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減肥”,有機疏散才是正解!

在4月26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中國經濟大講堂》節目中,談到世界上其他國家治理“城市病”的先進經驗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以法國巴黎的有機疏散為例子進行說明,他說巴黎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好的歷史經驗是我們可以汲取的。

城市要“減肥”,有機疏散才是正解!

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當地政府決心要把沙裡寧的有機疏散理論,及時地引入巴黎的區域規劃,就是把巴黎的主要功能,比方說人們最喜歡的文藝、電影製作,甚至科學技術,成建制地遷到巴黎的郊區去,並且把原有的美麗鄉村組合到這個新的城市裡面,形成了巴黎的新城。巴黎城市規模的控制也就實現了。

反過來講疏散做得不成功的是什麼呢?仇保興說,要麼以戶口來限制,要麼就是把低收入的人口驅逐出去,這樣做實際上都是沒有成功過的。

城市要“減肥”,有機疏散才是正解!

低收入人群是跟著高收入人群跑的,高收入人群創造了工作崗位,如果目標是分流一個城市的一百萬人口,那麼新城建設就要達到兩百萬甚至三百萬的人口規模,因為新城人口不可能都是從大城市裡出去的,所以人口疏散相對來講是非常困難的過程。

東京的疏散是典型的不成功例子。仇保興說,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因為要分流日益膨脹的東京人口,日本中央政府著手規劃建設了筑波科學城,以國家的力量、國家的立法逐步建設和發展。但是遇到了很大的問題,本來規劃好的空間結構合理的城市,因為土地私有制,徵地的問題很難解決。

城市要“減肥”,有機疏散才是正解!

後來城市規劃被迫經過了三次調整,筑波科學城變成了又窄又長、一條形的城市,同時依賴小汽車交通,背離原先制定的綠色交通的初衷。

東京當時也沒有把最好的資源分流到那裡,優惠政策無法確定。結果用了14年時間才把40多個機構遷到了筑波科學城,機構之間互相併沒有什麼關係。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在筑波科學城建設的30多年期間裡,大概分流了不到20萬人,同期東京人口同時卻膨脹了三百多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