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 唐貞觀年間修建的顯應王廟

崔府君廟位於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東北山崗上,是為祀奉長子、滏陽縣令崔珏而修建的,是中國現存僅有的漢唐高臺式建築,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身,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崔府君廟又名顯應王廟。在山西陵川縣城西15公里禮義鎮。據《長治縣誌》載,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樂平(今昔陽)人,唐貞觀進土,為長子縣令,有功德於潞地,因而建廟祀之。廟始建於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規模壯觀,山門前平臺凸起,兩側石階對峙,左右配以廊廡。山門高居正中,門側又各建掖門一道,門樓秀麗,雕刻精巧,與一般佛寺外觀截然不同。山門最古,為金時原構,五開間,兩層,下層磚砌高臺,中柱上裝青石門框及板門,門框上線刻花紋,圖案秀美。上層施平座及勾欄,粱架現整簡潔,結構已具元代爬梁的雛形。屋頂琉璃為明代補制,鮮麗勁秀。這種高臺以上的門廡或殿宇,見於敦煌壁畫,實物中少有。

山西陵川 唐貞觀年間修建的顯應王廟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樂平人。其父崔讓,樂善好施,年近五十,膝下無子,遂與其妻同往北嶽祠禱祝求子。是夜,夫妻兩人夢見一童子擎一盒,內盛美玉兩枚讓其吞食。以此,崔夫人十月懷胎,於隋大業三年(607)六月六日生下一子,遂取名珏。崔珏幼時即神采秀美,聰敏好學。

山西陵川 唐貞觀年間修建的顯應王廟

唐貞觀七年(633),崔珏入仕,授長子縣令。據傳他“晝理陽事”、“夜斷陰府”(《列仙全傳》),死後被上帝封為磁州土地神,並建祠祀之。安史之亂後,因其曾顯靈於玄宗,被封為靈聖護國侯。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加封為護國顯應公,元符二年(1099)改封為護國顯應王。金兵南下,崔珏顯聖擋駕,泥馬渡康王。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改封為“真君”。隨著崔珏封號的升級,崔府君廟由磁州興建至各地。禮義鎮的崔府君廟即是其一。 此廟始建於唐, 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重修。全廟共分兩進院。

山西陵川 唐貞觀年間修建的顯應王廟

​山門前數十尺左右石階對峙,平臺後為山門,面寬三間,重簷歇山頂,山門兩側各跨單簷歇山頂小旁門一座。一進院為單簷懸山頂戲樓五間。二進院為拜殿、正殿。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八架椽,單簷歇山頂。正殿兩側各有配殿三間,配殿兩側為禪院。全廟共有殿宇50餘間,全系磚木結構。山門為重簷歇山頂,屋坡彩色銅瓦鋪制,屋頂有彩色圖案,另有彩色龍吻對峙,彩色琉璃剪邊。形制別具一格,十分壯美。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