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生活5年竟然不知道陸家有個155年歷史的天主教堂!

近日崑山官網公佈了關於陸家天主教堂辦公區新建工程項目建議書的批覆文件!

崑山生活5年竟然不知道陸家有個155年曆史的天主教堂!

崑山生活5年竟然不知道陸家有個155年曆史的天主教堂!

陸家還有教堂?崑山生活5年,竟然不知道陸家還有天主教堂!?

教堂位於陸家鎮312國道西側、原天主教堂東側。此次項目內容是擬實施陸家天主教堂擴建工程,用地面積4060.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407.9平方米,內容包括教父、修女辦公區及食堂、門衛等輔助用房。項目總投資約2500萬元,不過所需建設資金自籌解決

崑山生活5年竟然不知道陸家有個155年曆史的天主教堂!

這個教堂並不簡單,原來是有個一百多年的歷史呢!

崑山陸家浜天主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萬曆四十九年,意大利神父艾儒到常熟開教,後傳入崑山。陸家浜天主堂始建於同治年間(約1862年)。據《天主教江南傳教史》載:“1865年常熟附近的塘角、崑山附近的陸家浜已成為許多熱心教友的中心會口。陸家浜教友分佈甚廣,在崑山各鄉鎮及青浦、嘉定、常熟等地均有之。”

民國時期,陸家浜天主堂內開辦達義小學並設天文臺。文化大革命期間原天主教堂改為鹽倉。1979年天主堂原址改為影劇院。1981年落實宗教政策,由政府撥款在夏駕河東邊新建陸家浜天主堂,1982年建成開放,滿足了當地神長教友過宗教生活的需要。但是,由於當時建造的教堂為鋼筋橫樑,安全結構存在隱患,到上世紀90年代,教堂規模已不能適應需要,因此在2002年6月,為適應形勢發展,在崑山市和陸家鎮兩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陸家浜天主堂自籌資金550萬元將原教堂拆除後重建。

新建的陸家浜天主教堂為哥特式,佔地15畝,有主堂、附房、安息堂等建築。主堂坐南朝北,長49米、寬16.8米,

鐘樓高39米,建築面積為1350平方米,可容納1000餘人

主堂正立面高30多米的牌坊,牌坊立面具有我國傳統藝術風格,蔚為壯觀。牌坊下有三道大門,中門上方“萬有真原”四個大字金光閃閃。堂前有一露臺,露臺下建有三座橋,分別為望德、信德和愛德。新建的主堂坐南朝北,建築面積為1350平方米,可容納1000餘人。

主堂內部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堂東、西兩側窗玻璃上分別噴繪了聖經中的典故,祭臺地面採用大理石鋪裝,現代化照明、音響以及送排風系統等設施一應俱全。整個教堂從典雅和莊重中透出了濃濃的宗教氛圍。

陸家浜天主堂整體環境很是優美。主堂的西側緊靠河邊是一條綠花帶,在綠花帶中間有一座亭,名“聖泉亭”,亭中有一口古井,據說,當年神父做彌撒的“聖水”即取於此。主堂的東南側建有一池,池中有假山、亭子,還設立一艘“罱網船”,為崑山地區獨有式樣。漁船由三個部份組成,船頭是“臺”,船艙是“軒”,船艄是“亭”。

陸學清神父說,崑山陸家浜天主堂口1萬多名教友中,90%是漁民教友。過去一條船就是一個漁家,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就在這小天地裡勞作、生活。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以船為家的生活方式已逐漸消失,代之以養殖為生、在岸上安家。天主教堂將“罱網船”陳列於此,主要是讓年青教友記住這段歷史。別具特色的“罱網船”為陸家浜天主教堂一景,使前來參訪者感受到別有情趣的漁家風情。

陸家浜天主教堂,現有2位神父、1位修女,有教友15000多人。近年來,由於“崑山之路”在全國的影響,到陸家浜參觀學習的國內外人士日益增多,陸家浜天主教堂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教堂除開展日常的教會各項活動外,同時承擔著更多的社會功能,經常要接待國內外訪客,特別是教友的慕名造訪。

教堂以其特有的風貌和魅力成為崑山市的一個亮點,吸引了八方來客,傳播著和諧、向善、平安、喜樂,承載著歷史和現實的責任與使命。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教堂落實政策到本世紀初重建,堂區在蘇州教區的領導下,在本堂神父的帶領下,以獨特的魅力和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