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3D人脸识别手机均难量产 产业链规模供应尚有限制

5月31日,小米集团在深圳发布了多款年度旗舰产品,包括基于3D结构光技术,首款搭载“Face ID”身份识别的安卓手机小米8探索版。同一天,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的商汤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6.2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超过45亿美元。

2D到3D进化仍需时日

雷军在现场介绍,小米8探索版“Face ID”功能基于3D结构光技术,在2D红外人像基础上,增加脸部毫米级3D深度数据。相比传统指纹识别,3D结构光技术误识率仅为百万分之一,更加安全。雷军在现场还展示了这款手机的米萌功能,通过捕捉、分析面部肌肉运动,用户可以制作并分享属于自己的3D动画表情包,这一功能类似于半年之前的苹果iPhone X手机的动画表情。

去年9月份,iPhone X率先引入了“刘海屏幕”,以此来拓展智能手机显示占比,同时,iPhone X的3D面部识别也属于业界首次。从今年初开始,包括华为、OPPO、VIVO在内的各大手机厂商都加入到了“刘海屏幕”大军,但iPhone X的3D人脸识别技术始终未有其他手机厂商来跟进。在此次发布会环节,从拍照、到GPS功能等等,雷军均将小米8拿来和iPhone X对比。

目前阶段,在人脸识别上,大多手机企业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2D人脸识别,华为前阶段发布的P20系列手机即使用了该项技术。此前的5月10日,OPPO宣布成功实现了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5G视频通话演示,通过集成3D结构光相机采集三维人像信息,在终端进行三维人像画面还原。OPPO表示,商用终端上搭载这一技术至多半年之内。

“看脸”成大生意

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家国产手机企业都表示要跟进3D人脸识别,这是未来大趋势。面部取代指纹,带来的体验升级是明显的。多家券商研报也表示,随着iPhoneX手机对3D人脸识别技术的引领,安卓厂商的跟进,3D成像值得期待。

根据研究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发布的创新成像技术和市场研究报告——《3D成像和传感-2017版》,预计未来五年3D成像和传感器件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7.7%,2022年将达到90亿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