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到底在講什麼?

夜落流浪58938146

《驢得水》是開心麻花第二部改編同名話劇的電影,儘管票房上沒有第一部《夏洛特煩惱》的成績,但是口碑上刷出了新高度,也成為了2016年的一匹黑馬。這部電影也是近年來難得的具有強烈諷刺意味的荒誕喜劇。周星馳曾經說過:“喜劇最大的一個功能就是諷刺。”

下面來盤點一下這部電影中的幾個微妙的細節,或許能幫助大家在看這部電影時應該看什麼。


一、故事梗概和時代背景

講述一個偏遠農村裡的三民小學,四位老師因為一頭驢和教育部特派員的到來,不斷去彌補謊言。故事是發生1942年,那時候是國民黨蔣介石執政時期,同時1942年也是大饑荒,缺糧缺水的時期,這個馮小剛還專門拍了部電影《1942》。▼


二、故事細節

1.在電影的開始,老師們開會,校長讓一曼彙報下驢得水老師工資的使用情況,發現三位老師都有為自己私用的情況,於是大聲訓斥,訓斥完了讓一曼繼續念,當唸到“眼鏡維修費用”,校長趕緊打斷叫不要再念了。四個人當中只有校長是戴眼鏡的。▼

2.處理驢棚失火,當時還只是星星之火冒煙的時候,周鐵男(體育老師)第一個直接拿著苕帚來救火,結果苕帚被燒,火越來越大,可以看出周鐵男魯莽的性格,也預示著最後自身難保的結局。▼

3.張一曼在埋頭處理失火的時候被自己人裴魁山揚了一頭的沙子,其實也預示著,裴魁山後來倒打張一曼一耙。▼

4.校長說:讓我來處理!鏡頭一轉,驢棚已經是熊熊大火,難以控制了。也預示著由於校長的偏執,最後只能讓問題變得更大,更加失控。▼

5.驢失聲了,孫佳問鐵男怎麼辦,鐵男說,喂點響聲散就行了,孫佳問響聲散是給人吃的,動物吃了有效嗎?鐵男說了句極諷刺的話,人也是動物,人能吃的動物怎麼不能吃。——驢有病了吃點藥就會好,可人有“病”了,吃什麼藥都治不好。▼

6.張一曼給什麼都不知道的銅匠理髮時,銅匠一絲不掛,後來當銅匠獲得了知識,假裝驢得水老師時,穿上了裴奎山的貂絨,這兩處形成強烈的對比,暗示著

銅匠即使有了光鮮亮麗的外表也改變不了其內心一無所有的事實。▼

7.關於特派員的結局,孫校長說是“正在接受調查”,至於調查之後呢?其實特派員在酒桌上已經交代過自己的結局“我倒黴無所謂,我倒黴換個地方繼續當差”。▼

8.校長給一曼剪頭髮,有很多張一曼眼部的特寫,她一直沒有眨眼,有迷茫有困惑,但是最後一剪刀合攏,她眨眼了,她回過神來了,驚愕地發現原來也被“環境”變得面目全非了,她瘋了。▼

9.進來彬彬有禮,出去步步生風。旁邊三字標語,是"學做人"。這場景是在鐵男知道孫佳要被迫嫁銅匠,而自己無能為力,喪失了勇敢與熱血之後出現的。暗示鐵男自認為學會圓滑的成熟後無可奈何的悲哀。

學做人,卻越來越像牲口

10.所有人性格大變的原因:裴奎山失去了愛情,張一曼失去了尊嚴,周鐵男失去了原則,孫校長失去了教書育人夢想,孫佳失去了對所有人甚至政府的希望。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銅匠的改變則是因為得到了知識


總之,這部電影,用最簡單的故事,最簡陋的場景,最小的成本,化作一把利刃,用我們最容易不做防備的陌生人演員,瞅準暴露在熒幕前的赤裸心臟,一刀下去,生生切開,露出那最底層我們最不願意面對的,骯髒真相。好電影,值得一看!


瘋看電影

如果你是抱著看民國版《夏洛特煩惱》的想法,準備用一場輕鬆暢快的爆笑來結束一天的工作,那麼千萬別去看這部開心麻花出品的《驢得水》。

下面我簡單的剖析一下

雖然這部電影能讓你笑,但每一次都笑得難受,笑得發毛。相信很多人和我感受一樣,裡面的一個核心人物,也是唯一一個女性人物張一曼,身上充滿了各種可以引發爭議的點。第一個問題,她美嗎?在電影院的大屏幕上,她的一張臉毫無保留的呈現在鏡頭上的時候,她真的不美。無論以那種欣賞角度而言,這都不是一張美顏,甚至算得上醜。然而,當她穿著旗袍在美麗的田園風光裡搖曳生姿;當她的大長白腿在高開叉的旗袍裡若隱若現;當她毫不害羞的勾引、挑逗裴魁山和銅匠的時候;當她唱起那首特別好聽婉轉韻味十足的《我要你》……我不知道多少男人和我一樣腦海裡浮現這句話:這妞兒真TM性感!這種性感,因為她顏值的特別而不顯得低俗色情,又因為她的直接灑脫在這部深深壓抑的電影裡如玫瑰般綻放。所以,她美嗎?

第二個問題,張一曼代表了什麼?她是一個對性無所謂的人,反而很喜歡這件事,從而在毫無道德束縛的情況下隨意勾搭男人。在她的世界裡,愛不必與性捆綁。她挑逗了裴魁山,後者愛上了她,被她拒絕。而後她又“睡服”了銅匠,被裴魁山聽到她毫無拘束的叫聲,裴迅速黑化成一個卑鄙小人。而銅匠也愛上了她,她侮辱了銅匠,銅匠也非常極速的黑化了。她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別人的人,她是一個可以和任何人上床卻不給任何人真心的人,她是一個可以讓對方變壞的人。她,就是權力。人們常把政治和性加以類比,而這樣的一個女性,就是權力的最好象徵。權力就像個魅力四射的女子,無時無刻不在散發魅力誘惑他人。當你深陷其中,才發現權力根本不把你當回事,而你,只好因種種原因放棄自我,選擇黑化。或許,這不僅僅是權力,而是所有人共有的核:慾望。

第三個問題,張一曼這個角色成功嗎?如果單純以一個藝術角色的成功度來衡量評價這個角色,她可以得到八十分。她足夠複雜,足夠有魅力,足夠引起觀眾很多思考甚至反思。然而再她反覆遭受侮辱的時候,這個獨立而無所畏懼的女子,卻並沒有表現出有力的反抗,哪怕是語言上的回擊。這加深了整部電影的壓抑程度,讓這部黑色喜劇更加黑色。但這不太符合這個角色的性格特徵。或許最後的那一聲槍響,餘音淼淼,才是真正的張一曼吧。但以演技而言,張一曼的飾演者任素汐可謂做到了滿分。她演了五年的張一曼,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角色,翻翻她的微博,也蠻美的嘛。

《這部片子好就好在他沒有好人》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哈!!


影悅MV

《驢得水》是一個十分經典的荒誕諷刺喜劇,故事的結構也是很經典的三幕劇結構,它分為4個人物關係:慈善家、上級教育部,鄉村學校、小銅匠,本來四個人物關係相互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和矛盾,但是因為一個偶發事件,導致了每一個人都被捲了進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都被展現了出來。總體而言它主要諷刺了兩個層面。

1、諷刺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國民黨時期政府部門從外國慈善家手裡獲得的教育善款,被進行了層層剋扣,最終到了學校手裡就少得可憐,鄉村學校為了生存,不得不虛報人數來維持學校的日常運營。“驢得水”名字就是學校上報的並不存在英語老師。可以說國民黨政府部門的腐敗是導致整個悲劇發生的最基本的根源。

2、講述人性的善變:電影中有好幾個階層的人,但是每一個人一旦換了角色性格就會發生巨大改變。電影中用了“誰穿了貂,誰就不可一世”這個梗。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被這個利益體系給裹挾了進來,誰也逃不了,身在這個“遊戲”中你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甚至不能決定自己做一個“好人”。其中像周鐵男原本是一個剛正不阿的老師,但是在生命遭到暴力威脅之後也精神崩潰變得軟弱,“威武不能屈”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最令人感覺到可怕的轉變就是小鐵匠,這裡面又涉及到了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窮人的美德”。

3、“窮人的美德”: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個文集就叫《窮人的美德》。我們現在的社會也在歌頌“窮人的美德”,人窮的時候品性往往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極端的善和極端的惡。我們俗語裡既有“窮山惡水出刁民”也有“窮則獨善其身”的說法。其實你會發現無論是窮人的“善”和“惡”都經不起推敲。窮人的本性更接近“人類最原始的本性”,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生存環境一旦改變往往本性也隨之改變,道德方面的約束會很薄弱。這裡面小鐵匠就是一個例子,《驢得水》這個電影讓我們重新對人性進行審視,對所謂的“人之初”進行思考。


大米有文化

這部電影描寫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沒錢時能保持良好的節操,維持著高尚的品德,當有機會能掙到財富時,面臨對人性的考驗,他們摒棄了人生宏偉的目標和道德,最後雖然一切都真相大白結束了,大家重振旗鼓準備從頭再來,卻以一曼的死為結局,發人深省。電影以黑色幽默為主旋律,卻讓觀眾忍不住的想哭。

首先,我們從裡面資格最老的校長說起,校長可以說他壞,也可以說他是一名好人。他想到學校,擔心孩子上不了學,他希望學校能一直存在,沒錢的時候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來上學,有錢的時候孩子報名過多坐不下,他又願意主動拿出自己那部分的工資獎金出來贊助,這都證明了他是一個有良知的人。他的壞也體現在原則上,為了錢,為了學校可以將自己的良知跌破底線,慫恿一曼認罪,帶頭罵一曼(雖然言辭不激烈),剪一曼的頭髮等,一件件事情都覺得又可恨又可悲。




一曼是一個風流的女性,但是除此之外,她是一個內心善良的女孩,為了所謂的大家利益,她犧牲自己去向銅匠的老婆認罪,讓他們罵自己,甚至自己打自己,最後接受剪頭髮,她一步步的委曲求全,最終在剪頭髮的過程中,回憶著幾個人曾經相處的美好,點點滴滴,落下了眼淚,自己看到鏡子的那一刻,她終於崩潰了,經過婚禮鬧劇之後選擇了用槍結束自己的生命,她的人生是悲劇的代名詞。

裴魁山喜歡一曼,卻也因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而加以報復,從開始的重義到最後的中錢。當他得知一曼要“睡服”鐵匠時,他憤怒了,那一刻他拼命的衝過去想阻攔,沒想到最後是消失了一夜,在金錢和女人面前,他最終選擇了金錢,直至成為一個唯金錢是重的錢奴,幹了一系列的荒唐事。

周鐵男看似正直,開始極力維護一曼,當面臨金錢的誘惑,生命的插肩而過時,他彷彿換了一個人。逼著孫佳配合演出,開始連僅有的自尊也捨去,變化之大令人咋舌。他內心是喜歡孫佳的,最後的跳球也證明了對孫佳的愛,周鐵男的貪生怕死和孫佳的剛正不阿註定他倆不會走在一起。

學校裡的人物都經歷過從善良,重義氣,在金錢的誘惑下轉向貪婪,泯滅人性。電影最後當一切風平浪靜的時候,校長、周鐵男、裴魁山滿以為所有的事情都告一段落,讓過去都成為過去的時候,卻以一曼的開槍自殺為結局,讓人性再次驚起波瀾。人生經不起考驗,人性更經不起推敲。電影由話劇改編,宣傳詞“講個笑話,你可別哭”發人深省,值得一看。


壺口瀑布服務

《驢得水》的話劇痕跡太過明顯,開篇一段呂老師的花銷就使整個電影在小品的方向越跑越遠。同樣是話劇改編電影,《雷雨》也是三幕劇,《驢得水》也是三幕劇,兩者差距太遠太遠。

《驢得水》的三幕劇痕跡過於明顯,不夠連貫,有人說他是諷刺教育,諷刺吃空餉,說的都沒錯。但是,一篇文章好與壞,不完全看他的立意是否正確,還要看錶達。一部電影的好與壞同樣如此。同樣的話劇變電影,《12怒漢》巧妙的運用了一個場景,卻使整個故事充滿張力(其實12怒漢是電影,本身沒有話劇)。

總體印象,驢得水的鬧劇有些刻意,他適應當代的話劇舞臺,但拍成電影,總覺得鬧的過分了。故事的梗概是一味的重複。學校為了騙經費,吃空餉,教育部為了騙經費,合夥騙美國人。最後的裝死也是敗筆,如果追去荒唐,何不更加魔幻一點?找個神醫,吃個“英語丸”之類的東西,不是更顯荒誕?

驢得水最大的弊端在於,他怎麼看都是話劇,而不是電影。導演完全沒有從鏡頭上找靈感,他把鏡頭對焦給演員,但電影鏡頭是畫面語言,不是隻有演員,因此,很多可以表現的細節,驢得水完全沒有。小說裡的借景抒情,電影也常有,但話劇因為題材限制,很少有類似表達,驢得水顯然也是如此。所以,驢得水並不是一部好電影,因為他不算電影。就好像爸爸去哪大電影,那叫電影麼?驢得水就是個電影版話劇,是話劇,但不是電影。


錢淮28

《驢得水》是一個典型的諷刺喜劇。

故事情節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偏執於教書育人理想的校長,帶領了三個有知識的年輕人和自己的女兒來到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莊創辦學校,打算教書育人。但是,村裡的孩子上學積極性不高,饑荒年代,人們更渴望用自己的時間換取一些糧食,而不是知識。為了激發學生們上學的積極性,為了讓學校更好一些,他們需要錢,於是他們把一頭驢上報成一名叫做“呂得水”的老師騙取工資,於是他們為了騙取美國人的資助讓一個小銅匠扮演“呂得水”老師,路越走越偏,直到後來想要擺脫這個謊言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特派員拿槍指著他們讓他們繼續圓謊,以騙取美國人的資助。在這個過程中,暴露了人性的弱點,同時也越來越悲愴。

曾經血氣方剛的周鐵男,經過驚險一槍後,轉變為一個唯唯諾諾,膽小如鼠,只求苟活的窩囊漢,我印象比較深的有兩個情節,一是他發現自己並沒有死後跪著求饒,涕淚口水縱流的場面。二是他躲在柴房裡,當一曼要被人欺負的時候畏縮在一旁。一前一後驚人的對比,讓人無比絕望與嘆息。

一曼這個人物雖說舉止比較“放蕩”,嚮往自由自在,但是她沒有害人之心,為了教育事業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但是卻由於她導致了兩個男人的人性黑化,或者說她只是一個導火索。最終,一曼的精神崩潰了,這說明,她並不是對世界無所在乎的,她所向往的無拘無束其實是有框架的,當她發現她喪失了自己的尊嚴後,受不了打擊而變瘋癲。

裴魁山,雖說剛開始比較精明,但是還算比較善良。嚮往和一曼開始美好生活,豈料,一曼並沒有喜歡上他,他只是一廂情願,他的自尊受到了打擊,之後,他人性上面的自私就暴露無遺了,為了自己的利益毫無原則,並且對一曼心裡充滿怨恨,成為了一名溜鬚拍馬的變色龍。

小銅匠,原本會是平淡無奇的一生,但是卻因為扮演了“呂得水”老師而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再也不想回去,是一曼帶他打開的,所以她對一曼心裡有一種別樣的情懷,當小銅匠媳婦來鬧的時候,小銅匠是護著一曼的。但是一曼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說出了讓小銅匠自尊心受損的話,小銅匠心裡原有的美好被瞬間打碎,心裡充滿著要報復的念頭,並且認識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再也不想回到落後原處。

特派員,是攪起原本平靜鄉村學校的一顆臭石頭。這個人物很諷刺,先是說自己留過學,卻聽不懂英語,暴露了自己的虛偽。他的所作所為,反映了當時政府的腐敗與強權,胡作非為卻不會受到懲罰,這也是當時那個年代某些官員的真實寫照。

校長,這個人物對於教書育人近乎偏執,想盡辦法,一心為教育,直到最後控制不住局面,差點把自己的小女兒搭進去的時候,才稍微有那麼一點的清醒,認識到了政府的腐敗,察覺到人們對於自己命運的無力,於是他讓自己的小女兒去重慶投奔她的大哥,也預示著他對未來的希翼放在了共產黨身上。不過他依舊沒有放棄在鄉村教書育人的理想,依然堅持在那裡。

看完電影后,一股悲涼從心底泛起,在時代的洪流中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我笑我年少

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思維習慣或者“主流觀念”,比如節操,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如果她還是處子之身,會得到普遍的稱讚和認可,但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還靠五姑娘解決問題,大數時候會被大家取笑。下面聊得一部電影就是關注這方面的話題,一個思維更民主自由的女性在解放前會有怎樣的境遇。

《驢得水》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改編自同名舞臺劇,繼《夏洛特煩惱》之後是開心麻花的第二部作品,為了達到更好的拍攝效果,電影的演員都是舞臺劇原班人馬,足見製品人誠意之重,劇中人物周鐵男的扮演者為了更好得表現劇中人物在被槍打後性格轉變的情節,更是到警察學校體驗槍擊的真實場景,當然這不是重點。

故事發生在1942年,心懷教育夢想,但背景有問題的民國小學教師帶著一幫人到邊遠山區開學校,為了方便用水,養了一頭驢來運水,然而飼養費捉襟見肘,無奈虛報了一個僱員“呂得水”老師來吃空餉,很有魔幻現實風格。後來美國的慈善家想捐款助學,要見呂老師,為了順利拿到善款,一眾牛鬼蛇神上演了一出利慾薰心偷樑換柱的大戲。

電影內容跌宕起伏,豐滿翔實。但今天主要聊聊其中的最具爭議性角色“張一曼”,這個角色在電影中的身份並不光彩,是一個被校長解救的風塵女人。平時遇到大家解決不了的問題,口頭禪是“讓我shui服他”,而且往往成效顯著。但張一曼卻是一個思想超前的女人,睡覺不是為了金錢或者權利,而是隨性而為,走腎而不走心,儼然是現代的大女人形象。被她shui過的男人們集體淪陷,想把她據為己有,但都遭到了無情拒絕,男人們自尊心遭到踐踏便用權利來羞辱她,嘲笑辱罵甚至毀掉了她引以為傲的長髮並囚禁了起來。

悲劇總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毀滅給我們看,張一曼是亂世中少有的內心自由的人,但周圍的人被迂腐和封建禁錮求而不得,就把她視為異類,踩到腳底碾碎毀滅。不願正視自己內心的慾望並加以節制,只會放任自流,還不忘站在道德高地評價一切的人都是井底之蛙。他們不敢跳脫井口,不是因為沒有力氣,而是習慣了井底的黑暗和齷齪,不敢再有豁達之心來面對井底之上自由的陽光和空氣罷了。


春哥聊電影

驢得水這部電影講述了幾個基層教師和一頭驢以及一個鐵匠的故事來諷刺當今的社會現狀。學校幾個教師為了獲得一個多出的編制工資。謊造出一個驢得水(其實是一頭驢)。上級領導來檢查,緊急情況下拉了一個鐵匠裝作驢得水老師,併成功忽悠過去。也隱含了舊社會公務人員得過且過沒有責任心。女教師的風流浪蕩也是對舊社會的不滿和對現實生活的壓抑。他們起初蓋這所學校也是想教育人民。可惜終究抵不過現實。跟鐵匠好了以後,終究抵不過流言風語瘋了。鐵匠咋搖身一變,從一個打鐵匠搖身一變有了身份驢得水,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鐵匠變得的虛偽。影片最終以悲劇收尾隱暗含了舊社會的黑暗以及當今社會部分公務員的腐敗和不作為。既貶低了舊社會的黑暗。整個影片以黑色佈局恰恰說明了整個電影的色彩。整個影片同時也貫穿了一個思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怎奈與你相識

被一曲《我要你》吸引看這部電影,沒有大明星,沒有炒作,可是它就是火了。



我感動於他們辦學的初心。

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並且身先士卒走進農村辦學,為促進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微薄之力。在那個用水用電都不方便的地方,他們聚在一起,認真辦學,初心是值得肯定的。



我心疼他們的無力,想為他們的自私開脫。

面對特派員這樣一個上層的象徵,教育部批的錢被層層剋扣,他們是無力的,同時是渺小的。必須承認拿了3萬,必須承認驢得水的存在,由此上演的一出出鬧劇甚至逼瘋了張一曼,這些都是無可奈何的,所以我想為他們的自私開脫。



我還是看到了希望,灰霾中投射的一縷陽光。

佳佳的存在就是光芒的象徵,她會為驢得水哭,會站在槍口上保護那頭為他們辛苦拉水的驢。



看驢得水,是要看得到希望,看得到自己。


鑫鑫愛吃肉

捋(驢)了捋思緒,覺著心塞,這片真驢!

德(得)行已散盡,人性貪婪,瘋狂了得!

睡(水)服賊帶勁,殘酷荒唐,詞窮缺水!

——【前諧音藏頭後直抒隱尾評《驢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