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岳飛:《金史》記載岳飛屢戰屢敗,為何金人卻大加讚揚?

眾所周知,南宋自修國史因被大肆篡改、相關史證被銷燬,已失去歷史的本來面目,元代《宋史》承襲南宋自修國史,當然自相矛盾謬誤多多,對岳飛的記載有很多虛假不實之處。那麼,沒有被秦檜、史彌遠篡改的金人自修國史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元代《金史》,是怎麼說岳飛的呢?

元朝編寫宋、金兩國曆史時,遵循一條基本原則:凡是不利於蒙古人的一律刪除,與蒙古人無關的則崇金貶宋,體現在戰爭中就是揚勝隱敗,比如:金國幾次南下侵宋,《金史》則連篇累牘詳細敘述;南宋朝廷宣揚的“中興十三處戰功”,《金史》只記載吳玠仙人關大捷,其餘一概忽略隻字不提;對於岳飛郾城之戰和劉琦順昌之戰,《金史》則是一筆帶過語焉不詳。

二問岳飛:《金史》記載岳飛屢戰屢敗,為何金人卻大加讚揚?

(岳飛北伐路線圖)

《金史》中五次以“敗”、“退”等字眼來描述岳飛抗金,給人一種岳飛屢戰屢敗的感覺。依次是:

(一)《金史·王伯龍傳》:“天會七年(1129年),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劉立、路尚等軍,獲芻糧數百萬計。”1129年鎮守建康的主將是杜充,他命都統制陳淬率軍2萬趕往馬家渡迎戰,命王燮率軍1萬5千策應。岳飛是陳淬手下17名統制之一,僅是團長之類的下級軍官。馬家渡之戰因王燮臨陣脫逃、陳淬戰死沙場部隊潰散而失敗,主帥杜充率3萬宋軍投降金國。《金史》把一名團長的戰鬥都載入史冊,可見金人找岳飛戰敗的例子有多麼難!

(二)《金史·完顏昂傳》:“天眷二年(1139年),岳飛出兵河東,以兵十萬,號稱百萬,來攻東平。東平有兵五千,昂使多張旗幟於林間,以為疑兵,自以精兵陣於前。飛不敢動,相持數日而退。”1139年宋金議和成功後並無戰事,哪來的十萬大軍攻東平之戰?東平(即鄆州)在山東泰山附近,距岳飛駐軍的湖北鄂州接近三千里,岳飛十萬大軍長途奔襲竟然未被發現,難道他們是穿越過去的?

《金史》要麼是在胡編亂造,要麼就是張冠李戴把打著岳家軍旗號的抗金農民義軍當成岳飛了

(三)《金史·僕散渾坦傳》:“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岳飛護糧餉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天眷二年宋金雙方均罷兵休戰,哪來的“與宋岳飛相據”?而且鄢陵在朱仙鎮之南,難道岳家軍早在1139年就已攻佔朱仙鎮與兀朮隔黃河對峙?這不是明顯的造假嘛!金人自修國史則進一步吹捧說“渾坦每念此,意甚驕,敗岳飛故也。”僕散渾坦打敗岳家軍護糧兵就覺得非常了不起,可見岳飛在金人眼裡是多麼不可戰勝!

二問岳飛:《金史》記載岳飛屢戰屢敗,為何金人卻大加讚揚?

(岳飛郾城大捷)

(四)《金史·宗弼傳》:“天眷三年(1140年)閏六月,兀朮自率軍取亳州及順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還軍於汴。岳飛等軍皆退去。”這就是說,正當兀朮在戰場上摧城拔寨威風八面打得宋軍潰不成軍時,卻突然撤軍回了汴梁,這怎麼回事?難道兀朮也像岳飛一樣接到了金國皇帝的多次撤軍命令?《金史·阿魯卜傳》給出了答案:“宋將岳飛乘間襲取許、穎、陳、蔡諸州,並遣梁興會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旁郡皆響應。”搞半天,原來是岳飛收復了失地,兀朮戰敗逃回了汴梁。

(五)《金史·宗秀傳》:“天眷三年八月丁亥,宋將岳飛軍於毫、宿之間,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亳州、宿州在安徽,一直是張俊、劉光世駐防,岳家軍駐防地在湖北鄂州、襄陽,從未駐防過安徽亳州、宿州,相隔2千里路呢!《金史》明顯是張冠李戴,把張俊、劉光世軍誤寫成岳家軍了,以掩蓋他們屢屢敗於岳飛的不光彩歷史。

岳飛北伐戰績輝煌、威震天下,在南宋使臣洪皓的家信中得到了印證。此時洪皓正被金國扣留,“距金主所都僅百里”。洪皓在《使金上母書》中寫道:“郾城順昌之敗,嶽帥之來,此間大震恐,有遷都之議。”岳飛打得金國舉國驚恐,都打算遷都了,如果不是大勝,金國何至於出此下策?

二問岳飛:《金史》記載岳飛屢戰屢敗,為何金人卻大加讚揚?

《金史》一方面稱岳飛四次北伐屢戰屢敗,另一方面又對岳飛讚譽有加

:1142年八月,金國派往南宋的使者劉祹評價岳飛:“江南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漢高祖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1206年,金章宗在勸降宋將吳曦的詔書中寫到:“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參夷之誅,可不畏哉!”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按照《金史》崇金貶宋、揚勝隱敗的一貫筆法,像岳飛這種屢戰屢敗的“常敗將軍”應該戰敗次數最多,但岳飛僅五次,遠遠低於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的十餘次甚至二十多次!是岳飛和金人作戰次數少嗎?錯!翻開《金史》人物列傳,南宋初期幾乎所有的金國名將都和岳飛交過手。岳飛是和金人交戰次數最多的南宋大將,其次是吳玠吳璘兄弟和老將劉琦,次數最少的是張俊和楊沂中。一個“屢戰屢敗”的敗軍之將,卻被金國皇帝稱讚為“威名戰功,暴於南北”,這難道不奇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