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粟裕不违抗命令,蒋介石能逃跑的那么潇洒吗

解放战争开始一年后的47年7月,国共双方在全国主要战场(包括西北、华东及中原)都形成僵局,而僵局对中共而言是最不利的局面,因为老解放区因战争而几乎耗尽人力、财力。

假如粟裕不违抗命令,蒋介石能逃跑的那么潇洒吗

为打破这个局面。

毛作了两个设想:一是由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大别山,这在47年7月已经实施。但总体而言,并未达到原来的预期,刘邓在大别山立足未稳,刘邓分开,由刘率一部到豫西以游击式的方式建立新的根据地。而为了配合刘邓,还由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1、3、4、6、8、10和特纵)从山东分兵到鲁西南以配合刘邓立脚,但至1948年1月为止,刘邓及华野西兵团在中原地区仍然是僵局,而且两大野战军仍然只是战略上的配合(陈谢兵团曾与粟有过一段时间的战役配合),对国军没有构成绝对威胁。

假如粟裕不违抗命令,蒋介石能逃跑的那么潇洒吗

为此,毛于此时提出他的第二个设想,由陈粟率华野主力分两批(第一批为1、4、6纵,由粟率领;第二批为3、8、10纵,时间另定)跃进江南(江西、安徽直至江浙一带)作游击式配合中原战局。

假如粟裕不违抗命令,蒋介石能逃跑的那么潇洒吗

而粟则侧重于军事角度,认为跃进江南是不利的,而中原仍有战胜蒋军的条件。为此,粟继48年1月上书(子养电,并未被毛采纳)后,又于中央命令后连续上书抗命,使毛很为光火,把那段时间概括为“林彪不南下,粟裕不过江”,最后把刚返回前线的陈及粟一并叫到城南庄,当面质询,最后以粟的坚持及军令状而告终,勉强同意粟不过江的意见,并调走陈毅到中原军区任副司令。

假如粟裕不违抗命令,蒋介石能逃跑的那么潇洒吗

如果,粟裕执行中央部署,“率三个纵队渡江”,战局会怎样发展?

有人说:那样的话解放战争胜利就要往后推很多年,……很可能的。

但是如果那三个纵队,在江北的各人民解放军和江南游击队,以及全党的配合下,能发动江南的群众,开辟大片的江南根据地,进一步,如同海南岛那样,也在台湾岛发展出根据地和人民武装。老蒋何去何从呢?——虽然时间长了一点。

虽然时间长了一点,却能取得人民解放战争在“全中国”的完全胜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不再处于长期的战争状态,不再因此而占用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应付迫在眉睫的战争,进而能用所有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

从这一点看,粟裕的抗令虽导致淮海战役的胜利,却促使蒋政府下了迅速逃跑、偏安台湾岛的决心——对人民解放事业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假如粟裕不违抗命令,蒋介石能逃跑的那么潇洒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