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氣就扔東西,媽媽“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想要什麼就能買到什麼,家長們大多也秉持著委屈誰也不能委屈孩子的觀念,對孩子的要求一味的滿足,殊不知長期以往,將會助長孩子的壞脾氣,養成小皇帝。而對於受到溺愛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讓家長們十分頭疼,當發現孩子的脾氣變換,變得無理取鬧時,往往孩子已經形成了很多的惡習,那麼,教育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一生氣就扔東西,媽媽“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茜茜雖然只有六歲,但是從小就十分受到爺爺的溺愛,在爺爺的庇護下,無論茜茜想要什麼,都必須買,做錯事情家人也不能批評,因為只要有人批評孩子,爺爺就會反過來罵誰,時間長了,誰也不想惹老爺子生氣,所以大家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都一致的選擇了沉默。在這樣家庭環境下成長的茜茜,稍不如意就大發雷霆。

孩子一生氣就扔東西,媽媽“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茜茜最大的發洩方式就是扔東西,只要一生氣,什麼也不說,身邊有什麼東西就扔什麼。而且也不容許別人批評她,即使把東西丟得到處都是,也只能哄著,不能批評,一批評孩子就哭,一哭能哭一兩個小時,旁邊的爺爺每次這個時候都會心疼的要死,把說茜茜的人一頓打罵。

有一天,茜茜因為和爸爸鬧得不愉快,把爸爸新買的手機直接扔進了馬桶,媽媽看見後氣得不行,可是還沒開口說什麼,孩子就已經哭了,彷彿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一樣。看到孩子哭了,同時也顧忌孩子的爺爺生氣,媽媽什麼也沒說,把剛要發脾氣的心思忍了回去。

孩子一生氣就扔東西,媽媽“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茜茜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中午午睡醒了之後,茜茜想要拿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玩,可是找了半天到處都沒有,最終終於在雜貨間裡找到了。不用想,一定是媽媽乾的。茜茜生氣的打媽媽,一邊打還一邊責問:“為什麼把我的玩具扔到雜貨間!”媽媽冷靜的說:“你生氣了可以丟東西,媽媽生氣了也要丟東西,媽媽這是跟你學的啊!”

聽到媽媽這樣說,茜茜不哭了,因為媽媽說的是事實。看到孩子聽進了自己的話,繼續教育到:“你要知道,你可以生氣,但是不能亂扔東西,不然別人生氣的時候也會學你扔東西的,你的東西如果被扔了是不是很難過?同樣的,別人的東西如果被扔掉了也會很傷心啊。”孩子聽話的點點頭。

孩子一生氣就扔東西,媽媽“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茜茜媽媽真是一個聰明的媽媽。她巧妙的避開了跟孩子的正面衝突,因為媽媽知道,跟孩子硬碰硬,只會一敗塗地,畢竟孩子的爺爺是不允許別人說自己孫女的,所以,媽媽轉換了思路,從孩子的角度,讓孩子親自體會一下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行為給別人造成的困擾,這種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的教育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要遠遠好於說教的形式,值得所有家長學習。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妨轉換一下教育方式,換一種行為,也許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