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影圈圈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審美能力低的人,不適合學藝術,個人拙見,也不一定的
審美能力低,肯定對藝術的認知,品味修養會受到許多的侷限
比如學習繪畫而言,審美很侷限的人,肯定會覺得畫畫,就是單純地寫實模仿,如照片清晰再現一個人,一處風景,一組靜物
審美能力有限的人,欣賞一幅畫面,僅僅停留在欣賞一幅畫,畫的是什麼,而不會思考一幅畫的形式語言,構圖,色彩,格調,氛圍等等
但是,審美能力低的人,同樣可以學習藝術
個人拙見,對於初學藝術,是練習藝術基本功的階段
比如初學繪畫時,比如藝考生,主要練習繪畫基本功,如素描,色彩,速寫
練習繪畫基本功的階段,是打地基的時候,這時候初學者的審美能力,應該學會分辨哪些畫是優秀的作品,應該學習優秀作品中的哪些優點,哪些精髓,優秀作品中的哪些藝術處理值得我們學習
初學者也應該學會分辨哪些畫是劣質的畫,畫中哪些缺點是我們應該避免的,需要特別注意的
對於繪畫初學者,就是日積月累練習,但是切記不可閉門造車地練習
多看畫室畫得好的同學的作品,老師評價學生們的畫時,一定要認真聽,有時候,同學們的畫也可以讓你學習到許多
對於創作藝術而言,比如繪畫創作,審美能力很重要
因為一個畫家的審美能力,文化修養,繪畫功底,對藝術的認知往往決定了自己作品層次,境界,靈魂的高低
但是審美能力有限,可以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西方美術史上,許多畫家早期的作品,都還沒有形成自己成熟獨特的繪畫風格
所以藝術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精進的過程,可以一邊畫畫,一邊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培養審美能力有許多方法,多看畫展,經常閱讀關於藝術理論,藝術史論的書籍,多看藝術類的視頻,或者紀錄片,鑑賞中西方美術史上的經典傳世名畫,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條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嗎?
藝術狂人2
審美是人對美好事物的鑑賞標準。審美標準的形成來自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大家發現沒有?每個人對事物都有各自的情趣愛好,色彩上最能分辨出來,有的人偏好暖色調,有的人偏好冷色調,還有的人喜歡灰色調,這都不錯,但要把色調放在整體畫面中去看,就有區別了,一個色調在畫面起主導作用,其它色彩是副從角色,整個畫面要和諧要統一,才好看。做不到這點的人,審美情趣不正路,也就是審美標準低下的原因所在。
學習藝術,要有高於平常人的審美情趣、審美標準。從事藝術創作的人,是生產美的產品之人,造出來的產品,審美低下,何以打動人?
審美,有天性,也有後天因素。先天審美高的人很少,大多是經過後天的知識儲備,這個知識儲備是各方面的,有文學有藝術,多欣賞高級獨特的藝術,把眼界提高,眼界高,審美不得不高。
陳莊水墨畫家
每個人都有愛美之心,藝術之美,一見可知,所以每個人都會被藝術的美深深的吸引,只不過,時至今日,藝術的美已是多樣化了,在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中,常被體現出來,“美與醜”難以分辨,問題來了:有人說審美能力低的人,不適合學習藝術,你怎麼看呢?
審美能力低的人,不適合學習藝術
開篇簡單提到了,藝術的美是多樣化了,意思很明白,就是藝術所表現的美,不只是一種,或者兩種物象的形態相似,但一美一醜都不相同,比如,奇古與醜怪,秀媚與稚弱,骨勁與枯硬,飄逸與輕浮,雄強與粗野,豐滿與肥胖,如果缺少審美能力,就很難判斷其中美與醜的差別,
我們言歸正傳,之所以審美能力低的人,不適合學習藝術,那是因為辨別不出藝術作品的高雅與低俗,而學習藝術是一個臨摹模仿的過程,藝術多元化的時代,出現了許多低俗的作品,比如,書法藝術中的“醜書、俗書、亂書”,繪畫藝術中的“塗鴉”,
當一個審美能力低的人,在學習藝術時,常常會抓住醜的一面,也就是以低俗的作品為學習範本,放棄美的東西,還自以為是,沾沾自喜,其結果是:“失之亳釐,謬以千里”了,像這種現象,現在是非常多見的,只不過,那些人會以“藝術創新”來標榜自己的愚昧行為,
當然了,審美能力低的人,要學習藝術的話,首先要去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那該怎麼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呢?這其實是很容易的事情,多去欣賞古代書法名家或者繪畫大師的藝術作品,現在是信息時代,古今中外有哪些藝術大師,用手機查一下就知道了,或者可以去藝術博物館去欣賞。
詩夜城主
審美能力很強的人,搞藝術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由此認為審美能力低的人,就不適合搞藝術,我看未必,因為藝術的魅力,有時不單單用“美不美”來衡量。
先說藝術與美的關係吧。我們往往認為藝術作品就是美的作品,然而事實上,很多作品不能達成美的共識,不能取得美的共鳴,卻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通常,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和知覺方式的不同,藝術可分為語言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和綜合藝術。比如:
演講、主持、詩歌小說等是語言藝術;
雕塑、建築、書法、攝影等是造型藝術;
雜技、舞蹈、音樂等是表演藝術;
影視、戲曲、綜藝節目等都屬於綜合藝術。
結合現實例子不難看出,藝術都來源於生活,“美不美”並非判斷藝術質量的唯一標準,實際還要看其內容是否深刻、是否有感染力、能否使人產生共鳴。
花好月圓、灰姑娘與王子的故事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悲劇,雖讓人看了撕心裂肺般難受,不美,但卻讓人刻骨銘心,莎士比亞的作品能成為不朽,就在於此。
書法創作是藝術,書法創作需遵循一定的法度,那些規規矩矩、力透紙背的館閣體看上去確實賞心悅目,但鄭板橋東倒西歪的書法卻更耐人尋味。
再說說影視作品,倘若和幾十年前的作品做比較,而今影視作品中的服飾、化妝、特效等,可以說是美輪美奐了,但是,86版的西遊記卻仍然是大眾的最愛,放了一遍又一遍;黑白電影《阿詩瑪》《魂斷藍橋》還是有人在看,經典地位無人能及;《射鵰英雄傳》《上海灘》再版了無數版,製作技術一版比一版豐富、炫麗,但人們最愛的、能記住的,卻還是最初的那版。
所以,藝術的魅力不在於簡單的美不美,而是有其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和更深刻的內涵。對於認真生活、善於觀察思考的藝人來說,即使對外在美的欣賞不太在意,也完全能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成為不朽。
閒靜吧主
美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審美標準更多是人為總結的一些美的客觀規律,它無法真正量化人們對美、對藝術的感受力。審美能力低,不等於他就是藝術的絕緣體,或許他更適合通過學習來提高對美的客觀規律的瞭解。藝術沒有那麼艱深,它其實是與人的內心、精神、感受緊密相連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本能,就像音樂、舞蹈,最初人類並不是因為接受過專業教育,才會歌唱才會舞動,而是這本身就是一種抒發自我情緒、感受的本能表達。許多人在小時候都能很自然很直接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抒發自己的情感,這個時候的我們,是本真的,靈動的,敏感的,是與藝術的本質最接近的時刻。但許多人長大之後,因為生活或自身經歷,那個最初的自我被層層困住,麻木了,沉睡了,失去了知覺,當你失去感知的能力,同時也是失去了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這個時候的我們,或許是與藝術最遙遠的時刻。如果願意學習,其實每個人都適合去接觸一下、學習一下藝術,不為掌握什麼專業技巧,只為喚醒我們內心深處那個真正的自己,喚醒自己的內心,喚醒自己的感覺,重新找回生命的美好感受。
大藝博
如果你是一位男性,那麼我且問你:你喜歡不喜歡美女?答案是肯定的:當然喜歡!而且喜歡的不能自拔,喜歡的夜不能寐。
如果你是一位女性,那麼我來問你:你喜歡不喜歡帥哥?你馬上回答:當然了呀!
那好!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每一個人,無論男人、女人,每一個人都有愛美之心,每一個人都有天生的愛美和審美的能力。只不過因為沒有藝術方面的一般知識,而沒有藝術和審美的判斷能力罷了。那麼怎麼辦呢?簡單啊,去補充這方面的知識不就可以了嘛!時日已久,慢慢的你漸漸和它產生了感情、成了情人,那還有什麼不懂藝術、沒有審美能力之說呢?不管怎麼說,它——藝術,總比一場戀愛要容易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戀愛終究是男女兩個人的事,不管你怎麼喜歡她(他),若她(他)不喜歡你,那麼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大不了,來一場悲催的單相思。但藝術不一樣,只要你喜歡她(他),那他(她)一定會比你還要激情燃燒的熱戀上你,纏住你、迷住你,把你的魂勾引進她(他)的身體和內心,讓你神魂顛倒欲罷不能!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他(她)——藝術,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真誠、最痴情、最難纏的戀人💑、情人、一生最忠實的夥伴!
如此以來,選不選她(他),那你就自己看著辦吧!
生命的追問
首先必須要承認的事實是“審美是一項可以習得的技能,而技能習得是可以通過系統化的學習和練習來實現的”!
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從此處出發,審美應是人感知世間萬事萬物的“美”的能力。審美不是審醜,因為“美”太過珍稀,需要像鑽石一樣去鑑別。
然而什麼是美,對於美的定義,是沒有精確答案的,但是能夠為人所感知,畢達哥拉斯說“美就是數”,阿奎那說“美是上帝”,蘇格拉底說“知識即美德”,柏拉圖說“美在和諧”。諸多大家們對美的定義層出不窮,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作家冰心女士所陳述的美。
“和為貴,諧為美!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冰心”
而人之所以需要審美,是因為世界上存在著許多的事物,需要我們去做出選擇,找到適合我們需要的那部分,即帶著美的屬性的事物。人是擁有與生俱來的對美好事物追求的本能的。動物的本能則是適應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人需要探索世界上存在的美的事物,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家園,以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
人之所以審美,除了愉悅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完善自己。通過一代代人對周遭世界的評判,不斷進化,形成了更為完善的對事物的看法,剔除人性中一些醜陋的東西,發揚真、善、美。在當今社會中,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尤其是對人性中存在的友情、親情、愛情的審美。
將人生的痛苦當作一種審美現象進行觀照,同時也就意味著是一種從藝術的視野而不是從道德評價的視野來觀察和感悟生命的審美的人生態度。如果我們能夠化悲痛為力量,換一個角度來審視人生的挫折和痛苦,將這些人生歷練作為一種難得的財富加以咀嚼和收藏,則能夠從人生的風浪中,變得成熟,或許這樣的人生才算真正的有意義,能夠真正做到這些的人才算真正的活過。而這也許就是審美的最高境界吧!
普先生
忘掉“審美”這個詞,我們從小就有判斷美能力,即使是幾個月大的嬰兒,如果給他們看很多人的照片,他們也能明顯在長得帥或長的漂亮的照片面前多看幾眼,那些長的不怎麼樣的,看一眼就過了,還有比如看漂亮的東西或風景,孩子的反應也都會很自然的表現出來,根本不需要理性的判斷,而“審美”就帶有理性的成分,並且往往小孩子在五六歲以前對美的感覺是最真實的,最感性的,反而越大,受到所謂審美的教育越多,反而越束縛了審美能力的天性。審美是不用教的,每個時代,每個環境都會有不同的審美,或帝王貴族的審美標準也會成為當時審美的風向標,巴洛克時代過後就是截然不同的洛可可時代的審美標準,印象派以前的審美標準是學院的古典主義,乾隆皇帝的審美就是畫面構圖要花哨,要畫的滿,幾乎不留空白,雍正的審美跟乾隆的標準又不一樣了。所以,審美的“審”這個字,本身就有問題,“審”就是審視,審判的意思,美不美還要用審判的眼光來定義她,本身就違背了美的本質。
朱雲峰鋼筆畫
我覺得藝術是一個龐大的概念。它包括的內容很多。比如:音樂、美術、設計、裝潢……如果從小對這些東西比較感興趣,那麼他學習這些東西就容易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興趣愛好。有了興趣愛好,他就更容易掌握一些技巧。對於審美標準,一人一個標準。如果你懂得美術,那麼你對審美標準更接近專業化。如果一個人不懂美術,那他的審美標準只代表他個人的觀點。總的來說,懂審美標準的人學習藝術比不懂審美標準的人更容易些!
看破紅塵6412
藝術是美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中的真實屬性,藝術是藝術家用審美感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創作出的具有審美教育性的感染人們的思想情操。有人說審美能力低的人,不適合學習藝術,這句話正確。
一、藝術就是以審美的感受創作出的藝術作品,體現出藝術家的審美情感、藝術手法、個性風格的審美能力。藝術家如果沒有審美能力,怎麼能創作出審美的藝術作品,感染人們的思想情感呢,藝術作品沒有吸引力,沒有感染力,就沒有藝術價值,而不能成為藝術作品。
二、現當代社會有些人,總認為學習藝術有前途好找工作能賺大錢,讓自己的孩子在上大學時一定要報考藝術院校,將來有前途好發展。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藝術細胞,也不顧自己的孩子審美能力低,只要自己的孩子能考上藝術院校學習藝術,就是最大的希望和美好前程。那些審美能力低的孩子,在藝術院校畢業後,卻一事無成,沒有創作出屬於自己個性的藝術作品,最後也不知如何是好。
三、審美能力低的人,不但不適合學習藝術,而且不應當學習藝術。審美能力低的人,也就是缺乏藝術細胞的人,就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就是審美能力高的人,創作出的藝術作品具有審美理想地震撼人們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