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的區塊鏈狂歡

臥槽109期

臥槽|春天裡的區塊鏈狂歡

新年新氣象,一切都是那麼的快,那麼的新,目不暇接。年還沒過完,下一代互聯網革命技術區塊鏈就在那個遙遠而神秘的《三點半》開始發酵,有主導的,有附和的,有撕逼的,有退群的,反正一個新的江湖誕生了,還沒來得及論資排輩就已經一地雞毛了。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在還乍暖還寒的春天,春天還沒有來,區塊鏈一夜火遍全國。在朋友圈也到處都是轉發關於區塊鏈的各種文章和視頻,還有對區塊鏈的各種感受,一時洛陽紙貴奔走相告;跟朋友見面除了說過年好,如果不聊兩句區塊鏈好像都不好意思打招呼,更遑論你還是潮流前端人士。與人見面不聊過去的悲歡喜樂和收成,只聊你買了數字貨幣沒有,或者區塊鏈是什麼,將怎樣帶來機會,怎樣重構未來的世界,當然,最重要的是我能從這波新技術革命發家致富麼?

每一個人臉上洋溢著笑容,甚至是有點亢奮,彷彿用自信的表情告訴所有的人恨不得全世界,我已經找到了財富密碼,我馬上就要成為中國首富,我馬上就要超越馬雲李嘉誠了。

看這種詭異的氛圍,我的腦子裡又不斷的把過去的記憶調了出來,有一個場景是重合的——傳銷。

最早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就是來自於一個拗口但洋氣的名字——比特幣。從最開始的一萬個比特幣購買兩個披薩,到後來的一個比特幣跟一盎司黃金價格相等,到最瘋狂的時候一個比特幣值13000美元,可見瘋狂的人不僅限於我同胞,全世界的人都是賭徒。月盈則虧,好日子好像要到頭了,接下來就是狂跌一千美元,現在已經跌破了一萬美元,而這前後也不過五六十天時間,真的是幣圈一天,世界百年啊。

中本聰不知道到底隱藏在哪臺電腦後面,反正到現在為止也沒有發現他的蹤跡,但是他的產品火遍全球。積極者大加讚譽,稱其為改變世界打破全球經濟貿易壁壘的革命產品,這其實是一種無政府主義者從文藝轉到了IT界,用理想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能用技術去解決。陰謀論者稱其為美霸權主義的私生子,搞亂搞壞全球各國的經濟,去中心化去的是非美國家央行的貨幣主導權,最終還是迴歸美聯儲一統全球。中國已經從法律層面全面禁止了比特幣及各種數字貨幣,韓國據說也在跟進,美國國會據說也在討論對比特幣的定性。不知道這把火到底會燒著誰,會燒成什麼樣子。

這兩年日子過得苦的委內瑞拉,自從查帝去世,原油價格萎靡不振,查帝的繼承者馬杜羅是苦不堪言。國內經濟一落千丈,老百姓連吃喝都困難,反對派也躍躍欲試,美國不斷打壓制裁,甚至揚言要入侵委內瑞拉。

馬杜羅也是屬於打死都嘴硬的主兒,在國內國際一片喊打的聲音中,突發奇想藉著數字貨幣的東風,自己發行了以石油為基礎的石油幣。一個石油幣價值一桶原油,首次發行一億枚,價值大約60億美元,據說銷售的還不錯,前期還打九五折銷售,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啊。

總算是用科技拯救了一把自我,這下搞得美帝一愣一愣的,只能看著馬先生把這60億美元拿到手,第一步危機也算是解決了。據說俄羅斯也在探討發行石油幣,美國估計更得加速賣中國原油了。

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應用產品,但是現在好像要跟進區塊鏈就是炒數字貨幣,而且除了比特幣,還有各種名字的數字貨幣出現。一部分有勇有識有膽的科技人士又在複製當年鬱金香的奇蹟,又是一場人傻錢多的瘋狂遊戲。

但是在更多的應用場景,區塊鏈才是真正革命的技術。保時捷公司宣佈採用區塊鏈技術構建自己的無人駕駛,物流行業也在用區塊鏈技術重整物流等等。

如果你主導不了未來,那就靜待花開。

快,是近段時間的主題,亙古不變的道理更是唯快不破。

在大陸地區聲名赫赫的富士康公司,用了36天通過了證監會的審核批准,準備在A股市場上市發行股票,在四月份應該就能交易,市值估計能達到6000億,超過了剛剛退市回來借殼上市的360公司。

城頭大旗時常換,昨天還是市值最大的公司兩三個月就被人超過了,而且最近在美國上市的各個中資股都紛紛表態要回到國內來上市,A股看似要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股市了。

昨天有一個朋友對這件事情表示很憤怒,說這種超常規的批准影響了證監會的法律政策的嚴肅性,而且這麼大體量的公司在國內募集資金會產生虹吸效應,資金就那麼多,買了大公司小公司肯定就沒人買了,還有富士康其實也是個傳統制造業公司。

我笑笑不語。

其實富士康這樣事情高層的表態也是即報即審,而且基本都能過,也算是特事特辦,當然,目的也是培養新經濟的獨角獸,其實更深的考慮應該是從國家的統一大業的基礎上看待問題。

第一是希望吸引更多的臺資企業到大陸來上市。臺灣的科技企業在全球都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像富士康給蘋果做代工,收購了夏普;臺積電做芯片的,在芯片代工行業全球第一,臺灣市值最大的企業。富士康代工蘋果,而臺積電代工蘋果的A10芯片,可見技術實力和市場價值都是不俗的。還有前些年在手機領域大火的HTC,雖然現在手機風光不再,但是技術實力也不容小覷,聯發科在芯片行業打破高通和ARM的壟斷,把智能手機的價格拉低了三分之二。全球五大面板製造商裡面,臺灣佔據了2席,群創光電和友達光電合計佔有市場35%,僅次於韓國LG和三星的合計45%。做主板起家的華碩,主板做到了全球第一,又開始做電腦手機,在全球也是佔有一席之地。還有宏碁電腦,曾經在歐洲非洲市場佔有率第一,07年成為世界第三大PC品牌商,而且還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官方合作伙伴。還有很多行業優秀的企業不一一列舉,如果這些企業都能來大陸上市,不管是大陸的影響力還是市場規模和技術實力,在全球競爭格局下那都是相當的不錯。

如果臺灣的大部分企業來到大陸上市,實現大陸臺灣雙總部,至少對臺獨的經濟支持就會減少,這樣也能有效的遏制臺獨勢力發展,更好更快的實現祖國的早日統一。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富士康的36天火速過會就很正常了,資本市場也是服務於國家戰略,包括國家法律法規也是為國家戰略服務的。

第二個關於大陸市場容量和資金體量的問題,其實也無需太過於擔心。中國的市場足以支撐一個全球的單一市場,不管是消費能力還是工業研發製造體系。資金量的話現在主要是國內投資者,其實最近國家也在開放國外合格投資主體進入,在基金業協會官網可以查到已經有12家國外資本通過了基協的備案,而且成功發行了證券基金產品。國家還批准國外證券公司進入國內市場,甚至可以控股國內合資證券公司。還有在去年,銀監會在構思在中國建立一個像美國那樣的資本市場,吸引更多國外的企業到中國來上市融資。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基本上以後別的國家的人花著中國股民的錢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雖然富士康在早期的名聲不佳,各種跳樓事件頻發,讓社會一時談富士康色變,而且在枯燥無味的生產線上,太多的年輕人只能被簡單重複的工作耗盡精力,所以富士康從那時候開始反而在想怎樣更多的通過機器人來生產,減少人力的使用,十幾年下來,在整體生產線反而提升成為了機器自動化程度相當高的企業,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愚捷 2018年3月12日於D40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