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為了給孤獨的靈魂找個伴侶


在上海培訓了一週,學習了靜安附校的後“茶館式”教學模式,返程時到了上海虹橋高鐵站,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女兒喜歡的邏輯推理小說日本東野圭吾的《惡意》,另外一本是最近網絡上很火的復旦名師陳果的《好的孤獨》。通常出差我都是要帶本書出門的,路途遙遠,讀書往往能陪我度過很漫長的旅途時光,返程時,一定會在等待的過程中又去買兩本,以打發無聊的返程時光。這已經成了我的一種出差習慣。

讀書是為了給孤獨的靈魂找個伴侶

有一句話大家肯定不會陌生,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其實,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無論是旅行還是讀書,說到底都是一種孤獨的狀態,是自己一個人的行走,是你自己與自己心靈的對話,當你的身體不自由時,你總要尋找一種方式讓自己的靈魂享受行路的幸福。而這種途徑就是讀書。一本書,可以給你無數個路口,無數個選擇,無數種可能,無限種的未來。讀書,說到底就是一種心靈的旅行。當我們旅行的時候,或選擇名山大川、或選擇偏僻山野、或尋找海外風光、或尋找靜謐鄉村,無論到達哪裡,都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別樣的感受。讀書也是如此,有無限多的選擇性:或選擇文學,陶冶情操,體驗生活;或選擇哲學,思考人生,感悟人性;或選擇歷史,穿越時空,盤旋帝王,對話墨客;即使是一本雜誌,也會讓你緊跟時代的節拍和潮流。讀書,可以帶你走進精神的最高殿堂,時刻感受文字散發的魅力和溫暖,激情和光芒。

讀書作為心靈的旅行,無需刻意的去到達某個目的地。即使你身處鬧市,你孤獨的靈魂自由自在,心無纖塵,當你沉入到自我並享受孤獨時,當你沉浸到一本書中的時候,你的靈魂已經從喧囂中淡出,早已到達一個風景宜人的地方,達到自我充實飽滿的狀態,而這樣的一種姿態和心境,恰恰是孤獨時候讀書帶來的嫻靜和從容。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孤獨狀態本身就是心靈的詩意棲居。可能有些人會選擇用香菸來包裹孤獨時的寂寞;有些人會選擇用酒精來氤氳醉意中的寂寥;更有甚者用頹廢的擺酷或者造作去裝扮自己的冷寂,但真正孤獨的人一定是一個思想豐富、內心豐盈的智者,擁有某種近乎貪婪的偏好和享受,或書法、或作畫、或撫琴、或賦詩、而我,獨愛書。可以在喧鬧中孤獨的讀書,在濃濃的書香裡沉醉,來一場“心遠地自偏”的出離,是不是給心靈的一次最愜意的旅行呢?

我享受孤獨讀書時內心的這份寧靜與閒情,它能幫我掃除所有的心煩意亂、心浮氣躁,在讀書中你就可以發現他人之美、閱讀自我之美、欣賞生活之美。內心充盈而安寧嫻靜的人即使不去旅行,同樣可以從讀書中雲遊般的發掘窺見生活無數的新奇與美好,生活即使千篇一律的朝朝暮暮、日復一日的往來往復都不會乏味,孤獨中的讀書會讓我們始終擁有新鮮的目光和清淨的心靈。當我們置身於書籍的浩瀚天地,我們抬頭仰望蒼穹時會深情的感嘆:“今夕何夕,月出皎兮!”

在我看來,讀書不過是為了給孤獨的靈魂找個伴侶。雖形單影隻,卻可以在讀書的陪伴中體會樂趣、創意和書中散發的詩情畫意,享受這場與心靈的對話,體驗孤獨的美好,學會從讀書中品味自我,品味生活,孤獨中的讀書的世界,是開掘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相信它可以給你源源不斷的精神資源和生命營養。哲學家帕斯卡說:“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顆微粒,可人的頭腦卻能思考整片宇宙。”孤獨是最佳的讀書時光,用智者的一生總結出來的智慧去產生精神的共鳴吧!去迎接我們嬌嫩心靈的悄然綻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