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起三落的趙普——力諫黷武三登宰相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征北漢。高梁河一戰,宋軍大敗於遼國援軍,使幽薊地區淪人遼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宋太宗為報高梁河一戰之仇,再次興師,大舉攻遼。意欲收復失地。

兩軍交戰初期,宋軍連連克敵,將帥指揮有方,軍卒曉勇可嘉,確有收復幽薊失地的可能。後來,因糧草運輸困難,軍伍久戰疲憊,一時難於取勝,所以久未班師還朝。此時,宋太宗也因戰事遷延,有進退兩難之感。

當時已經外放的武勝軍節度使趙普,向來主張“防內虛外”,反對“窮邊極武”。所以,趙普見宋太宗久未班師回京,便上疏諫言,認為此次出兵北征,是“興無名之師,深蹈不測之地”,乃是邪謅之輩矇蔽了聖上所致。強調戰爭興師動眾,得少失多,又極其危險,難保必勝。又以“兵久生變”,來提醒太宗。然後,他又以老臣的身份,懇切的情詞,冒死進諫的態度,力勸太宗撤兵還朝。宋太宗對趙普的上疏很欣賞,立刻復書嘉獎。趙普復又上表,重申了他的建議。宋太宗正好借坡下驢,班師回朝,君臣皆大歡喜。

三起三落的趙普——力諫黷武三登宰相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太宗下詔,親自參加籍田儀式,趙普上表,要求人朝進見皇上,詞語十分懇切。太宗見表後,不禁感傷,對宰相說:“趙普是開國元老,也是我所尊重的人,應當同意他的請求。”趙普獲准回京,又受到太宗再三安慰,非常感動。

籍田儀式結束之後,宋太宗想要趙普帶一帶新提上來的呂蒙正,便任命趙普為太保兼侍中,使趙普三登相位。

三起三落的趙普——力諫黷武三登宰相

趙普第三次拜相,在位只有一年多便因病而終,終年71歲。宋太宗聞訊,深表哀悼。趙普一生,輔佐兩朝,為北宋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竭思盡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宋太宗所說:“趙普能斷大事,盡忠於國家,真社硬之臣也。”

趙普早年讀書不多,做了宰相後,宋太祖勸他多讀點書。從此,他每天下朝回家,都到書房讀書,手不釋卷,對(論語)的研究,可謂精湛。其治國之道,多與(論語》有關,當時有人說趙普沒有學問,只讀過(論語)。太宗問趙普是否如此,趙普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一書。昔日以半部(論語》佐太祖定天下,現在以半部(論語)輔陛下致太平。”

趙普死後,家人打開書箱,內有(論語)二十篇。宋太祖、太宗以賢任能,趙普以剛毅、智謀盡忠。北宋王朝的建立與鞏固,與趙普一生的政治生涯是難以分開的。

三起三落的趙普——力諫黷武三登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