熱銷,大到茶葉批發商城,小到內街內巷茶莊,一度幾乎全被普洱茶一統天下。時下,小青柑普茶已遍地開花。

茗茶開會,名茶薈萃。芳村茶市場,茶香惹人醉。

西湖龍井茶: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沁人心脾,齒間流芳。

江蘇碧螺春:清香襲人,翠碧誘人,色澤銀綠,酷似碧螺。

黃山毛峰:香氣清鮮,滋味醇甘,湯色微黃,韻味深長。

信陽毛尖:香高、味濃、湯色綠,綠茶之王。

安徽祁門紅:特絕群芳最,高香不二門,香名遠播,紅茶極品。

安化黑茶:甜酒香、松煙香、菌花香,陳茶有陳香,陳香味不同,黑茶黑馬。

都勻毛尖:香清高,味鮮濃,色綠翠。

武夷巖茶:散發巖骨花香,內質活、甘、清、香,色澤鐵青、油潤。

福建鐵觀音:香味獨特,品質優異,風靡全球。

雲南普洱茶:香氣高銳持久,滋味濃醇,潤喉回甘。

廣東單叢:香而不清,齒頰留芳,喉感清冽,清爽甘滑。

……

花團錦簇、爭妍鬥豔、添香增色、耳熟能詳的名茶和家喻戶曉的“大碗茶”,撐起了芳村茶市一片天。更讓人驚異的是,一些在其他地方難見其容、難覓其香的珍稀茶品,卻也能在此顯露芳蹤、溢出芳香。

六堡茶,其特點是紅、濃、醇、陳,“檳榔香”撲鼻而來。而這種特殊香味“檳榔香”(萘類多環芳烴物質)可遇不可求,通常存放8——10年以上的老茶,經特殊條件儲存,方能產生這種奇香。廣西梧州六堡茶被稱為“中國紅”,與安化黑茶、雲南普洱茶齊名。

靖安白茶,外形圓緊秀直勻整,色澤白嫩,茶香濃郁,滋味甜和;湯色嫩黃明亮,葉底成朵並還原呈玉白色,葉脈翠綠,江西省靖安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剔除木質化茶梗,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由單片生葉製成,綠茶特種茶類。清為朝廷貢茶。

英德紅茶“金毫茶”,被譽為“東方金美人”。其色澤烏潤,顆粒均勻結實,香氣高銳,茶湯紅亮,滋味濃烈,飲後甘美怡神,清心爽口。

“一灣江水碧,兩岸茗茶香”。坊間茶樓數不勝數,每一間都從早茶賣至夜茶;芳村茶市多如牛毛,每一家都從春茶賣到秋茶。

百年繞樑的縷縷茶香,隱沒在快節奏都市的塵囂中……

芳村茶市,茶葉品種繁多,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層出不窮,還有與茶文化相關的精美裝飾工藝品:宜興、景德鎮、潮州等產地茶具;宋、明、清代茶傢俱、木雕、字畫等一應俱全,琳琅滿目,遠銷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成為聞名於世的集購物、觀光、旅遊於一體的茶葉集散地,不僅是國家茶葉交易的主戰場,更是中華茶文化傳播的大窗口。


三、傳 承

清茶一杯養精神,清茶一杯見真情,清茶一杯傳文明。

茶,傳遞著親情友情,承載著時代變遷,折射著人世變化,喝出人身的健美,道出人性的真諦,悟出人生的哲理。

芳村茶香飄天下!

食在廣州,名不虛傳。廣州人愛在吃上下功夫,尤愛喝茶。“三茶兩飯”(早茶、午飯、下午茶、晚飯、夜茶)是一天的標準伙食。“一盅兩件”(一壺茶、兩籠點心)是喝茶的標準配置,廣州人可以一整天都在茶樓裡品茗看報聊天,稱之為“直落”。 廣東人一年喝掉10萬噸茶葉,約佔全國茶葉消費總量的二十分之一。

夜幕降臨,行人如鯽。滿街熱氣騰騰的大排檔,滿城霓虹閃閃的大酒樓,家家夜市生意興隆。土生土長的居民、外來務工者、來此旅遊者,吃點宵夜,喝杯夜茶,看點夜景,聊點夜話,廣州一年四季如此、從古至今傳承。

芳村茶香飄天下!

品茶,構成嶺南飲食文化的重要成分。品茶,要品得愜意,品得優雅,品得舒適,如今也不再是“年齡”的標籤,年輕人也開始靜享茶生活,甚至在閒暇之餘學習茶藝、品味茶韻。鄉愁在水裡釋放,溫情在杯中流淌!

茶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與中國儒道文化一脈相承,是一門精緻的藝術。

從2001年開始,國際茶文化節、茶博覽交易會暨優質茶評比大賽、鬥茶賽等,在這裡輪流上演。“千壺千茶、萬人品茗”晚會盛況空前,入選吉尼斯記錄。

自2005年以來,芳村茶葉市場每年都舉行兩屆鬥茶賽,大家將各自鎮店之寶拿出來評比,由專家從所有送過來的茶樣中進行篩選,依據茶葉的“色、香、形、味”四大因素選出“清香、濃香、陳香”各類茶的前10名,然後再由大眾評審團進行審評,點出“狀元、榜眼、探花”以及“進士”。獲評各種好茶新科狀元的茶主人,和其他“狀元”一起,頭戴狀元桂冠,身著狀元服,被八人大轎抬著,隨敲鑼打鼓的隊伍,繞著芳村茶葉城巡遊一番。那場景,類似於古代新晉狀元騎馬遊街,好不威風,好不得意,好不自豪!

芳村茶香飄天下!

人們對茶的喜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時代地位。

在歷代詩人中,由於他們愛茶、飲茶,因而在茶詩、茶詞的內容上,寫得最多的莫過於頌茶和借茶抒懷。詩人們將茶比作美女、美食、名花、瓊漿,都表達了對茶的讚頌。

由於茶能益思,所以文人飲茶成習,對茶道體會更深。詩人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說由於茶味好,連飲數碗,每碗均有新感受: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盧仝描述的各種不同飲茶感受,對提倡飲茶、傳承國飲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在唐朝以後,盧仝這位“愛茶詩人”,連同他的七碗茶詩一起,每每為後人所傳誦。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這是宋代詩人蘇軾對茶的看法,經常飲茶勝過服藥。

日本人愛喝茶,愛琢磨,曾花9年做調查,發現每天只要喝茶四、五杯,就能將癌症風險降低40%。

中國人愛喝茶,愛探索,曾花17年磨一劍,發現烏龍茶、綠茶、紅茶,對口腔癌、肺癌、食道癌等都有不錯的預防作用。

芳村茶香飄天下!

茶療養生,一種全新的養生方式,將茶葉的保健功效發揮到了極致。中醫茶療,根植於中醫文化和茶文化基礎之上,以茶作為單方或配伍其他中藥組成複方,用來內服或外用,以達到養生保健、防病療疾的目的。以茶入藥在歷代的醫學、茶學、文獻中有諸多記載。2017年6月8日,“中國茶療養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穗啟動,廣東省茶療養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正氣堂食品有限公司、仙茶美國際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等數十家單位共同發起,旨在弘揚中國茶文化和中醫文化,推廣茶療養生,造福人類健康,提升中國茶療養生產業整體市場形象。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也由此發祥。從公元5世紀開始,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先後從廣州、泉州出發)、茶馬古道,中國茶及茶文化流傳到世界各方。茶葉,一顆閃亮的明珠,一座友誼的橋樑,一張發光的明片,一劑保健的良方,閃爍著國飲的豪光,溝通著中國與世界的情感,養護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

茶文化在芳村茶市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很好的弘揚。

芳村茶香飄天下!

弘揚茶文化,重點抓娃娃。

荔灣區南塘大街小學,與中國最大的南方茶葉市場相鄰,周邊茶市多過米鋪,學生家長多為茶商。他們利用地理優勢和家長資源,因地制宜編寫茶文化課本教材,因材施教開展多樣的茶文化活動,打造校園茶文化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養成,在廣州小學打了頭陣、當了先鋒。南塘大街小學生,大多是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茶商後代傳人,他們隨著茶葉市場長大,耳濡目染父輩們以茶謀生、以茶會友、以茶傳情,對弘揚茶文化的感情與興趣與日俱增。每週兩節常規“茶文化”課程雷打不動,各個年級茶文化興趣班各不相同,教室內座無虛席、氣氛很濃:學習泡茶、品茶是基本內容;寫茶聯、做茶畫、呤茶詩……可見老師獨具匠心!茶鄉兒女學習茶文化,感受茶文明,收穫知識,收穫技能,收穫自信,茶文化課程務實新穎、特色鮮明,得到了家長和社會一致認同。

芳村茶香飄天下!


四、願 景

網購流行、進貨成本攀升、個別茶葉品牌競爭降溫,近年曾一度帶給芳村茶市疲軟與冷清,但新一屆荔灣區委、區政府運籌帷幄、審時度勢,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等機遇,以“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為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以百年工匠精神為支撐,以市場升級改造為抓手,以“互聯網+”為保障,努力擦亮芳村茶市名片,助力搭建芳村茶市平臺,把芳村茶葉專業市場打造成發揚絲路精神的新載體、促進合作交流的“連心橋”,讓中國茶香更廣泛更深入地飄揚於世界。

2017年5月18日,在杭州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開幕式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提出:“做強中國茶產業,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在未來,堅持綠色發展,做優茶品質、堅持市場導向,唱響茶品牌、堅持傳承創新,弘揚茶文化、堅持互利共贏,共建茶平臺將是促進我國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措施。這無疑給芳村茶市注入了一支興奮劑。

在中國日益成為世界大市場的21世紀,廣州荔灣,將以自身的商業文化底蘊和捕捉歷代商業機會的能力,傲然挺立在廣州西部;芳村茶市,將以源遠流長的對外貿易優勢和自身不斷增強的競爭能力,傲然挺立在珠江南岸!

芳村茶香飄天下!

品不完國飲風情,嘗不盡人生百味。

回憶廣州昔日的衣食住行、民俗物語,人們總不免流連在西關風情的舊夢裡。在時間沉澱的深處,但願芳村茶市能成為人們對廣州無法抹去的留痕,成為嶺南文化耀眼的元素,成為記憶深處繁華的符號!

憧憬芳村茶市未來,人們自信勾畫古老茶鄉的新景象:千年商都今尤盛,百載茶市會更強。但願——芳村來客如雲山疊翠層層加碼;茶市財源似珠水長流滾滾而來!

作為駐守在唯我獨尊茶葉市場的食品藥品監管者,作為芳村茶市繁榮興旺、百年情懷的見證人,維護茶市食品安全、弘揚中國茗茶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激情滿懷!我們欣然期待!

芳村茶市,芳香彌久;茗茶國飲,名揚天下!

文稿:謝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