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探測器攜百萬人“登陸”火星,傳回的照片遭嫌棄

北京時間週二(11月27日)凌晨,火星迎來了最新的一位地球訪客。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成功在這顆與地球相鄰的行星上著陸。接下來,洞察號將開展為期兩年的工作,研究火星內部的地質構造。

今年5月5日,“洞察”號離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範德堡空軍基地向火星進發,在完成為時近七個月,距離超過4.5億公里的旅程後成功在火星降落,著陸地點是一片名為“極樂空間”(Elysium Planitia)的平坦熔岩。

NASA局長布里登斯丁(Jim Bridenstine)宣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八次登陸火星,進一步為以後送宇航員登陸月球和火星打下基礎。“NASA最好的時刻還在後頭,而且很快就會到來。”

洞察號在火星著陸的示意圖 來源:NASA對於“洞察”號來說,在火星著陸沒有聽上去那麼容易。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項目經理霍夫曼(Tom Hoffman)介紹說,“洞察”號衝過火星大氣層的速度高達每小時1.98萬公里,整個著陸過程只花了6.5分鐘。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洞察號還完美地自主執行了數十項操作。

落地後,“洞察”號還要部署自己的太陽能電池板,為之後提供電力。著陸兩天後,工程團隊將展開“洞察”號1.8米長的機械臂,讓它拍攝火星的風景。在一週內,“洞察”號就要開始收集科學數據。

在推特上,“洞察”號已經發送了自己在火星拍攝的第一張圖像,迫不及待地與地球觀眾分享它的新家。然而由於鏡頭蓋沒有完全打開,這張圖像不太清楚,推特評論區獲贊最多的網友說:“我們花了21億美元就為了看這種模糊的Instagram圖片?”(實際上,“洞察”號探測器耗資8.28億美元)

除此之外,“洞察”號還攜帶了世界各地超過240萬人的名字一同登陸火星。在此前的徵集階段,公眾可以自行註冊,並獲得一張象徵性的登機牌。在這些名字中,共有超過26萬個名字來自中國,數量僅次於美國。

來源:NASA當然,“洞察”號並不僅僅是負責攝影和帶名字。在為期約一個火星年(2個地球年)的工作裡,洞察號將研究火星的內部構造,希望能幫助人們理解像地球這樣的岩石行星的進化過程。此外,“洞察”號還會研究火星的構造活動和與隕石撞擊有關的機制,進而為地球上類似的活動提供研究線索。

NASA介紹說,之所以選擇火星的地質做類比研究,是因為它的地質活躍程度不如地球(比如火星沒有板塊構造)。因此,火星的“地心”、“地幔”和“地殼”保留著更加完整的歷史痕跡。研究這些部分的大小、厚度、密度、結構、以及熱量從該行星內部逃逸的速度,人們便可以瞥見太陽系內所有岩石行星的演化過程。

考慮到地質活躍程度的不同,相關的類比研究可能也會幫助人們理解:為什麼大家都是岩石行星,但只有地球上孕育出了生命?

與NASA之前發射的“好奇”號探測器不同,“洞察”號沒有輪子,所以它會留在原地不同。“洞察”(Insight)這個名字是“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學和熱量傳輸進行內部探測”的縮寫。簡單來說,“洞察”號就是一位機器人地質學家。著陸後不久,“洞察”號又在推特上發佈了更加清晰的火星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