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望20年內登陸火星,探索之路依然艱辛

人類有望20年內登陸火星,探索之路依然艱辛

到目前為止,差不多所有地外太空勘測活動都機械裝置完成的。每個人都希望登陸火星表面——這是美國宇航局的既定目標,同時,SpaceX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我希望能在火星上退休!

但是登陸火星或者其它行星的人數可能很少,事實上,將人類安全送達另一個擁有稀薄大氣的巨大行星表面,將面臨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困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克服其它幾個難度較小問題,例如:脫離地球軌道如何在長期太空飛行中存活下來;以及如何保護我們脆弱DNA免遭宇宙射線和太陽風暴侵襲。

雖然火星表面環境非常類似地球,但它是一顆非常難登陸的行星。像地球和金星一樣,火星存在大氣層,但是火星大氣層並不厚密,無法使亞音速太空飛船在穿行大氣層時減緩速度,然而火星大氣層密集度能夠使太空飛船以星際速度穿越大氣層時變成一顆火球。與太陽系其它星球不同,火星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時需要隔熱罩,以及安全著陸時的反向火箭。可以說,火星是非常難著陸的星球,所有發射裝置的成本較高,需要考慮到發射重量和技術投入,然而,我們仍有希望在20年內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表面。

一些專家提出單程火星任務概念,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宇航局或者歐洲航天局會考慮這樣做,客觀地講,計劃火星單程旅行要比往返旅行更簡單、成本費用更低。這意味著首次人類登陸火星任務不會是由美國宇航局或者歐洲航天局來完成,商業公司可能投入成本較低,並且能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商業公司可能比國家航天機構更容易出現發射故障等因素導致的嚴重空難。很可能第一批登陸火星的人類不會在首次旅行中安全返回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