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飛的商業化營收之路?通過抄襲恐難實現

近期,訊飛發佈了翻譯機2.0版本,在發佈會上,科大訊飛執行總裁、消費者BG總裁胡鬱在發佈會上表示,把翻譯當做一項事業,把它作為一件持續的、長期的,要經過大量的努力才能夠攻克的事情來做。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展以及行業聯盟生態建立,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語言大互通。"


作為一家享受政府補貼的企業,訊飛向來把立意整得很高,動輒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此次的發佈,更是體現了訊飛對於翻譯業務的重視。

互聯網進入人工智能節奏後,翻譯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結果,是由於大家都意識到了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語言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機器如何理解人類語言的問題,這決定了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另一方面是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也就是翻譯,這決定了人本身認知的邊界問題。

光有戰略還不夠,各大公司如想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新的營收增長點,就必須將語言的佈局落地,實現商業化。所以各家紛紛盯上了硬件產品,畢竟硬件能夠直接產生銷售,帶來直接的商業利益。去年,圍繞人機交互,最火的產品是智能音箱;而今年,圍繞語言翻譯,最熱的產品變成了翻譯機。

其實對於翻譯機的佈局,訊飛屬於起步早,但也是跑得慢的。2016年,訊飛就推出了一代支持中英語音翻譯的機器。但由於彼時翻譯技術尚不成熟,訊飛自身也無硬件研發和生產經驗,概念雖好,但翻譯機實際體驗著實令人無奈。翻看京東評論, "離線不能用"、"翻譯不出來"、"wifi連不上"的反饋,使得訊飛翻譯機成為了一款槽點滿滿的產品。同時,2999的售價,也令消費者望而卻步。

訊飛的商業化營收之路?通過抄襲恐難實現

面對諸多的威脅,訊飛不得不從引領轉變為加緊追趕,從新發布的訊飛翻譯機2.0版本上不難看出競爭對手產品的痕跡。

訊飛的商業化營收之路?通過抄襲恐難實現

(左:搜狗旅行翻譯寶,右:訊飛翻譯機2.0)

即使這樣,我們看到訊飛的2.0產品也並不盡如人意,從新品的京東評論上,可以看出用戶認為訊飛翻譯機2.0版"屏幕清晰度一般、手感質感一般……這個價格配這個硬件和較為單調的功能,真心覺得不值得。"

訊飛的商業化營收之路?通過抄襲恐難實現

對於訊飛來說,新品的推出對於其商業化進程確實迫在眉睫,但拿出這樣水平的產品糊弄消費者,還打出了2999的超高價格,確實無法讓市場買單。

一個是帶著應用場景尋找技術,一個是帶著技術尋找應用場景;很難說這兩種模式哪個更加有效,但相較於2C出身的對手,訊飛確實在短期內很難追趕,如果再一直推出這樣的抄襲產品,那訊飛的商業化之路有些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