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老于摘下手套,点了根烟,

在凌晨三点昏黄的灯光下吞云吐雾,

好似一座烟熏火燎的香炉。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凌晨两点的“卖鱼人”

“后来捣鼓海鲜生意,这一干就是七年。”

我这人没什么学历,只能进造船厂干活,顶的是我父亲的班,后来干不下去,开始自己干个体。后来捣鼓海鲜生意,这一干就是七年。”

在过去的七年里,老于除了过年没有休假,每天早上两点来红利市场,一直卖到下午两点,日常大约工作十二个小时,重复着从九田市场进货、到红利市场摆摊的过程。老于摊子上的爬虾、鲅鱼、刀鱼总是平价良心、水灵鲜活。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七年了,这里有啥变化不?”问。

对门专门卖鲅鱼的老王换成了小王;副食品小店换了好几任店长啦;街头的老李,换了三个老婆……”老于挥舞着手里的香烟说道,烟灰四溅。

“不是这些,不是单独哪家店哪个人,是这个市场,红利市场整体有什么变化?”我打断了老于的八卦。

老于把手里的烟一口就嘬下去一半,蹙起了眉头,看得出在进行激烈思考。良久挤出一句:“市场还是七年前的样子,没什么变化啊……”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红利市场多年的“营业人”

老于的“存在即合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甚至只要16个月就能完成一次彻底的更新。按理说七年足够见识到了这座市场几次三番的变迁,但老于却说红利市场还是老样子。

在红利市场最西头,与烟台最现代化的综合商圈、港务区域只有一街之隔,没有建筑物的阻隔,一眼便可望见大悦城。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不到500米的路程,却恍如隔世。

红利市场这边是下雨天污水横流,散发着鱼腥味海腥味的市场。岁月仿佛在这里凝固,时光之风吹不进这条窄窄的巷道。

几十年如一日,蓝色的红利市场招牌历经风吹雨打,还是记忆中的颜色;停靠渔船的码头今天多挂几条海草,明天就少只海星,变化仅此而已。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在这里开店经商的人们,他们的生活被生意劳动所充斥。重复性的劳作,倒买倒卖,每一天几乎都是前一天的复制,和500米外现代商超炫目的转型、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相比,传统市场的变化实在微不可查。

“现在超市这么多,离家还近,为啥还有人来市场呢?”我又提出了疑问。

“那话怎么说来着……啊,存在即合理,”这句有哲理的话从老于嘴里说出来惊到了我。

“红利市场离海沿近,外面有车站点,坐着公交就来了,市场上都是头天晚上捞的海鲜,新鲜还不贵,烟台人最爱吃的鱼这里都有,小黄花、扒皮狼、海肠……超市里的东西多贵啊,品种不全还不一定新鲜。”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烟台人比较认红利市场的海鲜,买了自己吃或者送人送礼都行,老烟台人都喜欢来嘛。”老于打开话匣子,新点的香烟没怎么抽就烧了三分之二。

传统街市的“坚守人”

“今天赚了能有200块呢!”

想想也是,超市还真没有这么多品种的海鲜,印象中我自己都没去过几次超市买鱼,倒是在网络超市上买过几次海鲜,网络超市上天南海北的海鲜河鲜都有,冷冻送到家的还很鲜。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胡思乱想着,天渐渐明了,粉色晨曦里的烟台山灯塔分外妖娆。天光由东方的粉色慢慢晕染到西方的浅蓝,寡薄的云翳一环淡出一环,过不多时,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外面街道上的车多了起来,给红利市场带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

开市了,我跟着老于一起卖鱼,时不时地吆喝几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乏有来找老于买货的熟客。忙起来就感觉不到时间流逝了,今日生意挺好,不到两点摊子就空了,老于高兴地点了根烟准备收摊回家:“今天赚了能有200块呢!”

我低头整理拍的照片,一张张浏览过去,发现来红利市场采购的人们,都是大叔大姨,没有年轻人。

“老烟台人都喜欢来嘛”,这是老于的原话。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我忍不住问老于:“你打算叫你儿子将来干嘛?”这不是采访本上准备的问题,只是作为朋友的闲谈。

老于咬着烧到底冒青烟的烟头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来红利市场帮我卖鱼啊!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七年如一日的老于式的生活,正是无数平凡的烟台人的缩影,对于活在世上,谁不是一边感叹生活的艰辛,一边坚持;谁不是为着生计四处奔波,虽抱怨辛劳,却奋力前行!

凌晨2点的烟台人:老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