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形成,真的和35億年前的“火星”撞地球有關嗎?

本文根據最新論文成果,分析月球形成的原因,生動描述了形成過程。

2020年3月,超級月亮出現在初春的夜空中。明亮的月光,衝開新冠病毒籠罩在數億中國人心中的陰霾,讓人們看到春天的影子,看到了華夏大地復甦的希望。

月亮的形成,真的和35億年前的“火星”撞地球有關嗎?

超級月亮

地球與月亮,已經相惜相伴了30多億年。每當明月當空,我們不禁發問,是誰將這輪明月送予地球,讓李白得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讓遊子得以在中秋之夜望月思鄉,讓阿姆斯特朗得以用月海中的一小步,邁出人類的一大步。

月亮的形成,真的和35億年前的“火星”撞地球有關嗎?

阿姆斯特朗的腳印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大幅穿越時間,回到久遠的過去。

一切開始於35億年前,那時,太陽已經穩定燃燒了10億年。各大行星,在經歷了水深火熱的碰撞之後,基本成型,開始了各自的演化。

此時的地球,地殼已經穩定,地表已然擁有液態水。根據去年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的一篇論文,35億年前的地球海洋中,已經有可以進行新陳代謝的微生物。

月亮的形成,真的和35億年前的“火星”撞地球有關嗎?

忒伊亞大碰撞

然而,劇變在某一天突然發生了。一顆火星大小的巨型天體——忒伊亞,突然闖入了地球軌道,和地球發生了猛烈碰撞,本來已經穩定的地殼,瞬間如同果凍一般,在地表形成半固體狀態的巨浪,席捲萬物,大量的碎塊被拋入宇宙。這次碰撞所產生的能量,是滅絕恐龍的小行星無法比擬的。正是這次毀天滅地的撞擊,塑造了今天地球的雛形。

撞擊發生後,忒伊亞的一部分,混合著熾熱的熔岩,逐漸融入了地球。而進入太空的一部分,在地球周圍形成了星環,經過不斷地碰撞匯聚,最終成為了月亮。

這就是月球形成理論中,最著名的撞擊假說。月球作為衛星,其直徑是主星地球的四分之一。這個比例,在太陽系中,是罕見的。換句話說,月亮是一顆不尋常的巨型衛星。關於它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其中不乏月球是外星人基地這樣的奇思異想。總的來說,撞擊假說是巨月現象比較合理的一種解釋。

月亮的形成,真的和35億年前的“火星”撞地球有關嗎?

上海上空的超級月亮

儘管撞擊假說被廣泛接受,但由於缺乏證據,它也受到反對者們的挑戰。特別是在對阿波羅探月計劃所得到的月岩樣本分析後,人們對撞擊假說產生了質疑。

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月球岩土樣本中的氧同位素,和地球相近,卻不同於太陽系中小行星及隕石。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它指向的結論,月亮來自地球。按照撞擊假說的模型,月球應該有70%-90%是由忒伊亞行星的殘骸構成,而作為火星大小的忒伊亞,不可能形成於地球附近(地球有近10億年的時間來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大型天體),所以忒伊亞上的氧同位素應該異於地球。

難道真的像神秘論中說的那樣,月球是上古文敏在地面大戰時,飛昇到外太空的一塊陸地?

難道是出現了巧合,忒伊亞的氧同位素,正好和地球相近?

難道是撞擊過於劇烈,導致地球和忒伊亞在撞擊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為了解釋這個奇怪的現象,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方法和技術,對更多的月球樣本進行了再次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月球樣本中的氧同位素,在不同的樣本中,分佈差別很大。距離月球表面越深的岩石,它氧同位素的差別和地球就越大!這個實驗結果,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忒伊亞的核心被埋在月球深處,有力地支持了月球撞擊形成理論。這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

月亮的形成,真的和35億年前的“火星”撞地球有關嗎?

月球表面的隕石坑和環形山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想象35億年前的那次驚天衝撞。

形成於太陽系外層空間的忒伊亞,由於受到太陽引力的拉扯,闖入了內層空間。在經過地球軌道時,和地球發生了驚天動地的碰撞。地球表面瞬間變得像果凍一般柔軟,岩漿從大地裂縫中湧出地面,海洋在其間沸騰,大地破碎,在岩漿表面起伏飄蕩。

撞擊的巨大力量,將忒伊亞的大部分殘骸和地球表層的大塊碎屑拋向宇宙。在地球周圍,形成星環。在忒伊亞殘骸和地球引力的相互擾動下,環中的岩石紛紛墜落。地球經歷了上萬年的隕石雨,同時,月球以忒伊亞殘骸為核心,不斷匯聚,不斷生長,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巨型衛星——月亮。

月亮的形成,真的和35億年前的“火星”撞地球有關嗎?

行星附近的星環

各位同學覺得月亮是怎麼形成的,歡迎一起討論。

喜歡我的同學,請關注球球大百科。


參考:

Moon Mystery: Scientists Find Evidence of a Planet Encrusted Inside the Moon. From curiosmo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