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可以根據神父講道好壞,來選擇參與哪一臺彌撒嗎?

教友在參與彌撒時,是否可以根據自己對神父的印象好壞,或者,選擇神父講道的好壞來參與彌撒,是否和信仰建基在天主、而非在某人身上相牴觸?

關俊棠神父答:

彌撒感恩祭是天主教會一向公認的恩寵主要來源之一。 它把你、我每次帶返加爾瓦略山上的祭獻,參與那位曾為自己所愛的人甘願獻出生命的行為。 感恩祭不單只是個回憶,它更是把天主對人類這份如此具體的愛「當下化」的延續,即參禮的人也成了祭品(當然也包括主祭),為別人的幸福,為迷途人的回頭而獻上自己有限的一切︰時間、精神能力、金錢、學識和經驗。 從這觀點看,彌撒本身不受外在環境好壞的影響,有它自身必然的價值。

教友可以根據神父講道好壞,來選擇參與哪一臺彌撒嗎?

教友可以根據神父講道好壞,來選擇參與哪一臺彌撒嗎?

教友可以根據神父講道好壞,來選擇參與哪一臺彌撒嗎?

梵二的禮儀改革,除保留和肯定上述的意義外,要重新發掘彌撒另一面久被淡忘的事實,就是共融分享的幅度。 的確,彌撒是一場祭獻,最重要的是祭獻者和祭品,那就是基督耶穌自己。 旁人的參與和投入程度如何,並不影響到祭禮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不過,彌撒同時也是一臺聖餐。 論祭獻,主禮神父的準備或禮儀的安排,就算怎樣不合水平,也無礙彌撒本身祭祀的意義,況且忍耐一臺刻板沉悶的彌撒及聆聽一篇未曾用心準備、毫無生活味兒、東拉西扯的「道理」,也算是一場犧牲,一份被釘十字架的當下現實。

然而,當我們談到彌撒也是一臺聖餐時,情況就有所不同! 圍桌共享,分享的不單只是食物,更是心境。 安排食物不能馬虎,就算是清茶淡飯,泡茶的水也要煮滾,飯也得煮熟,分享談心更要真誠而非胡扯! 彌撒主禮人如果不把心放上,只機械式了事,參與信眾若敷衍旁觀,遲到早退,東張西望,這頓飯又何能吃得「神聖」?

共融不是虛話,更不只是你我是否「同路人」的最低標準。 中國人最明白這點,家人歡聚或有喜慶,固然要擺酒慶祝,樂也融融;但冤家解結,何嘗不也是擺上和解酒,放下前嫌,同樣也是共融的做法。 彌撒與其說是人與人完全共融後的慶祝,倒不如說是促成人與人能融洽相處的「拜拜」酒。 從這點看,彌撒中人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視。

現在言歸正傳,對教友提出的這問題,我從兩方面回覆︰

一、教友有責任亦有權為自己信仰生命、靈性生命的發展,尋找最能滋養自己的人和團體。

哪裡的禮儀生活能使你舉心向上,哪裡就是你要去的地方;哪裡神父的道理讓你有所啟發,多聽無妨! 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何益處? 先為自己的信仰打算打算,然後才做個「厚道」的教民。

二、如果你真的不忍心放棄自己的教堂,那你就得積極地和神父及有心的教友共同安排各項禮儀,以手足之情提點你的本堂神父。 並非每位神父都有同一的講道天分,既不可勉強,更應體諒。

神父若已用心準備過的內容,一定有所啟發︰如能以較寬容和善意的心來聆聽,一定會聽出弦外之音! 有沒有想過,每週花些時間先讀下週的聖經並和神父分享,也讓他從另一個角度來體悟聖經的涵義,這樣一來,既豐富了他的證道內容,也豐富了你的靈性生命。

教友可以根據神父講道好壞,來選擇參與哪一臺彌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