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一提起解放帽,現今中年以上的人都很熟悉它。解放帽曾是我軍制式軍帽,在我軍軍服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你知道嗎:解放帽曾幾起幾落,見證了我軍從建國前夕到改革開放後幾十年的發展歷程。

解放帽源於解放戰爭後期

“解放帽”的叫法,起源於1949年。我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戴的是紅軍八角帽;抗日戰爭時期戴的是八路軍帽。解放戰爭的大部分時期,許多部隊也是戴八路軍帽。戰略決戰開始之前,各大野戰軍的作戰行動相對獨立,作戰區域內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都不大一致,因此各戰略區所屬部隊的軍服、軍帽式樣、顏色也不盡相同。這種不同,對於獨立作戰的部隊來說,並沒什麼影響。但是,後來情況就不同了。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解放戰爭大部分時期,人民解放軍軍服基本上是八路軍式樣,只是不佩戴帽徽和臂章。

遼瀋戰役後,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相繼打響,這兩大戰役都是由兩支野戰軍配合作戰,服裝的不同明顯帶來識別的不便。為適應這一形勢,在1948年12月召開的全軍後勤會議上,對統一軍服問題進行了研究。軍委後勤部楊立三部長在會議上講:“單衣統一不起來,冬衣要統一,尺碼要一樣,顏色一致不行,帽子要統一,儘量草綠色。”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在會議總結時專門指示:“帽子一定要一樣,免得兄弟部隊在一起作戰時,相互發生誤會,這次東北、華北的隊伍開始共同作戰時,就曾發生過。”12月23日,中央軍委首次下達“統一全軍軍帽式樣”的命令:“各區軍隊現已常在同一戰場作戰,為易於識別起見,明年單軍帽必須統一樣式,現軍委已規定樣式,交各區來開後勤會議的同志帶回,望各區即照軍委規定的新式樣製造,不再自定式樣。”新的軍帽改為圓形短簷帽,材料為棉平布,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

有些資料上說,我軍從1949年初統一軍帽式樣,戴解放帽。其實,這是不對的。儘管當時下達了統一軍帽的命令,並公佈了新的軍帽樣式,但由於戰爭環境及經濟條件,各大戰略區部隊並沒有立刻統一更換。從歷史照片上看,至少在渡江戰役前後,我軍各部隊還戴著八路軍、新四軍式軍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渡江戰役前,我軍指揮員在江邊觀察敵情。從圖中可以看出,除了戴棉帽的,單帽仍是八路軍帽。

各部隊更換新式軍帽,大致在1949年夏季以後。到了新中國成立時,各部隊基本上都戴上了統一的軍帽。這種帽子後來被稱為“解放帽”,是先從老百姓叫起的:一是因為是解放軍戴的,二是它伴隨著各地的解放。久而久之,軍隊自己也把這種軍帽稱為解放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朱德總司令與賀龍、劉伯承、陳毅、羅榮桓等高級將領均戴解放帽。

戰爭年代時,海南島的瓊崖縱隊沒有正規軍服穿,都是穿老百姓的衣服行軍打仗。到了1950年春迎接大軍渡海解放海南時,才趕製了一批軍帽(解放帽)發給每個人戴,以便大軍辨認。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50年5月10日,解放海南島諸首長在海口合影留念。

隨著解放軍陸續解放各大中城市,解放帽和幹部服、軍便服、列寧服等在民間也迅速興起,成為一種時尚,是革命和解放的象徵。

50式軍服大簷帽一度取代解放帽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開始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適應軍隊正規化建設的需要,1950年,全軍統一裝備50式軍服。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關係正處於“蜜月期”。做為東方陣營的“老大哥”,蘇聯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乃至服飾、風俗等各個方面,對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50式軍服在很大程度上受蘇聯文化的影響,借鑑了蘇軍服裝樣式,如大簷帽、無沿帽、套頭衫、連衣裙、列寧服等。當時三軍幹部和陸空軍戰士不論男女夏帽均為大簷帽,水兵為水兵帽。大簷帽當然比解放帽威武多了,不夠美觀的解放帽於是被淘汰了。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50式軍服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50式軍服。左起:海軍(夏服)、陸軍(夏服)、空軍(冬服)

解放帽作為軍便帽與大簷帽、無沿帽並存

不過50式軍服裝備沒過多久,又恢復解放帽了。原因是解放帽更適合作戰行動。1950年12月7日和1951年1月31日,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等在給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兩次關於改變軍帽樣式的請示中提到,前線部隊普遍反映戴大蓋帽(原文如此)行軍作戰中穿雨衣戴斗篷和鋼盔很不方便,而且成本也高,相當於三頂單帽,建議今後作戰剿匪部隊發四九年單軍帽式(解放帽),大蓋帽一律發後方機關、學校、警衛部隊用。

1951年2月總參謀部確定,從當年開始,陸軍幹部、戰士的大簷帽陸續改為解放帽,女軍人改戴無沿軟帽,大簷帽留作禮帽用。但也有女同志戴解放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50式解放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52年3月8日,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陪同朱德總司令在北京西郊機場觀看飛行表演。朱德戴大簷帽,劉亞樓戴解放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在朝鮮谷山地區合影。圖中志願軍男女官兵都戴解放帽。

55式軍銜服裝再度取消解放帽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同時裝備55式軍服。由於新式軍服軍官佩戴肩章,校尉官扎武裝帶,解放帽顯然就不夠協調,只有大簷帽配得上。而陸空軍士兵改戴蘇式船形帽,海軍士兵仍戴水兵帽,三軍女軍人戴無沿帽。這樣,全軍再次取消解放帽。

不過,沒過幾年,本已淘汰了的解放帽又出現在我軍制式軍服中。這是怎麼回事呢?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55式三軍校尉官大簷帽、水兵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55年國慶閱兵戴船形帽的陸軍士兵

“不得人心”的船形帽讓位給解放帽

這次恢復解放帽的主要原因是船形帽“不得人心”。當時軍內外對船形帽意見很大,很多戰士給解放軍報寫信:原來的“解放帽”人人說好,為什麼不戴,偏偏要士兵們去戴這種既不節約,又不實用、美觀,更不適合民族習慣的船形帽呢?為了我軍的榮譽和尊重民族習慣,我們希望和期待領導上考慮改革船形帽,並在1958年讓全體士兵戴上“解放帽”或其他更好的軍帽。

1958年7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出《關於修改服裝制式的決議》,陸、空軍士兵的船形帽改為解放帽;軍官大簷帽保留,在節日和外交等場合佩戴肩章時戴用,平時也改為解放帽。軍官解放帽用料與冬服相同:元帥、將官、校官為麥爾登呢,1963年改為馬褲呢;尉官為人字紋布。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58式陸軍校官麥爾登呢解放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63年陸軍將官馬褲呢解放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58式陸軍尉官人字紋布解放帽

由於這次對軍服的部分調整被稱為58式軍服,許多書刊中就把我軍取消船形帽的時間說成是1958年,這是不對的。1958年7月,中央軍委雖然作出了將船形帽改為解放帽的決定,但當時考慮到大量庫存船形帽,如不使用,浪費太大。從節約的角度出發,軍委曾計劃再使用兩年船形帽,推遲到1960年更換解放帽。後因戰士改船形帽的呼聲太大,又決定第二年即1959年換帽。

這次正式開始戴解放帽,是從1959年換夏服起。1959年4月9日《解放軍報》刊發了《今年陸空軍官兵發解放帽》的報道:

本報訊 總參謀部最近發出的“有關著裝問題的規定”中說,經國防部批准,我陸、空軍士兵今年夏季改發解放帽,不發船形帽;軍官的大簷帽保留,同時發給解放帽。改發解放帽後,陸、空軍士兵一律不再戴船形帽;軍官在佩戴軍銜肩章、扎武裝帶時仍須戴大簷帽,在佩戴軍銜領章時均戴解放帽。陸、空軍官兵的解放帽上一律佩戴各該軍種的小帽徽,帽徽釘于軍帽前面的中央,帽徽下緣距帽牆上緣零點五公分。

1959年5月1日,全軍陸、空軍士兵的夏帽(船形帽)改為解放帽,軍官著夏服平時也戴解放帽,大簷帽與肩章、武裝帶在重要場合配套著用;海軍官兵軍夏帽(大簷帽)不變,但海軍岸勤官兵曾發過藏藍色解放帽;全軍女軍人仍戴無沿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戴解放帽的某部官兵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戴解放帽的雷鋒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64年葉劍英視察部隊。元帥、將軍和士兵都戴著制式一樣的解放帽。

65式軍服是解放帽的鼎盛時期

1965年初,取消軍銜制已經定下來了。為適應取消軍銜制後新的著裝要求,總參謀部、總後勤部有關部門提出了修改帽徽、領章和服裝的設想,並搞了幾個方案。

1965年4月21日,軍委辦公會議審定了新的服裝方案和由總參謀部代軍委起草報送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改革現行帽徽、領章和軍帽樣式的請示》的報告。4月24日,《請示》正式上報。《請示》中對我軍軍銜制和55式帽徽、領章和軍帽式樣持否定意見:

“軍帽分了水兵大頂帽、軍官大沿帽、女同志無沿軟帽等好幾種式樣,既不統一又不大眾化,對戰鬥行動也不方便。”

顯然,這一意見傾向於軍帽的統一。《請示》提出軍帽改革的原則是:“力求大方、美觀、樸素、節約,佩帶方便,適合於戰鬥行動。”

1965年6月1日,全軍取消軍銜制,同時裝備65式軍服,55式軍官大簷帽、水兵帽、無沿帽都被取消,全軍單軍帽只有一種——解放帽。從這時起至1974年5月1日,是解放帽“鼎盛”時期,因為全軍官兵不分軍種、不分級別、不分男女,統統都戴解放帽。解放帽成為65式軍服的重要標誌,當時美聯社的一條消息稱這一時期中國軍隊服裝的特徵是戴解放帽。其實何止是中國軍隊,這一時期整個中國服裝的特徵也是戴解放帽——不僅有綠的,也有藍的、黑的、灰的等等。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65式軍服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穿65式軍服的三軍指戰員都戴解放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戴解放帽的女戰士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軍帽也是老百姓常見的服飾。解放帽作為解放軍的象徵,具有巨大的“品牌”效應。特別是青少年,一頂綠軍帽簡直成了最愛。家裡有人當兵,軍帽自然不愁來源。沒有親戚當兵的,就想別的辦法。也有自制的,總是不那麼像,明眼人一看就是水貨。為得到一頂真正的軍帽,有人不擇手段。於是,就有了經常發生的“搶軍帽”事件,用那時孩子的話來說就是“飛”。甚至有的戰士的軍帽也被“飛”走。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的確良軍帽

1974年5月1日,我軍針對服裝過於單調特別是海軍服裝不符合國際慣例的問題,進行部分軍服改革:海軍恢復55式服裝樣式,幹部戴大簷帽,戰士戴水兵帽;全軍女軍人恢復裙服,戴無沿帽。全軍陸、空軍男幹部、戰士仍戴解放帽。這次軍服改革雖然海軍一個軍種和陸空軍女軍人不戴解放帽了,但這兩部分人數佔全軍總數不到五分之一,所以說解放帽在全軍制式軍帽中仍是主體。

1985年解放帽退出常服系列

1985年5月1日,全軍換裝85式服裝,幹部和男戰士均戴大簷帽(海軍士兵仍戴水兵帽),女戰士戴無沿帽,全軍常服中已經沒有解放帽,但它還沒有完全退役,而是作為陸、空軍男幹部、戰士的作訓服帽繼續使用。陸、空軍女幹部、戰士的作訓服帽為無沿帽。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85年5月1日全軍裝備85式軍服後,解放帽作為男軍人作訓服帽繼續使用。

1988年,全軍重新實行軍銜制,同時換裝87式軍服。87式作訓服的配發,使解放帽終於從我軍制式服裝系列中消失。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1988年全軍裝備87系列服裝,解放帽徹底退出現役。

解放帽評說

如果從1949年算起,到1988年正式退出現役,解放帽歷經三起三落,裝備了近40年,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長、發放量最大的制式軍帽。可以說,哪一款軍帽也比不上解放帽的影響。在我軍軍服發展史上,解放帽佔有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雖說解放帽簡單,現在看來也不夠美觀,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它的優點也很突出,否則不可能在我軍裝備這麼長時間。

首先,解放帽最適合中國人的臉型,不管高矮胖瘦、長臉圓臉,都適合戴解放帽。而船形帽、貝雷帽則受臉型的侷限,一般來說,長臉型更合適些。

其次,解放帽便於製作,而且省布。一頂解放帽的用布只相當於一頂大沿帽的三分之一。

第三,解放帽輕便,實用,便於攜帶。在幾種制式軍帽中,解放帽戴得最牢,不易被風颳掉,適合做戰術動作。無沿帽、船形帽、貝雷帽都不容易戴穩。

第四,解放帽與民間的便帽制式相同,適合老百姓戴。可以說,解放帽是所有單軍帽中軍民通用性最好的,因此也是使用率最高的。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戴解放帽的戰士在做戰術動作

現在,仍有些國家的軍隊戴著與解放帽相似的軍帽。在一些外國人畫的漫畫中,解放軍的經典形象就是戴解放帽。

解放帽代表著一個時代,它曾經是人民軍隊、甚至是紅色中國的象徵,在中國幾代軍人的心中留下集體回憶。儘管解放帽在形式上早已被今天的大簷帽、卷簷帽、作訓帽、夏常服帽所取代,但它所蘊含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將被永遠傳承!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一往無前的人民軍隊

(作者系軍史專家)

解放帽的演變史:裝備近40年,歷經“三起三落”

編審:曲延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