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领胡琏和张灵甫都是陕西走出来的黄埔四期生,他们二人谁的军事才能更胜一筹?

大不列颠的帝王

黄埔四期将星辈出,而胡琏和张灵甫无疑是黄埔国军将领四期生中的出类拔萃之人。其实把黄埔四期生置于众多国民党黄埔系大员中,只能说是一般,无论是资历还是机遇都比不得一期生,但这二人却除外,老蒋对这二人是格外的信任。



蒋氏爱将,难分伯仲

胡琏和张灵甫,他们都是典型的“蒋氏爱将”,一个出身陈诚的土木系,是十八军的骨干,而另一个出身王耀武的七十四军,是老王一派的骨干。而此二人都参加过抗战,胡琏还是名团长的时候就血战罗店,而张灵甫则在万家岭大捷中奇袭张古山,他们的早期经历几乎大同小异,但此二人也过早的展示了悍将的一面,不过胡琏是“狡悍”,张灵甫则是“凶悍”。



而他们的性格还颇为相似,都喜欢写书法,张灵甫的书法得陕西同乡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真传,而胡琏的也自成一派,比起张灵甫也是不遑多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能征善战的将军都有着极强的耐心,因为写书法靠的就是耐心,这也是为将之人因有的素质。在抗战中期,张灵甫先是凭借战功成为了七十四军五十八师师长,后抗战胜利成为了七十四军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御林军统帅。而胡琏也不例外,在抗战中期升任十八军主力十一师师长,后成为十八军军长,尤其石牌一战,名扬天下,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这点是比张灵甫要早的,而张灵甫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是于解放战争时期。




而此二人的命运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灵甫和胡琏是老蒋的忠实信徒,坚定的“反共”分子,对老蒋的命令是坚贞不渝的执行,在解放战争初期,二人便为老蒋的“戡乱”而冲锋陷阵,其中胡琏部进攻我中原解放区,而张灵甫部则在我华东解放区横冲直撞,一时成为我军劲敌。但是没过多久,这两个不分伯仲的黄埔四期将星最终阴阳两隔,张灵甫被我军消灭于孟良崮,而胡琏则是多次侥幸逃跑,尤其淮海战役中,其居然乘坦克逃出了我军的包围圈,从此张灵甫成为了过去式,但国民党却迎来了胡琏时代。



在老蒋率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人心惶惶,而我军也在福建沿海地区磨刀立马,誓要解放台湾,但就因为日后的“金门王”胡琏,最终我军三野的三个团光荣牺牲,而金门之战的历史意义不用多说,胡琏也因此成为了国民党后期的重要人物,后官居一级上将。其实这二人的军事能力到底谁更胜一筹呢?我们也很难判断,从经历来说,同样的黄埔四期毕业,同样的抗日名将,又在老蒋眼里是同样的“党国栋梁”,只不过二人同为老蒋的独裁而战,其中一个晚年也算“功成名就”,另一个却埋葬在了战场。


风流倜傥张四少

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至少犯了三个以上的错误,比如抛掉坦克重炮等优势武器上山,没有调查孟良崮是否缺水,唯一的退路垛庄应该留驻多少兵力,最要紧的是,友临部队能否积极动作向整编74师靠拢,完成所谓“中心开花”的战役构想,他根本没有把部队的命运和战场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所以,同样是黄埔四期生,同样彼时是陆军中将,张灵甫的军事才能跟老乡胡琏相比,差了不止一个层次,他更合适于当一个率领敢死队冲锋的步兵团上校团长。



当一名军官升职到战役级别单位的主官时,匹夫之勇已经无足轻重,更需要的是对敌我双方军队习性把握、敏锐的战场动察力和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张灵甫是个悍将不假,夜袭张古山,死守上高城,解放战争前期强攻涟水重镇,硬仗打了不少,却始终不如胡琏般“狡如狐”,更缺乏对国民党军队互相之间配合的基本认识,李天霞曾经是竞争对手,如何会拼死来援?知敌知友,这也是军事才能的一部分。

张灵甫在接任整74师师长之后并没打过什么仗, 一直驻防南京。首上解放战争的战场就是苏北作战,全副美械的“五大主力”之首,74师光105榴炮营就装备了两个,所以初期的顺风顺水并非张灵甫指挥如何出色,而是华野对全套美械的国军尚缺乏认识和应对办法,一如东北的林彪也曾经不习惯新一军和新六军的火力配备。



张灵甫虽然虎师在手,却处于指挥系统的最底端,上面有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前敌指挥则先后划归李天霞和黄百韬,同样都是整编师长,为什么被指挥?一是黄埔资历,一是指挥能力,从这一层已经看出,国军高层并不看好张灵甫的战役级指挥水准,相反,胡琏就有多个黄埔二期和三期的部下。

在成立第十二兵团之前,1947年曾经以整11师为基础组建过兵团级的整编第十八军,胡琏为军长,这已经是大兵团作战指挥了,所以在蒋介石和国军高层心目中,胡琏的高级指挥能力确实要强于张灵甫,事实在那摆着。

胡琏从来特别提防被解放军战术包围的可能,发现情况不妙立即收缩或撤退,粟裕将军几次捕捉其不成功,唯一困住整11师的南麻战役,胡琏以顽强的防守、反突击坚持12天,最后在大雨和增援部队的共同帮助下成功脱逃,那可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而张灵甫不但主动求围,凭山势之险才守了仅仅三天,高下立判。



狡猾张不及胡,勇敢胡也不差,1943年石牌保卫战胡琏率整11师击败第27和第34两个日军师团主力的进攻,甚至爆发著名的白刃大战,就不方便再提大别山和金门之战了。客观地说,不是因为国民党内部人事倾轧,胡琏是最合适的第十二兵团司令人选,而徐蚌战场上的国军兵团司令孙元良、李延年等都是黄埔一期生,这就是胡琏军事才能所达到的高度。

张师长灵甫虽然长的很帅,做军(整编师)级指挥官已经勉为其难了,实在难以望“金门王”项背,胡琏的军事才能,抛开立场,在整个国民党军队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度度狼gg

张灵甫:1933年任胡宗南天下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时年30岁),因杀妻被判入狱。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任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南京保卫战时以自己一团之力与日军的甲种师团第18师团血战一昼夜,张因此战升任第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徐州会战之后,升任第153旅少将旅长。武汉会战时,张灵甫学三国时期的邓艾,翻越崇山峻岭从背后偷袭日军防守薄弱的张古山,取得了“德安大捷”。张灵甫因此战被田汉捧上了天,此战之后张获得了四等云麾勋章。1940年任第58师副师长、1941年任第58师师长、1944年任第74军副军长、1945年升任第74军第四任军长。解放战争初期,与解放军作战时连克淮阴和涟水。1947年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时命丧孟良崮。

胡琏:1932年25岁的胡琏担任第18军第11师第66团团长,1937年淞沪会战时奉命防守罗店,与日军展开激战,有“血肉磨坊”之称。此战之后升任第11师副师长兼第119旅旅长,1942年,任第十一师师长。1943年胡琏率第11师参加了石牌保卫战,此战保住了重庆的大门。此战之后胡琏升任第18军副军长,并荣获青天白日勋章。1944年8月,任第18军第七任军长。解放战争时,胡琏的军队被当作救火队使用,解放军也多次吃了胡琏军队的苦头。

我认为就军事才能而言,胡琏比张灵甫更貹一筹。张灵甫打仗一向以“凶悍”著称,而胡琏则比较狡猾,被毛主席称为“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张灵甫的整编74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却首先被解放军全歼,胡琏的整编第11师却是最后被解放军歼灭的。张灵甫比胡琏大四岁,虽然二人起点一样,但是胡琏25岁就当上了团长,张则30岁才当团长。胡琏得过青天白日勋章,而张灵甫只得过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就是没有得过青天白日勋章。“将在谋不在勇”,正是张灵甫过于凶悍,缺少了一些狡猾,最终导致自己命丧孟良崮。胡琏在金门战役更是取得了“古宁头大捷”,此战是解放军永远的伤痛。最终官至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得以善终。


历史军魂

毛主席曾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能得到主席如此高评价,胡琏也算不虚此生了。而他的山西华县老乡张灵甫,虽是一员悍将,大约也不能和他相提并论。

两人都是年少成名,一同考入黄埔四期,一起寒窗苦读,加上后来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共同战斗,两人结下深厚友情。

加入国民军的胡琏作战勇猛,智慧超群,在北伐和中原大战等战役中屡建奇功,深得陈诚赏识,于是成为陈诚“土木系”核心战将。

胡琏一生最佳之作石牌保卫战。1943年的湖北宜昌,当时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两线作战的日本,已经是泥足深陷,败像以露,妄图在中国战场速战速决。于是调动10万大军,意图拿下石牌,然后沿长江直抵重庆,石牌就是重庆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危如悬卵,国民党政府已准备步张献忠后路,迁都西昌。石牌失守,国家将遭受重挫。由于此战的重大意义,石牌被蒋介石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并严令胡琏等驻防军队死守。

时任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的胡琏,临危受命,给妻子父亲连发五封遗书,决心以身殉国,决一死战。他告诉妻子:“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情真意切,读之泪目。

中国官兵众志成城,利用有利地形,顽强防守,甚至与敌进行白刃战。陈诚问胡琏:“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言:“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最后在这场事关两国国运的战斗中,胡琏笑到了最后。中国军队付出伤亡一万余人,杀敌两万五千余人。有此一战,胡琏可称功劳盖世。胡琏也以此功升任第18军军长。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不识顺逆,参与内战,为蒋介石充当急先锋,与人民为敌。屡次给我军造成重大牺牲。当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困孟良崮时,胡琏拼死救援,被我军死死挡住,也是无可奈何。整编74师被歼后胡琏大哭,发誓要为张灵甫复仇。然正如孙中山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胡琏那里又能抵挡历史车轮呢。随后的淮海战役中,胡琏部队被围歼,自己驾着坦克狂奔,仓皇逃回南京。可惜英雄一世,糊涂一时。



沧海历史春秋

胡琏和张灵甫都是军事能力比较强的国民党将领,对比之下两人各有风格,张灵甫作战追求冒险,而胡琏则打的比较稳妥一点。如果硬是要把两人分出个高低,那么我自然会认为张灵甫要比胡琏要更胜一筹。因为自古以来衡量一个将领,自然是评价他的攻城掠地,而不是评价其依靠防守打胜战。这就好比我们不知道苏联莫斯科战役的细节,却对纳粹闪电战津津乐道。


胡琏和张灵甫同为蒋介石的亲信将领,又是黄埔系,私底下交情深厚。

胡琏一生辉煌全靠十八军

胡琏所属陈诚的起家部队十八军,隶属于当时的蒋介石中央军。十八军全部都是美械装备,而且内部没有争斗,属于毕竟理想的一支部队。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决策层,战斗力十分强悍,参加了中原大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十八军由此成为了少数的王牌部队,率领这样一支部队作战,实在很难判断出胡琏的军事实力。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胡琏的十八军面对的是中原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过黄河的时候,为了行军速度扔掉了大量的重武器。可想中原野战军的战斗力自然不如十八军,可就是如此,十八军依旧不能做到主动出击,反而胡琏错误的进行了消极的防御,这是失策,当然这背后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由此可以判断胡琏军事能力是有的,但是在其他方面要差点。

张灵甫出名于淞沪,闻名于抗日战场

张灵甫在淞沪会战时任国民党305团团长,投入淞沪会战后,张灵甫不仅抵抗住了日军的进攻,还在夜间数次发动袭击。这种出其不意的主动出击,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实属罕见,由此就可以看出张灵甫的作战风格。

而在万家岭战役中,时任153旅旅长的张灵甫有过“血战张古山”的壮举。在万家岭战役时,张灵甫献计率领自己哦153旅,穿过深山老林,从日军没有防范的张古山后山绝壁上发起进攻。在张古山同日军鏖战五天五夜,彻底封住了日军106师团的退路,为万家岭歼灭战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所以个人认为张灵甫的军事能力应该要高于胡琏,毕竟军事上追求的是出奇制胜,如果依靠强大的军事装备的支持,那么任何一个稍微了解的将领,同样可以打出非常不错的战绩。所以虽然两人都是抗日优秀将领,但个人偏向于张灵甫军事能力更强。


小司马迁论史

胡琏和张灵甫这两个跟三国人物中的陆逊和关羽有点相似的地方。张灵甫有点像关羽,两人都是被推上神坛的,性格都比较的孤傲,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堪称悍将,但张灵甫没有关羽的自大、目中无人,两个人结局有点相似,都是见死不救(胡琏去救张灵甫但没来得及);而胡琏跟陆逊很相似,都是很重要的人物之一,都能独当一面,善于谋划、知己知彼、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都是最好的“救火队员”,为人都比较低调,都受到重用,一个力保东吴、一个力保台湾。

张灵甫和胡琏不可否认,都是国军中的悍将,都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即使是当了师长后也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线,这中胆魄很多国军将领中最不具备的(比如胡宗南、刘峙等)。两人都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张灵甫虽然有争点),但胡琏抗日战功是毋庸置疑,淞沪会战指挥的罗店“血肉磨坊”战役吓破日军魂胆;重庆时期,指挥石碑战役15万国军顶住了10几万日军精锐师团疯狂进攻,并正面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创下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了肉搏战记录,而一举成名。

如果从军事能力看,我认为胡琏确实要比张灵甫高出一筹。

胡琏之所以出名原因在于其作战剽悍勇猛而战术多变,善于分析敌我利弊和捕捉战场的动态能力,这点是张灵甫所不能比的。特别是1946年章逢集大战,中原野战军三个纵队6万多人,围攻胡琏整编11师指挥的一个团,打了五天五夜,我军伤亡近5000人而胡琏仅仅伤亡了2700人,胡琏一个团的兵力能够顶住我军近十倍的攻势,这在军史上也是罕见;1947年山东南麻战役中,我军华东野战军以绝对的兵力围攻胡琏阵地打了三天三夜,但胡琏巧妙使用防御工事,我军始终没打入胡琏的核心阵地,只能后撤。胡琏,是解放军最难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足以见胡琏的超高的军事才华。

张灵甫也是一位善于用兵的国军将领,其战术灵活多变的运用在国军中也是难逢敌手。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指挥的整编74师全副美式装备,开赴华中战线后,曾经取得一连串的胜利,连克淮阴、淮南和涟水等战略要地,一时出尽风头,煊赫一时。因74师的优良战绩被蒋介石视为“模范部队”和五大主力之首。但好景不长,也许是风头冲昏了头脑,1947年,张灵甫的74师被粟裕大将围歼于孟良崮上。张灵甫之所以被围歼,原因之一是其放弃了美式辎重武器,少了强大火力的压制,也没有强有力的支援部队,二是缺少像胡琏一样,善于分析敌我情势的变化和对战场的把握能力。

在内战期间,胡琏为国民党立下了不少战功,哪里战事吃紧,蒋介石就派他到哪里解救,对我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可以说是国军中的“救火队长”和“常胜将军”,也是解放军最头疼的一位国军将领,狡诈如狐,连毛主席都有这样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侍机取胜”。总之,胡琏的军事才华是张灵甫所不能及的。



赛门军史

张灵甫。

首先,一代战神粟裕认为张灵甫才是他的劲敌。至于胡琏,从没听他夸过。

来自对手的评价才是最真实的评价。



其次,张灵甫确实打了几个胜仗。

在淮阴战役中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据说,整编74师的强悍让陈毅都一筹莫展。

两次涟水战役,他与华野虎将王必成互有胜负,堪称好对手。



最后,有许多人认为孟良崮战役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

孟良崮战役失败后,蒋介石再无翻身的机会,直接就丢失了整个江山社稷。



对于胡琏,有谁提出过这种历史评价?


吉林大福圆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张灵甫陕西长安人,胡琏陕西华县人。1926年张灵甫和胡琏进入黄甫军校和林彪和刘志丹为同班同学。在国民党军将领中是后起之秀,在四期将领中是出类拨萃者。一九三7年8月张灵甫以团长身份参加淞沪会战,在罗甸战役中重创日军。1938年徐州会战有功升任少将旅长。1941年上高战役后任五八师师长。赢得抗曰铁军称号。1945年升任74军中将师长,兼南京卫戌区司令,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八年抗战中,七十四军几乎打完了所有重大战役,是国军中的悍将。內战时改编后任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战死。胡琏是陈诚土木系十八军的一员战将。抗战爆发后,任十一师师长,率部在石牌与曰军激战,取得鄂西大捷,号称东方斯大林格勒战役,阵地上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声,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战后受国民党青天白日勋章,升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侍从室参议。1944年升任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十八军军长。‘內战爆发后,胡琏率十八军起救伙队长作用。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十八军被全歼,胡琏驾战车突围。1949年任十二兵团司令防守金门,取得金门之战胜利。在国民党将领中,张灵甫属于敢打勇冲的勇将,胡琏则狡如狐,猛于虎。粟裕司令员特别忌惮。和张灵甫比技高一等,属儒将,谋略战将,晚年在写回忆录中说,土木不如一粟。




关东侠客

国军将领胡琏和张灵甫都是黃浦军校第四期毕业生,俩人都一生追随蒋介石,都是蒋介石信得过难得的将领,他们是国民党有名的将领。俩人相比之下,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比其它国军将领略高一筹。他麾下的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蒋军中有"二胡”(胡宗南、胡琏)。前者号称"西北王,后者号称"金门王"。胡琏是国军为数不多的战术高手,他一生有两大光辉胜利,一是石牌保卫战,其二是金门之战,这一战他挡住了粟裕的进攻,为他嬴得了"十个西北王(指胡宗南),抵不上一个金门王"的说法。

胡琏在石牌战役中表现沉着、冷静,此次战役国军参战人数15万,消灭日军2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战后他被提升为十八军的军长。

胡琏抗日战争中勇猛异常,在解放战争中也表现刚強,他被蒋介石视为"救火队长″,哪个地方战情危急,蒋介石就派胡琏去"救火″,我军很多作战部署都被胡琏打乱,1949年胡琏指挥的金门岛战役让我军损失惨重。毛主席称胡琏"狡如狐″,多次电令要活捉胡琏。

张灵甫最失策是1947年,他贪取头功,孤军深入,把孟良崮构筑的工事,以七十四师三万军人作诱饵,吸引陈毅及整个华东野战军过来,让老蔣国民党主力40万人去吃掉,但由于国民党内部将帅不和,国军中有人存心要张灵甫魂断孟良崮,眼看着十余万解放军围歼张灵甫而见死不救,最后使张灵甫国军王牌军整编的七十四师缺水缺粮,弹尽无援,全军覆灭,张灵甫自杀身亡。


周明建16

黄埔四期出了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最耀眼夺目的应该是林彪了吧!还有为国捐躯功名显赫的赵尚志、刘志丹。和他们在同班学习,不知道胡琏和张灵甫是觉得有幸还是梦魇。胡张起点差不多,几乎同时担任了团级职务。但张灵甫因为杀妻案被判入狱服刑所以中间有一段发展慢了一点,但更能看出蒋介石对张灵甫更青睐。因为到解放战争时两人的军衔都是中将。胡琏在抗日战争中以“血战罗店”和“血战石牌”闻名于世,并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张灵甫赖以扬名的是长沙会战中的张鼓峰战斗。但张灵甫只获得过“宝鼎勋章”。此阶段孰轻孰重,蒋介石已经给出了答案!解放战争初期张灵甫曾战胜过解放军。但骄狂的他扬短避长将蒋介石的王牌军整编74师带入绝境搞什么“中心开花”结果一战让国军痛失先手!张灵甫死后蒋介石并没有给他什么实际意义上的褒奖。胡琏则逃过淮海战役,在金门摆了解放军一道。被蒋介石所器重。衔升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