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將領胡璉和張靈甫都是陝西走出來的黃埔四期生,他們二人誰的軍事才能更勝一籌?

大不列顛的帝王

黃埔四期將星輩出,而胡璉和張靈甫無疑是黃埔國軍將領四期生中的出類拔萃之人。其實把黃埔四期生置於眾多國民黨黃埔系大員中,只能說是一般,無論是資歷還是機遇都比不得一期生,但這二人卻除外,老蔣對這二人是格外的信任。



蔣氏愛將,難分伯仲

胡璉和張靈甫,他們都是典型的“蔣氏愛將”,一個出身陳誠的土木系,是十八軍的骨幹,而另一個出身王耀武的七十四軍,是老王一派的骨幹。而此二人都參加過抗戰,胡璉還是名團長的時候就血戰羅店,而張靈甫則在萬家嶺大捷中奇襲張古山,他們的早期經歷幾乎大同小異,但此二人也過早的展示了悍將的一面,不過胡璉是“狡悍”,張靈甫則是“兇悍”。



而他們的性格還頗為相似,都喜歡寫書法,張靈甫的書法得陝西同鄉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真傳,而胡璉的也自成一派,比起張靈甫也是不遑多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兩位能征善戰的將軍都有著極強的耐心,因為寫書法靠的就是耐心,這也是為將之人因有的素質。在抗戰中期,張靈甫先是憑藉戰功成為了七十四軍五十八師師長,後抗戰勝利成為了七十四軍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御林軍統帥。而胡璉也不例外,在抗戰中期升任十八軍主力十一師師長,後成為十八軍軍長,尤其石牌一戰,名揚天下,獲得青天白日勳章,這點是比張靈甫要早的,而張靈甫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是於解放戰爭時期。




而此二人的命運在解放戰爭結束後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靈甫和胡璉是老蔣的忠實信徒,堅定的“反共”分子,對老蔣的命令是堅貞不渝的執行,在解放戰爭初期,二人便為老蔣的“戡亂”而衝鋒陷陣,其中胡璉部進攻我中原解放區,而張靈甫部則在我華東解放區橫衝直撞,一時成為我軍勁敵。但是沒過多久,這兩個不分伯仲的黃埔四期將星最終陰陽兩隔,張靈甫被我軍消滅於孟良崮,而胡璉則是多次僥倖逃跑,尤其淮海戰役中,其居然乘坦克逃出了我軍的包圍圈,從此張靈甫成為了過去式,但國民黨卻迎來了胡璉時代。



在老蔣率領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人心惶惶,而我軍也在福建沿海地區磨刀立馬,誓要解放臺灣,但就因為日後的“金門王”胡璉,最終我軍三野的三個團光榮犧牲,而金門之戰的歷史意義不用多說,胡璉也因此成為了國民黨後期的重要人物,後官居一級上將。其實這二人的軍事能力到底誰更勝一籌呢?我們也很難判斷,從經歷來說,同樣的黃埔四期畢業,同樣的抗日名將,又在老蔣眼裡是同樣的“黨國棟樑”,只不過二人同為老蔣的獨裁而戰,其中一個晚年也算“功成名就”,另一個卻埋葬在了戰場。


風流倜儻張四少

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至少犯了三個以上的錯誤,比如拋掉坦克重炮等優勢武器上山,沒有調查孟良崮是否缺水,唯一的退路垛莊應該留駐多少兵力,最要緊的是,友臨部隊能否積極動作向整編74師靠攏,完成所謂“中心開花”的戰役構想,他根本沒有把部隊的命運和戰場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裡。

所以,同樣是黃埔四期生,同樣彼時是陸軍中將,張靈甫的軍事才能跟老鄉胡璉相比,差了不止一個層次,他更合適於當一個率領敢死隊衝鋒的步兵團上校團長。



當一名軍官升職到戰役級別單位的主官時,匹夫之勇已經無足輕重,更需要的是對敵我雙方軍隊習性把握、敏銳的戰場動察力和靈活多變的指揮藝術。張靈甫是個悍將不假,夜襲張古山,死守上高城,解放戰爭前期強攻漣水重鎮,硬仗打了不少,卻始終不如胡璉般“狡如狐”,更缺乏對國民黨軍隊互相之間配合的基本認識,李天霞曾經是競爭對手,如何會拼死來援?知敵知友,這也是軍事才能的一部分。

張靈甫在接任整74師師長之後並沒打過什麼仗, 一直駐防南京。首上解放戰爭的戰場就是蘇北作戰,全副美械的“五大主力”之首,74師光105榴炮營就裝備了兩個,所以初期的順風順水並非張靈甫指揮如何出色,而是華野對全套美械的國軍尚缺乏認識和應對辦法,一如東北的林彪也曾經不習慣新一軍和新六軍的火力配備。



張靈甫雖然虎師在手,卻處於指揮系統的最底端,上面有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前敵指揮則先後劃歸李天霞和黃百韜,同樣都是整編師長,為什麼被指揮?一是黃埔資歷,一是指揮能力,從這一層已經看出,國軍高層並不看好張靈甫的戰役級指揮水準,相反,胡璉就有多個黃埔二期和三期的部下。

在成立第十二兵團之前,1947年曾經以整11師為基礎組建過兵團級的整編第十八軍,胡璉為軍長,這已經是大兵團作戰指揮了,所以在蔣介石和國軍高層心目中,胡璉的高級指揮能力確實要強於張靈甫,事實在那擺著。

胡璉從來特別提防被解放軍戰術包圍的可能,發現情況不妙立即收縮或撤退,粟裕將軍幾次捕捉其不成功,唯一困住整11師的南麻戰役,胡璉以頑強的防守、反突擊堅持12天,最後在大雨和增援部隊的共同幫助下成功脫逃,那可是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帶。而張靈甫不但主動求圍,憑山勢之險才守了僅僅三天,高下立判。



狡猾張不及胡,勇敢胡也不差,1943年石牌保衛戰胡璉率整11師擊敗第27和第34兩個日軍師團主力的進攻,甚至爆發著名的白刃大戰,就不方便再提大別山和金門之戰了。客觀地說,不是因為國民黨內部人事傾軋,胡璉是最合適的第十二兵團司令人選,而徐蚌戰場上的國軍兵團司令孫元良、李延年等都是黃埔一期生,這就是胡璉軍事才能所達到的高度。

張師長靈甫雖然長的很帥,做軍(整編師)級指揮官已經勉為其難了,實在難以望“金門王”項背,胡璉的軍事才能,拋開立場,在整個國民黨軍隊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度度狼gg

張靈甫:1933年任胡宗南天下第一師獨立旅第1團上校團長(時年30歲),因殺妻被判入獄。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任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南京保衛戰時以自己一團之力與日軍的甲種師團第18師團血戰一晝夜,張因此戰升任第153旅副旅長兼305團團長。徐州會戰之後,升任第153旅少將旅長。武漢會戰時,張靈甫學三國時期的鄧艾,翻越崇山峻嶺從背後偷襲日軍防守薄弱的張古山,取得了“德安大捷”。張靈甫因此戰被田漢捧上了天,此戰之後張獲得了四等雲麾勳章。1940年任第58師副師長、1941年任第58師師長、1944年任第74軍副軍長、1945年升任第74軍第四任軍長。解放戰爭初期,與解放軍作戰時連克淮陰和漣水。1947年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時命喪孟良崮。

胡璉:1932年25歲的胡璉擔任第18軍第11師第66團團長,1937年淞滬會戰時奉命防守羅店,與日軍展開激戰,有“血肉磨坊”之稱。此戰之後升任第11師副師長兼第119旅旅長,1942年,任第十一師師長。1943年胡璉率第11師參加了石牌保衛戰,此戰保住了重慶的大門。此戰之後胡璉升任第18軍副軍長,並榮獲青天白日勳章。1944年8月,任第18軍第七任軍長。解放戰爭時,胡璉的軍隊被當作救火隊使用,解放軍也多次吃了胡璉軍隊的苦頭。

我認為就軍事才能而言,胡璉比張靈甫更貹一籌。張靈甫打仗一向以“兇悍”著稱,而胡璉則比較狡猾,被毛主席稱為“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張靈甫的整編74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卻首先被解放軍全殲,胡璉的整編第11師卻是最後被解放軍殲滅的。張靈甫比胡璉大四歲,雖然二人起點一樣,但是胡璉25歲就當上了團長,張則30歲才當團長。胡璉得過青天白日勳章,而張靈甫只得過寶鼎勳章、雲麾勳章,就是沒有得過青天白日勳章。“將在謀不在勇”,正是張靈甫過於兇悍,缺少了一些狡猾,最終導致自己命喪孟良崮。胡璉在金門戰役更是取得了“古寧頭大捷”,此戰是解放軍永遠的傷痛。最終官至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得以善終。


歷史軍魂

毛主席曾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能得到主席如此高評價,胡璉也算不虛此生了。而他的山西華縣老鄉張靈甫,雖是一員悍將,大約也不能和他相提並論。

兩人都是年少成名,一同考入黃埔四期,一起寒窗苦讀,加上後來的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共同戰鬥,兩人結下深厚友情。

加入國民軍的胡璉作戰勇猛,智慧超群,在北伐和中原大戰等戰役中屢建奇功,深得陳誠賞識,於是成為陳誠“土木系”核心戰將。

胡璉一生最佳之作石牌保衛戰。1943年的湖北宜昌,當時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兩線作戰的日本,已經是泥足深陷,敗像以露,妄圖在中國戰場速戰速決。於是調動10萬大軍,意圖拿下石牌,然後沿長江直抵重慶,石牌就是重慶的最後一道防線。國家危如懸卵,國民黨政府已準備步張獻忠後路,遷都西昌。石牌失守,國家將遭受重挫。由於此戰的重大意義,石牌被蔣介石比作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並嚴令胡璉等駐防軍隊死守。

時任十八軍第十一師師長的胡璉,臨危受命,給妻子父親連發五封遺書,決心以身殉國,決一死戰。他告訴妻子:“親老家貧,妻少子幼,鄉關萬里,孤寡無依,稍感慼慼,然亦無可奈何,只好付之命運。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接讀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情真意切,讀之淚目。

中國官兵眾志成城,利用有利地形,頑強防守,甚至與敵進行白刃戰。陳誠問胡璉:“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言:“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最後在這場事關兩國國運的戰鬥中,胡璉笑到了最後。中國軍隊付出傷亡一萬餘人,殺敵兩萬五千餘人。有此一戰,胡璉可稱功勞蓋世。胡璉也以此功升任第18軍軍長。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不識順逆,參與內戰,為蔣介石充當急先鋒,與人民為敵。屢次給我軍造成重大犧牲。當張靈甫的整編74師被困孟良崮時,胡璉拼死救援,被我軍死死擋住,也是無可奈何。整編74師被殲後胡璉大哭,發誓要為張靈甫復仇。然正如孫中山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胡璉那裡又能抵擋歷史車輪呢。隨後的淮海戰役中,胡璉部隊被圍殲,自己駕著坦克狂奔,倉皇逃回南京。可惜英雄一世,糊塗一時。



滄海歷史春秋

胡璉和張靈甫都是軍事能力比較強的國民黨將領,對比之下兩人各有風格,張靈甫作戰追求冒險,而胡璉則打的比較穩妥一點。如果硬是要把兩人分出個高低,那麼我自然會認為張靈甫要比胡璉要更勝一籌。因為自古以來衡量一個將領,自然是評價他的攻城掠地,而不是評價其依靠防守打勝戰。這就好比我們不知道蘇聯莫斯科戰役的細節,卻對納粹閃電戰津津樂道。


胡璉和張靈甫同為蔣介石的親信將領,又是黃埔系,私底下交情深厚。

胡璉一生輝煌全靠十八軍

胡璉所屬陳誠的起家部隊十八軍,隸屬於當時的蔣介石中央軍。十八軍全部都是美械裝備,而且內部沒有爭鬥,屬於畢竟理想的一支部隊。擁有一批非常優秀的決策層,戰鬥力十分強悍,參加了中原大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十八軍由此成為了少數的王牌部隊,率領這樣一支部隊作戰,實在很難判斷出胡璉的軍事實力。



而在解放戰爭時期,胡璉的十八軍面對的是中原野戰軍,中原野戰軍過黃河的時候,為了行軍速度扔掉了大量的重武器。可想中原野戰軍的戰鬥力自然不如十八軍,可就是如此,十八軍依舊不能做到主動出擊,反而胡璉錯誤的進行了消極的防禦,這是失策,當然這背後也有政治因素在裡面。由此可以判斷胡璉軍事能力是有的,但是在其他方面要差點。

張靈甫出名於淞滬,聞名於抗日戰場

張靈甫在淞滬會戰時任國民黨305團團長,投入淞滬會戰後,張靈甫不僅抵抗住了日軍的進攻,還在夜間數次發動襲擊。這種出其不意的主動出擊,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實屬罕見,由此就可以看出張靈甫的作戰風格。

而在萬家嶺戰役中,時任153旅旅長的張靈甫有過“血戰張古山”的壯舉。在萬家嶺戰役時,張靈甫獻計率領自己哦153旅,穿過深山老林,從日軍沒有防範的張古山後山絕壁上發起進攻。在張古山同日軍鏖戰五天五夜,徹底封住了日軍106師團的退路,為萬家嶺殲滅戰的順利進行做出了重大貢獻。



所以個人認為張靈甫的軍事能力應該要高於胡璉,畢竟軍事上追求的是出奇制勝,如果依靠強大的軍事裝備的支持,那麼任何一個稍微瞭解的將領,同樣可以打出非常不錯的戰績。所以雖然兩人都是抗日優秀將領,但個人偏向於張靈甫軍事能力更強。


小司馬遷論史

胡璉和張靈甫這兩個跟三國人物中的陸遜和關羽有點相似的地方。張靈甫有點像關羽,兩人都是被推上神壇的,性格都比較的孤傲,身先士卒、作戰勇猛堪稱悍將,但張靈甫沒有關羽的自大、目中無人,兩個人結局有點相似,都是見死不救(胡璉去救張靈甫但沒來得及);而胡璉跟陸遜很相似,都是很重要的人物之一,都能獨當一面,善於謀劃、知己知彼、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都是最好的“救火隊員”,為人都比較低調,都受到重用,一個力保東吳、一個力保臺灣。

張靈甫和胡璉不可否認,都是國軍中的悍將,都具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即使是當了師長後也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線,這中膽魄很多國軍將領中最不具備的(比如胡宗南、劉峙等)。兩人都在抗日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張靈甫雖然有爭點),但胡璉抗日戰功是毋庸置疑,淞滬會戰指揮的羅店“血肉磨坊”戰役嚇破日軍魂膽;重慶時期,指揮石碑戰役15萬國軍頂住了10幾萬日軍精銳師團瘋狂進攻,並正面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創下了二戰以來規模最大了肉搏戰記錄,而一舉成名。

如果從軍事能力看,我認為胡璉確實要比張靈甫高出一籌。

胡璉之所以出名原因在於其作戰剽悍勇猛而戰術多變,善於分析敵我利弊和捕捉戰場的動態能力,這點是張靈甫所不能比的。特別是1946年章逢集大戰,中原野戰軍三個縱隊6萬多人,圍攻胡璉整編11師指揮的一個團,打了五天五夜,我軍傷亡近5000人而胡璉僅僅傷亡了2700人,胡璉一個團的兵力能夠頂住我軍近十倍的攻勢,這在軍史上也是罕見;1947年山東南麻戰役中,我軍華東野戰軍以絕對的兵力圍攻胡璉陣地打了三天三夜,但胡璉巧妙使用防禦工事,我軍始終沒打入胡璉的核心陣地,只能後撤。胡璉,是解放軍最難一塊啃不動的硬骨頭,足以見胡璉的超高的軍事才華。

張靈甫也是一位善於用兵的國軍將領,其戰術靈活多變的運用在國軍中也是難逢敵手。解放戰爭時期,張靈甫指揮的整編74師全副美式裝備,開赴華中戰線後,曾經取得一連串的勝利,連克淮陰、淮南和漣水等戰略要地,一時出盡風頭,煊赫一時。因74師的優良戰績被蔣介石視為“模範部隊”和五大主力之首。但好景不長,也許是風頭衝昏了頭腦,1947年,張靈甫的74師被粟裕大將圍殲於孟良崮上。張靈甫之所以被圍殲,原因之一是其放棄了美式輜重武器,少了強大火力的壓制,也沒有強有力的支援部隊,二是缺少像胡璉一樣,善於分析敵我情勢的變化和對戰場的把握能力。

在內戰期間,胡璉為國民黨立下了不少戰功,哪裡戰事吃緊,蔣介石就派他到哪裡解救,對我軍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可以說是國軍中的“救火隊長”和“常勝將軍”,也是解放軍最頭疼的一位國軍將領,狡詐如狐,連毛主席都有這樣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宜趨避之,以保實力,侍機取勝”。總之,胡璉的軍事才華是張靈甫所不能及的。



賽門軍史

張靈甫。

首先,一代戰神粟裕認為張靈甫才是他的勁敵。至於胡璉,從沒聽他誇過。

來自對手的評價才是最真實的評價。



其次,張靈甫確實打了幾個勝仗。

在淮陰戰役中的表現確實讓人刮目相看。據說,整編74師的強悍讓陳毅都一籌莫展。

兩次漣水戰役,他與華野虎將王必成互有勝負,堪稱好對手。



最後,有許多人認為孟良崮戰役是一個歷史的分水嶺。

孟良崮戰役失敗後,蔣介石再無翻身的機會,直接就丟失了整個江山社稷。



對於胡璉,有誰提出過這種歷史評價?


吉林大福圓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張靈甫陝西長安人,胡璉陝西華縣人。1926年張靈甫和胡璉進入黃甫軍校和林彪和劉志丹為同班同學。在國民黨軍將領中是後起之秀,在四期將領中是出類撥萃者。一九三7年8月張靈甫以團長身份參加淞滬會戰,在羅甸戰役中重創日軍。1938年徐州會戰有功升任少將旅長。1941年上高戰役後任五八師師長。贏得抗曰鐵軍稱號。1945年升任74軍中將師長,兼南京衛戌區司令,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八年抗戰中,七十四軍幾乎打完了所有重大戰役,是國軍中的悍將。內戰時改編後任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1947年孟良崮戰役中戰死。胡璉是陳誠土木系十八軍的一員戰將。抗戰爆發後,任十一師師長,率部在石牌與曰軍激戰,取得鄂西大捷,號稱東方斯大林格勒戰役,陣地上三個小時聽不到槍聲,與日軍展開肉搏戰。戰後受國民黨青天白日勳章,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侍從室參議。1944年升任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十八軍軍長。‘內戰爆發後,胡璉率十八軍起救夥隊長作用。後來在淮海戰役中十八軍被全殲,胡璉駕戰車突圍。1949年任十二兵團司令防守金門,取得金門之戰勝利。在國民黨將領中,張靈甫屬於敢打勇衝的勇將,胡璉則狡如狐,猛於虎。粟裕司令員特別忌憚。和張靈甫比技高一等,屬儒將,謀略戰將,晚年在寫回憶錄中說,土木不如一粟。




關東俠客

國軍將領胡璉和張靈甫都是黃浦軍校第四期畢業生,倆人都一生追隨蔣介石,都是蔣介石信得過難得的將領,他們是國民黨有名的將領。倆人相比之下,胡璉在戰場上的表現比其它國軍將領略高一籌。他麾下的十八軍是國民黨的五大王牌部隊,蔣軍中有"二胡”(胡宗南、胡璉)。前者號稱"西北王,後者號稱"金門王"。胡璉是國軍為數不多的戰術高手,他一生有兩大光輝勝利,一是石牌保衛戰,其二是金門之戰,這一戰他擋住了粟裕的進攻,為他嬴得了"十個西北王(指胡宗南),抵不上一個金門王"的說法。

胡璉在石牌戰役中表現沉著、冷靜,此次戰役國軍參戰人數15萬,消滅日軍2萬多人,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戰後他被提升為十八軍的軍長。

胡璉抗日戰爭中勇猛異常,在解放戰爭中也表現剛強,他被蔣介石視為"救火隊長″,哪個地方戰情危急,蔣介石就派胡璉去"救火″,我軍很多作戰部署都被胡璉打亂,1949年胡璉指揮的金門島戰役讓我軍損失慘重。毛主席稱胡璉"狡如狐″,多次電令要活捉胡璉。

張靈甫最失策是1947年,他貪取頭功,孤軍深入,把孟良崮構築的工事,以七十四師三萬軍人作誘餌,吸引陳毅及整個華東野戰軍過來,讓老蔣國民黨主力40萬人去吃掉,但由於國民黨內部將帥不和,國軍中有人存心要張靈甫魂斷孟良崮,眼看著十餘萬解放軍圍殲張靈甫而見死不救,最後使張靈甫國軍王牌軍整編的七十四師缺水缺糧,彈盡無援,全軍覆滅,張靈甫自殺身亡。


周明建16

黃埔四期出了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最耀眼奪目的應該是林彪了吧!還有為國捐軀功名顯赫的趙尚志、劉志丹。和他們在同班學習,不知道胡璉和張靈甫是覺得有幸還是夢魘。胡張起點差不多,幾乎同時擔任了團級職務。但張靈甫因為殺妻案被判入獄服刑所以中間有一段發展慢了一點,但更能看出蔣介石對張靈甫更青睞。因為到解放戰爭時兩人的軍銜都是中將。胡璉在抗日戰爭中以“血戰羅店”和“血戰石牌”聞名於世,並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張靈甫賴以揚名的是長沙會戰中的張鼓峰戰鬥。但張靈甫只獲得過“寶鼎勳章”。此階段孰輕孰重,蔣介石已經給出了答案!解放戰爭初期張靈甫曾戰勝過解放軍。但驕狂的他揚短避長將蔣介石的王牌軍整編74師帶入絕境搞什麼“中心開花”結果一戰讓國軍痛失先手!張靈甫死後蔣介石並沒有給他什麼實際意義上的褒獎。胡璉則逃過淮海戰役,在金門擺瞭解放軍一道。被蔣介石所器重。銜升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