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 唐贞观年间修建的显应王庙

崔府君庙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东北山岗上,是为祀奉长子、滏阳县令崔珏而修建的,是中国现存仅有的汉唐高台式建筑,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崔府君庙又名显应王庙。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据《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乐平(今昔阳)人,唐贞观进土,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因而建庙祀之。庙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规模壮观,山门前平台凸起,两侧石阶对峙,左右配以廊庑。山门高居正中,门侧又各建掖门一道,门楼秀丽,雕刻精巧,与一般佛寺外观截然不同。山门最古,为金时原构,五开间,两层,下层砖砌高台,中柱上装青石门框及板门,门框上线刻花纹,图案秀美。上层施平座及勾栏,粱架现整简洁,结构已具元代爬梁的雏形。屋顶琉璃为明代补制,鲜丽劲秀。这种高台以上的门庑或殿宇,见于敦煌壁画,实物中少有。

山西陵川 唐贞观年间修建的显应王庙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乐平人。其父崔让,乐善好施,年近五十,膝下无子,遂与其妻同往北岳祠祷祝求子。是夜,夫妻两人梦见一童子擎一盒,内盛美玉两枚让其吞食。以此,崔夫人十月怀胎,于隋大业三年(607)六月六日生下一子,遂取名珏。崔珏幼时即神采秀美,聪敏好学。

山西陵川 唐贞观年间修建的显应王庙

唐贞观七年(633),崔珏入仕,授长子县令。据传他“昼理阳事”、“夜断阴府”(《列仙全传》),死后被上帝封为磁州土地神,并建祠祀之。安史之乱后,因其曾显灵于玄宗,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1099)改封为护国显应王。金兵南下,崔珏显圣挡驾,泥马渡康王。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改封为“真君”。随着崔珏封号的升级,崔府君庙由磁州兴建至各地。礼义镇的崔府君庙即是其一。 此庙始建于唐, 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重修。全庙共分两进院。

山西陵川 唐贞观年间修建的显应王庙

​山门前数十尺左右石阶对峙,平台后为山门,面宽三间,重檐歇山顶,山门两侧各跨单檐歇山顶小旁门一座。一进院为单檐悬山顶戏楼五间。二进院为拜殿、正殿。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架椽,单檐歇山顶。正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配殿两侧为禅院。全庙共有殿宇50余间,全系砖木结构。山门为重檐歇山顶,屋坡彩色铜瓦铺制,屋顶有彩色图案,另有彩色龙吻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形制别具一格,十分壮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