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为什么至今香火不断?原来他成了“玉皇大帝”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晋陕蒙交界处,一座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榆林便成为上郡,明正统二年筑榆林城,是为明朝九边重镇榆林镇(明朝长期和蒙古人打仗,地理位置便显得更为重要)。

在榆林市区里有一座新明楼,新明楼是大型木构建筑,最早就是兴建于明朝。

魏忠贤为什么至今香火不断?原来他成了“玉皇大帝”

在新明楼中有一座明朝万历年间的铜像,铜像身高接近两米,面无胡须,带着帽子,长袍双肩錾刻有龙纹,有人说这是玉皇大帝的铜像。于是好事者干脆给铜像披上黄袍,并在胸前白色系带上写有“玉皇大帝”字样,这铜像便摇身一变成为玉皇大帝,并且每日香火不断,受尽世人的跪拜。

魏忠贤为什么至今香火不断?原来他成了“玉皇大帝”

大家这时候是不是会有疑问,我们常见的玉皇大帝不都有胡子吗?为什么这个铜像没有?原来这个铜像压根就不是玉皇大帝,经陕西文物专家们鉴定,这个铜像其实是魏忠贤的铜像。

那么魏忠贤的衣服上为什么身上的衣服上绣有龙?其实只要仔细辨认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龙不是五爪,而是四爪,四爪的“龙”其实是蟒,等级是低于龙的,“蟒衣如像龙之服, 与至尊所御袍相肖, 但减一爪耳”,蟒服是明朝皇帝专门赏赐近贵之臣,以示荣宠,不算常见的衣服。

魏忠贤为什么至今香火不断?原来他成了“玉皇大帝”

那为什么魏忠贤的铜像会到榆林?魏忠贤原本是游手好闲的人,后来因为欠了很多钱实在还不了,只得自己阉了自己,入宫当一个小太监。进宫之后,主动给人当儿子,顺利攀上高枝——大太监王安,大太监王安让他去陪伴朱由校,朱由校他老爹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挂了,朱由校登基并忙着做木工活,魏忠贤逐渐独揽大权,走上人生的巅峰。位极人臣的魏忠贤收了很多儿孙,这些儿孙们和他的党羽们为了讨好魏忠贤就开始在各地给他造生祠,魏忠贤的每一座生祠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榆林也不例外。

魏忠贤生祠涉及陕西者共三处,而榆林这一座便是当时延绥巡抚朱童蒙在榆林“用琉璃瓦”为魏忠贤建的。修建的理由看起来也非常的“合理”—— 蒙古人进犯延绥被击退是魏忠贤的功劳。天启皇帝觉得很在理便同意修建。

崇祯继位后安排魏忠贤去滴发凤阳守祖陵,魏忠贤走到途中,听人唱“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顿觉人生凄凉无比便自杀了。随后阉党被清除,魏忠贤的生祠被处理。崇祯下令:“不论在京在外, 已发未发的, 都着通行拆毁, 变价助边。”同时又说, “建在国学, 尤属无等, 即刻拆毁, 不准存留别改”。

魏忠贤为什么至今香火不断?原来他成了“玉皇大帝”

也不知道榆林这座魏忠贤的铜像为什么得以留存了,或许是因为地处边关无人追究,以至于不明真相的群众把魏忠贤的铜像被误认为 “玉皇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