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与《琅琊榜》相比,谁更好?

猪八戒去取经

当然是《大明王朝1566》。

《琅琊榜》虽然说也是近年来国产影视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无论是从剧情的起伏,人物的塑造,还是画面镜头上的精益求精,都是少有的良心制作,但这部作品的“好看”,更主要的还是停留在设定上的出色,“琅琊榜单”这种排名设定,“江左盟”手下高手如云的设定,都是有主人公“扮猪吃老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逼格在其中,这种逼格很有代入感,在敌人每次为梅长苏的实力感到震惊的时候,观众都会出现一种爽感。

但就深度来看,《琅琊榜》在体现人性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无论是对皇权痴迷的大梁皇帝,还是手底下的各类尚书大臣,相比于《大明王朝1566》里的嘉靖皇帝,严嵩胡宗宪,还是差了不少味道和老谋胜算。《琅琊榜》里的阴谋更多得偏向机巧,而《大明王朝1566》里,各种谋算更偏向于看人识势,人情世故。

《大明王朝1566》胜过《琅琊榜》,乃至于国内绝大多数影视作品的地方,最主要的便是他涉及了中国人的处世智慧,不是逼格,不是步步都被编剧安排好了的阳谋阴谋,从权力最顶层,君威难测的嘉靖,再到把嘉靖摸透了把朝局摸透了的严嵩,再到心系天下谋局极深的胡宗宪,再到太监吕芳,杨金水,他们把这人世间的游戏规则,封建帝制下的生存法则给摸熟了,并在其中苦苦挣扎,博弈论,厚黑学,理想的不屈,现实的妥协,呈现在荧幕之上,倍感真实之外,也能汲取其中的做人道理。

《大明王朝1566》,国内能出现这种作品,真的是剧迷们的幸运。

(文/星夜行)


我是星夜行

《琅琊榜》是好的影视作品,但是我从没想过拿它和《大明王朝1566》相提并论。提到《大明王朝1566》我很激动,可能会有点啰嗦。我是《冰与火之歌》的忠粉,每每想到这样的剧真是神一般的存在,我们有神剧吗?我要说有,就是《大明王朝1566》。

抛开《冰与火之歌》的超强画质和震撼特效,最棒的是它讲得故事比历史更真实。马丁真得是神级人物,他对世界历史了解得太透彻才会写出这样的作品。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你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故事展现的历史规律比史实更真实。同样《大明王朝1566》的非凡之处就是深刻展现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尽管它是以历史剧的形式表达的,但是我们现在还能依稀看到影子。



严嵩集团怎样依附最高统治者实现自己的利益,为了推行“改稻为桑”的政策,不惜制造天灾的假象,人为扒开河堤,想要借助洪水冲垮农田改种桑树。他们从养蚕缫丝等等政策中谋求重利。

与严嵩对立的徐阶高拱张居正集团代表的是未来皇帝的利益,他们要扩大影响,又不能引起当朝皇帝的猜忌。徐阶时时想取代严嵩,高拱和张居正又暗中角力,其中微妙的关系让人心惊。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嘉靖,要保证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好驾驭利用好各方利益。他要防止皇位最大的觊觎者继承人的势力压过自己,就要用严嵩,但是又要保护未来的继承人,又不能让严嵩做得太过火,该安抚要安抚,该敲打要敲打。

剧中,我最欣赏的是胡宗宪,历史上因贪污处死。他是严嵩一手提拔的,是贯彻“改稻为桑”江浙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朝廷的政策要执行,百姓的利益要顾及,他怎样应对?真是让人大写得服气。特别是他的属下戚继光在抗倭最前线。严嵩试图用国防大事作为讨价还价的最大筹码,叮嘱胡宗宪万不可把倭寇消灭干净,倭寇在,严氏在。不愿负恩的胡宗宪是如何在夹板中仍不负大义,真是看点十足。



就是仅从剧情看,该剧也非常精彩。毫无背景的背锅侠海瑞是怎样坚守公正,在重重阴谋重压下揭露真相为民请命。

此外,很多人印象深刻的王劲松老师演得太监杨金水,性格复杂但又忠义云天。说他演技炸裂,觉不夸张。但是,本剧演得好得角色太多了,赵立新演得红顶商人如何实现官商勾结,其中的运作不可说啊,还有两个大贪官演得那叫活灵活现,不要说倪大红老师的老严,就是小严阁老、小太监冯保都可以单列一章好好写一写。

只能了了说一点,还是要请大家亲自看完才知道本剧的好。我仅再说一句,奉此剧为神,我没意见。


俳语杂说

影视作品也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评价其好坏有两大标准:一是思想内容,二是艺术成就。

这两大标准各占50分。场面,特效,广告宣传占零分。

依据这两大标准,中国影视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有两部:一部是《暗算》三部曲。一部是《大明王朝1966》。

问题中没有言及《暗算》,鄙人只有一笔带过:《暗算》批判了个人服从集体,舍小家,顾大家的墨家精神。墨子谓之:断指以存腕,杀己以存天下。



而《大明王朝》则揭露了统治者丑恶虚伪的面目。以孔圣人哄天下,以韩非子治天下。下面从两个方面解析:

一、韩非子有曰: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

又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子甚至提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邪恶主张——主而诛臣,焉有过?!

而儒家认为,把人民当奴才的暴君必须诛杀。孟子谓之:汤武诛独夫。孔子谓之:汤武革命。

二、诽谤罪。

《大明王朝》开头,周云逸因诽谤罪被梃杖打死。

诽谤罪是法家为扼杀思想,扼杀言论设立之罪。最早由秦始皇创立。汉文帝时,重用儒家大师张仓为丞相,废除诽谤罪,放开言论。汉武帝时,法家酷吏张汤再立诽谤罪。张汤甚至认为,颜异欲骂天子,不言而入腹,便以腹诽罪之名处死颜回十世孙,儒家大师颜异。隋文帝时再次废除,儒家谓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可见,中国两千多年来,学派之争主要是儒家与法家之争。每当法家得势,社会便倒退;每当儒家得势,社会便进步。

可见,明清与唐宋时期对比,社会倒退了。

《大明王朝》有三处核心:一处是开头周云逸被梃杖打死。二是沈一石死前遗言。三是海瑞舌战群臣。

一、周云逸因诽谤朝廷,被梃杖打死。体现了两点法家思想:扼杀言论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二、沈一石遗言揭露了统治者对商贾的盘剥和压榨。这是黄老学派思想。

儒家认为各行各业平等:农夫赴时,百工制器,商贾趋利。法家认为工商是国家的蛀虫,必须消灭。秦朝建立后,采用暴力手段,将商贾没籍。充为奴隶。黄老则介于儒法之间:允许工商存在,但在经济上压榨、盘剥他们,在政治上歧视他们,视商贾为贱民。

三、海瑞舌战群臣,举起孔孟之道的大旗,把群臣辩驳的哑口无言。

其实海瑞只是说了群臣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而已。

海瑞揭露了嘉靖帝以儒家思想哄天下,以法家思想治天下的卑劣手段。

最后海瑞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儒家思想哄天下,以儒家思想治天下。

下面再说《琅琊榜》。

《琅琊榜》是部优秀的权谋路。详略得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没有丝毫牵强附会,拖泥带水。再加上演员精湛的演技,使《琅琊榜》成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剧中的反一号大梁皇帝同样是一个外儒内法的皇帝。

起初隐藏的比较深,到了后半段。屠戮太子和群臣的旧账被翻出。才让人知道。梁帝就是汉武帝第二。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配角,萧景桓。他若即位,也会和父亲一样。以孔圣人哄天下,以韩非子治天下。

梅长苏要拥立一位明君,不但以孔圣人哄天下,更以孔圣人治天下的萧景琰。


当然《琅琊榜》的重点没有放在儒法之争上,而是放在了权谋上。

如果给《大明王朝》和《琅琊榜》打分。《琅琊榜》是100分的满分。《大明王朝》是100+10的满分。


杨朱学派

相比《大明王朝1566》,《琅琊榜》真的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作为权谋剧的巅峰代表作,《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6分,《琅琊榜》豆瓣评分9.1,两者都在谈古代的权力斗争,两者各有千秋。

但是相比之下,《大明》在格局上更深刻,情节上环环相扣,最后甚至达到了哲学领域的高度。

权谋的最高境界,是对手双方能力相当,你走一步棋,我拆一步棋,同水平的竞技才有嚼头。

《琅琊榜》中,梅长苏是智谋最高之人,他站在金字塔尖上,无人能敌,他的对手会失败也是显而易见的事,都不用费脑筋去猜测。这样的麒麟才子也就是在传说中存在。两位对手太子、誉王相比之下根本不堪一击。

《大明王朝1566》在这方面,显然更出色。没有绝对强大的人存在,一切都在你来我往的较量之中,让故事看起来更真实。像是一部历史传奇,将一切艺术化后再搬上荧幕,但是其中的骨和血仍然是千百年来事实的缩影。

撇开权谋,《琅琊榜》能获得影迷青睐,靠的是观众正义的情怀,白一定能战胜黑的信念。

原著小说中,对于感情的描绘可谓浓墨重彩,看得出作者也是个至情至性之人。

梅长苏一心想一反赤炎冤情,隐匿筹谋多年,谋划出一局棋。他意志坚定,不受功名的诱惑,最终使心愿落定,赤炎沉冤得雪,这全部都是观众想看到的。

《琅琊榜》感情描绘固然好,但是从整体构架来说,权谋剧里过多渗入感情,难免有些小孩子气。

故事中很少描绘当时社会现状,也不涉及官场,反而在人物感情方面下大力气去描绘,多少有点舍本逐末的意味。而《大明王朝》展现的是全面的官场生态,让历史在观众眼前飞过,底蕴更加深厚。


独狼映画

《大明王朝1566》与《琅琊榜》都是近几年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喜欢大明王朝不妨碍喜欢琅琊榜,二者是不同题材的类型。

论演技,大明王朝的演员绝对要好一些,历史题材,老戏骨的功底就明显有优势;琅琊榜主要看靳东,胡歌,王凯、刘涛,这四位都拥有众多的粉丝,这也是琅琊榜成为热播剧的主要原因。


不过琅琊榜里我认为演技最好的就要属梁帝的饰演者丁勇岱了。在这部剧中他把梁帝的多疑、多情、多变、多智刻画的入木三分,虽然只是个配角,但其敬业精神与扎实的演技让人敬佩不已。

琅琊榜的故事情节无需赘述,在故事情节上比之近几年的很多古装剧要强很多。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主要演员:陈宝国饰演嘉靖,黄志忠饰演海瑞,倪大宏饰演严嵩,张志坚饰演严世藩,王庆祥饰演胡宗宪,王劲松饰演杨金水……


为什么这么一部老剧突然火了?资深媒体人孟静认为,这多少要归结于近年来国产历史剧差强人意的表现,古装偶像剧、古装仙侠剧泛滥,被“IP”偶像演员挟持的市场环境中,一批表演不走心、制作粗糙、故事敷衍的剧作粉墨登场,让观众直呼“辣眼睛”,“一部10年前的老剧重播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声响,是观众对良心剧饥渴长时间都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这部电视剧的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故事情节深刻反映了嘉靖晚期的朝局与社会现象。在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海瑞了,本以为性格乖张执拗的海瑞饰演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演员黄志忠简直就是为海瑞而生,当海瑞一出场,你一定会惊呼!这这简直就是海瑞复活啊!尽管我们没见过海瑞,但印象中海瑞就应该是这样。


黄志忠之所以在本剧中获得巨大成功,与编剧刘和平对人物的艺术加工是分不开的,包括胡宗宪在内。在正史上,海瑞显然没有这么睿智,胡宗宪也没那么高尚,但是,作为一部作品来说,这样的艺术加工使的整个剧情就丰满了。

嘉靖的饰演者陈宝国就无需更多介绍了。但陈宝国一登场的那句台词简直有画龙点睛之妙,只需一句台词就把嘉靖这个人物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面瘫帝倪大宏饰演严嵩那也是绝配啊!真是服了导演了。还有一个人物印象也很深刻,那就是饰演太监杨金水的演员王劲松,在剧中,王劲松尤其在后期装疯子的那一段真是考验一个演员的实力与拼劲。


老梦杂谈

相比很多所谓的古装剧,《琅琊榜》是甩开了它们几条街的上乘之作。不过相比《大明王朝1566》来说,还是稍微输了一筹的。

同为古装权谋剧,《大明王朝1566》是比较写实的严肃题材,在艺术加工的层面,再现了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这里边的朝堂博弈,权谋碰撞,是真实的政治,揪心也耐人寻味。

同时,老戏骨们演技真的再现了什么是“步步惊心”,即便我们知道结局。这是权谋剧的巅峰,无剧能出其右。

而《琅琊榜》,其实刚开始的关注度是“良心剧+美如画”。这是一个制作精品的良心剧组,给了观众美的享受,和世面上流行的“粗制滥造”明显区分开来,这部剧的高分有一部分是对比出来的高分。

《琅琊榜》其实更像是“偶像+权谋”剧,刷热度的更多是主演们,比如胡歌、王凯、陈龙、吴磊们,颜值高,演技在线,又虐又萌,圈粉更多的是演员,其次才是角色。

《琅琊榜》的立意更多的是一个上帝视角的“复仇记”,让观众有很深的代入感,更关注里面的是人物命运,而不是过程了。里面有一场戏是“朝堂论礼”的辩论,就省略了精彩过程直接给出了结果。

而《大明王朝1566》更多的是论证过程,结果反而是其次。这是两部剧的不同点。

不过,《琅琊榜》和《大明王朝1566》,都是优秀的精良作品。如果国产剧能做到这两部剧的一半,就不会被观众diss了。


注视这视界

这究竟是要黑大明王朝呢?还是想要变相提高琅琊榜的身份呢?

《大明王朝1566》不论剧情内容思想高度演员演技等各方面,在国产剧中都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从权谋斗争来讲,有人说像纸牌屋,其实纸牌屋的水准比起《大明王朝1566》来,远远不如。纸牌屋如果说是一只小狐狸在算计其他人的话,《大明王朝1566》则是一群老小狐狸在相互算计的同时相互合作。至于琅琊榜,看着有权谋那是因为反派的智商都使劲往八十的方向凑,找得出一位梅长苏相当的对手么?

然而实质上,权谋只是大明王朝所要讲述的基础和简单的部分……

文官袍服上织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绣的是兽。穿上这身袍服,你我哪个不是衣冠禽兽!

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现在百姓保住了,他(沈一石)焉能自保?

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孔子是告诉世人,凡事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有逻辑的胡说八道

能与《大明王朝1566》可以对比的神剧只有《走向共和》了,立意深远,权谋得当,费尽心机。至于《琅琊榜》则侧重偶像剧一些,导演其实已经极力想走实力路线,但是终究浅浮一些。比如抗日剧,我本人只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一样,个人喜好罢了!


夜雨观花0609

《大明王朝1566》和《琅琊榜》相比就相当于一个中文专业和一个数学专业的比画画,两个又不是一个类型,从何而比呢?

实事求是的说,《大明王朝1566》和《琅琊榜》都很好。我当时第一遍看都是欲罢不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