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第一个北大生,毕业于新化一中

隆回县第一个北大生,毕业于新化一中

马非百像

隆回第一个北大生是马非百,原名马元材,字非百,先秦史研究名家。1896年出生于新化县永固镇长鄄村(今隆回县荷田镇长鄄村)。1912年,新化县督学罗元鲲(毛泽东的老师)视学,经当面成绩优异,亲自送入新化县立中学一年级就读(今新化一中)。

1919年4月,马非百偕同三弟马式材、表哥袁伯扬前往北京。路过长沙时,在岳麓山下蔡和森家里借住两月,毛泽东的母亲也住这里。毛泽东每周六或隔2星期必回家一次。马非百对蔡和森一家和毛泽东留下很深的印象。

为追寻毛、蔡道德学问的根源,到北京后,还去找过他俩的老师杨怀中。马非百说杨怀中赠给他一本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所编印的《论语类抄》,并说杨怀中所给予他的影响,除了蔡元培先生外,再没有第二个比得上他的了!

1919年6月马非百考取了北京大学和北洋大学。初入北大时,依照规定,学生入学必须找一个京官作保。他立即写信给校长蔡元培,说这制度与当时的民主运动精神不合,并坚决表示,如一定非实行不可,宁愿退学。蔡元培不仅不责备他,反而回了一封很恳切的信。开头就称他为“元材先生”,末尾则署名“弟元培谨启”。信中说:“来信意见很有道理,査法国各大学也无此例。唯本校系教授治校,必须由教授会议讨论,才能作出决定。

马非百在北大,没有读到毕业。原因是家庭经济起了变化。只要能筹集中国银元数百元至一千元就可以在柏林留学几年。在朋友怂恿之下,马非百告假回家向亲友请求帮助,筹得了千余元现金。不料祸不单行,继母故乡病逝,父亲于在长沙因肺结核症复发,大吐血而死。结果,不仅留德之行变为幻梦,也不能再回北大读书。

1926年,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入伍生部普通学总教官成仿吾在广州中山大学的招聘,马非百当上了入伍生部的少校普通学历史教官,同时在何香凝、邓颖超主办的中国妇女运动讲习所兼任中国革命史教员,被聘为河南中山大学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