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外婆相比,孩子通常会和谁更亲?

闹腾小睿妈

现在的孩子,是外婆的孩子,是奶奶的观赏品。对于孩子来说,与奶奶和外婆的关系,要取决于和谁呆的时间长一些。于是就会和谁亲一些。小孩子都是很现实的,也是很真实的。在姥姥和奶奶的面前,他指定要和平时最喜欢自己的人最亲。


这也是情理之中。不过现在的孩子对于奶奶和外婆来说,都是她们的心肝宝贝,在和孩子的接触中,也都是不留余力的。那种爱也是无法表达的。我印象中孩子和姥姥或者奶奶都应该是最亲的。不应该有谁亲谁远之分。孩子和谁亲都是应该的。只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老人们看着都会高兴,也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


伊春美食美客


霓妈剁手日记



奶奶和外婆都亲啊,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等小夫妻生了孩子,就是2+2+2对1的形式。一边是爷爷奶奶亲,一边是外公外婆亲,还有爸爸妈妈亲。

另外,现在不是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妈妈生,姥姥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姥爷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

所以没有什么必须不必须的,谁有时间,有功夫,有能力,谁就协助小夫妻看看孩子好了。再说,看孩子可是一件极有可能“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很多琐碎的家庭矛盾都是由看孩子引起的。所以,谁带孩子谁要有思想准备啊!


沫沫的静好岁月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在大时代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状况。


大家庭在上个世纪已经慢慢消失,与日俱增的人口流动使得家庭成员分散开来。虽然这种现象偏离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大家庭传统,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压力(目前大多数父母双方均需要工作,小孩的照料需要(外)祖父母的协助)影响下,(外)祖父母和孙辈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们可能会认为,成为(外)祖父母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你即将老去。但是,孙辈的降生会让(外)祖父母感到骄傲、高兴和深深的满足感(特别是在目前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的情况下)。


但是,(外)祖父母和孙子的亲近程度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不仅是奶奶(祖母)、外婆之间存在差异,其实我们可以把四位(外)祖父母辈的长辈放在一起比较。


01


从理论上来说,祖孙之间的遗传相关度是0.25。但是我们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存在这样一个前提:


男性面临父亲身份不确定的适应性问题,而女性的母亲身份则是确定无疑的

(其实这个观点也是解释为什么母亲对孩子的照顾和亲近程度高于父亲)。


这一点用在(外)祖父母身上同样适用,不过我们需要对理论进行具体的转换:(外)祖父母和孙辈涉及三代人,所以从(外)祖父的角度来看,祖孙之间的遗传关系存在两层疑虑。首先,他可能并不是他儿子或女儿的亲生父亲。其次,他儿子未必一定是他孙子的亲生父亲。这种双重疑虑使(外)祖父和孙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在所有祖孙关系中最具不确定性。


在隔代血缘关系的确定性上,处于另一个极端的是女性和她的外孙。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女人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她的外孙身上必然携带着她的基因拷贝(可能她不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她是她女儿的妈妈,而她女儿又必定是她外孙的妈妈。总之,从广义适合度理论得出的理论预测是非常清楚的:从孙子的角度来看,当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外祖母的投资将会最多,而祖父的投资将会最少。


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进化心理学家托德.德凯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与被调查者最亲近的事外祖母,而最疏远的则是祖父,在相处时间、收到的资源(礼物)和学习知识上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详见图表)



在欧美的多样研究中均有类似的发现,外祖母对孙辈的关爱和投资都遵循相同的模式,比如,当孙子去世时,外祖母往往最伤心,而祖父的悲痛程度最轻;孙子与外祖母见面的次数也显著高于祖父和祖母(即使祖孙之间住得再远,结果也一样)。


同时英国研究者发现由于外祖母健在,母亲的生存几率更高,从而孙辈的存活率也更高,即使母亲的存活率相等的情况下,孙辈的存活率也更高。


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进化心理学给出的解释是:女性在更年期之后还能活很久(相对于男性),她们之所以对孙辈投资更多,是可以通过隔代投资(比如帮助、照料、食物和智慧)来提高她们未来生活的适应度,希望孙辈来给予赡养的回报。


02


当然这些观点与结论是基于西方背景和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那么我们思考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情况,个人觉得至少有三点是对(外)祖父母对孙辈照顾产生影响的因素:


1、孙辈的性别影响祖父母对其投入资源的多少

在中国重视家族“香火”传递的背景下,如果孙辈是男性(特别是长房长孙)的诞生,将获得祖父家族的极大重视与照顾,因为中国历史上“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决定其将获得家族继承权;而女性孙辈的诞生,按照中国传统观点来看,其成年后必然将嫁出去,将不再属于家族成员,投入过多的资源并不能给本家族带来明显的好处;


2、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

在“男性家族继承”的观念逐步淡化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独生子女的双重影响下,(外)祖父母在只拥有一位孙辈的情况下,自然是希望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个孙辈上,这时从月子照顾开始,双方祖父母就在争夺主导权,而这时能决定其选择的是母亲,母亲一般会觉得由自己母亲照顾更为方便,而由丈夫母亲照顾时担心受到生活习惯和负面评价(娇生惯养、要求多)的焦虑。同时,因为孩子更多由母亲照顾,外祖母基于对女儿的关爱提供更多的协助与资源投入,自然在婴儿期受到外祖母的照顾更多,对其产生的依恋性更大。


3、(外)祖父母本身的学历、经济收入情况、居住环境、身体健康状况等也可能对其照顾孙辈的资源投入产生影响:

基于配偶选择的机制来说,大多数家庭中母亲的年龄会小于父亲,意味着(外)祖父母的年纪更轻,自然能帮助女儿照顾孙子的可能性会更大。


其实除了外婆比奶奶对孩子照顾更多,更亲近外。在中国部分地区存在着一些相关的习俗,如“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边”、“娘亲舅大”等等,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

(关注渡仁心理,长在心里,用于生活的心理学,才是我们的心理学)


渡仁心理咨询师团队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为了不被社会淘汰我们很多的的女性生完宝宝,休完产假就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而孩子由谁来带,就成了夫妻间比较有争议的话题。特别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个就更有争议了。有的担心孩子给奶奶带,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和奶奶更亲。对于外婆,孩子可能就会比较冷漠。孩子和外婆更亲,还是和奶奶更亲,我认为还真不好说。必竟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样的。


我的一个同学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都是高干,不过现在也都退休了。同学和她老公也都是独生子女,还都是公务员,不过老公家是农村的。我同学上班后,孩子从一岁多到现在上幼儿园,一直都是外婆在带。




记得有一回周六我带着女儿去她家串门,刚好我同学的妈妈也在。可能头天送孩子回来,住了一夜。我们还没坐一会,真是巧了我同学的婆婆也来了,手里拿着给孙女买的大包小包的吃食。她们一家人都让孩子叫奶奶,孩子冷漠的看了看,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趴到外婆身上。一家人都觉得有点尴尬,她老公觉得孩子这样对奶奶,心里可能也很生气。就把孩子拎到奶奶面前,逼着孩子叫人。孩子大哭起来''我又不认识她,干嘛要叫她奶奶’'。奶奶听了,眼里噙着泪,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当时看了这样的情景,心里也挺感概的。



我感觉我说的上面这种情况,在一般家庭当中毕竟是少数。对于外婆和奶奶,孩子和谁更近我感觉孩子都亲近最好,毕竟都是自己的亲人我们已经为人父母,要多体谅自己父母的不易他们辛苦一辈子也渴望儿孙之乐,我们作小辈的应该满足老人的心愿。



杨杨母婴课堂

2-8岁孩子常见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自闭孤立,不愿意并且害怕和其他孩子交流,怎么办?

家长经常接到幼儿老师“投诉”电话,怎么办?

孩子专注力差、上课走神、小动作多,怎么办?

孩子性格柔弱,经常被欺负,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幼升小要求认字量800-1000,孩子识字不多,怎么办?

沉迷手机游戏,屡教不改,只能打骂,怎么办?

孩子吃饭挑食,做事磨蹭,怎么办?

孩子爱乱发脾气,道理讲了无数遍,怎么办?

写作业一做就是几个小时,怎么办?

。。。。。。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你能解决吗?

每天10分钟,育儿好轻松,99天帮助2到8岁的孩子养成阅读,独立,专注 ,自理/自律,坚持的好习惯,让你的孩子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在拥抱未来,99天养成五好宝宝

我们和家长一起帮助宝宝在五个方面(好懂事、好情商、好习惯、好阅读、好专注)快速成长,宝宝终身受益!

学习效果

1、宝宝进步,按天计算

第15天

五好宝宝之“好阅读”

宝宝在阅读方面,超过家长小时候同岁表现,只需15天

第8天开始,96%的宝宝喜欢上阅读,爱去图书馆,喜欢看书,会讲故事,具备独立阅读能力

第45天

五好宝宝之“好习惯”

宝宝的表现,引爆家长朋友圈

第45天开始,85.6%的宝宝开始养成四个良好生活习惯:1.按时洗脸、洗手、刷牙;2.吃饭不挑食、不乱跑,自己吃、吃得快;3.懂得主动收拾和归类;4.能合理安排看电视、玩游戏时间,按时睡觉

第60天

五好宝宝之“好懂事”

长辈看到宝宝天天进步,夸奖宝妈宝爸

第60天开始,92.2%的宝宝开始变得懂事,体贴父母,经常和妈妈说“我爱你”,不再乱发脾气,能做弟弟、妹妹的小老师

第75天

五好宝宝之“好专注”

宝宝进步太快,“惊着”幼儿园老师了

第75天开始,82.8%的宝宝阅读注意力值得夸奖,每天可以专注阅读15-30分钟,赢在“幼升小”阶段的起跑线,在幼儿园成为老师小助手

第99天

五好宝宝之“好情商”

小童星冉冉升起,是家长教育的一张名片

第90天开始,98%的宝宝有礼貌,见到长辈、老师主动问好,勇敢、积极,做事有序,表达与沟通能力到人见人爱的程度!

古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祖宗的编织成顺口溜,便是提醒后人,一定要引起注意。说的是孩子的好习惯要早养成,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些关键的好习惯,会决定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拥抱未来幼儿教育

回答这个问题,给你讲一个现实例子。一个中国北京男子娶了一个俄罗斯媳妇,生了小孩儿,带到俄罗斯,由姥姥代着,到小孩子七八岁了,北京普通话说的特好,俄语说出来很不流利。同样一个俄罗斯男子娶了个北京女子,生了小孩儿,带到北京来由姥姥看着,也到了七八岁,俄语说的非常流利,中国话说出来特生硬,看懂了吗?啥意思?~根~,~种~,从古至今,为啥重男轻女,这个观念改不了,原因就在这儿!谁亲!谁疏!自己掂量去吧!

关于孩子由谁带,在这里不讲了,奉送大家一句话~~看孙子爷爷奶奶是本分,姥爷姥姥是情分!

前几天和一老人唠嗑,老头又看果园又种地,儿子儿媳都上班,老伴还做饭收拾家务,累够呛,我说,让姥爷姥姥带段时间,老头说了,人家不主动提出带,你无法张口。哎!一点儿办法没有,你还别报委屈,谁让他姓咱这个~~姓~~呀!


清清朗朗2

这个问题和问孩子爸爸和妈妈你更喜欢谁是一样的道理。

那你觉得你的孩子是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呢?虽然一般的孩子总说都喜欢,但总归内心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


很简单,孩子也有独立的思想,两方对孩子的好孩子都能感受出来。

现在网上流行的段子是这样说的“妈妈生,外婆养,爸爸没事就上网,外公定时遛娃去,爷爷奶奶管欣赏”这个段子具有一定的调侃意味。暗示现在社会中普遍老人帮忙带孩子的问题。


那么结果也就显而易见,心都是肉长的,时间是一切的奠基石,如果亲妈都很少陪孩子,那么孩子跟亲妈都亲不到哪里去的。



小孩子的依赖感本来就强,外婆跟奶奶谁照顾得多陪伴的多自然就跟谁亲,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小孩就跟另一方不亲,只是孰轻一些孰重一些罢了不是吗……


Vera育娃

针对这个问题,个人理解:孩子的认知是简单的,直观的,跟谁在一起的时间多,感觉谁对自己更好,就会跟谁更亲一些。抛却那些毫无意义的糟粕思想,根据现实情况,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谁有条件谁来带。如果双方老人都愿意帮助带孩子,小夫妻就要理性的选择。权衡一下双方父母的身体健康条件,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等,一切以更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前提来选择。作为父母也要尽量理解、尊重儿女的决定。



如果条件允许,个人不赞成跟老人同住,两代人互不影响各自的生活,给彼此保留足够的空间,也避免了家庭内部矛盾的发生。更倾向于年轻人自己带孩子。有句老话说的好: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带孩子,会让孩子跟爸爸妈妈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也会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


亦或者,如果放心,找一个专业一点的育儿保姆,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她们经验丰富,在教育理念上也更先进,还会给双方的老人腾出更多时间,过他们想过的生活。有时间经常带着孩子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孩子灌输一些他们都是一样亲的道理。当孩子慢慢长大后,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决定谁最亲。

如果非有必要,必须要有一方的老人来带孩子。带孩子的一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亲家的缺点,给对方在孩子心里造成负面影响。不要刻意的在意得失多少,感觉心里不平衡。说到底都是一家人,小夫妻少了谁也组成不了一个家。当然,付出少的一方,也要感念亲家的辛苦,适当的在其他方面谦让一点,做些补偿。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不在意得与失,在意更多的是那份情意与理解。常言道:真情换真心,八两换半斤。有一个深明大义的父母,何尝不是儿女之福,家和才能万事兴。


悠然Yr

奶奶跟外婆,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是亲的!

他们的情况更是这样的,奶奶跟外婆也都是一样亲的!

这种情况下,就是谁带孩子方便就交给谁带,姥姥带孩子方便,就交给姥姥带,合情合理的!

你闺蜜的老公的那个思想,是即臭有迂腐的,真是有点不可理喻的!

孩子的奶奶在乡下种地,还要做饭,他压根就没有时间带孩子的,把孩子交给她去带,也一定是带不好的。

而孩子的姥姥就在身边,那就更应该交给孩子姥姥带的,这样,他们年轻的小两口也可以在晚上下班的时候把孩子接过来照顾的!

把孩子送到奶奶那,奶奶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孩子,那也就不会把孩子带好的,而且在乡下,他们想去乡下看看孩子也不方便的,孩子如果水土不服,闹出了毛病,还得带回城里来看病的!

所以告诉你的闺蜜,孩子只能是留下让姥姥带的,而绝不能送到乡下让奶奶带的!

【社会现象,情感问题,全面观察,综合解析。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悟空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