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将军腿上的纹身吓坏小妾,将军因此发现小妾的高贵身份

今天继续说一说纹身。

宋代喜欢纹身的人很多,除去罪犯脸上的黥刺和军人身上的刺青,当时的一些市井男儿也有纹身。这一类的刺青和唐朝荆、蜀、长安一带的刺青一样,属于装饰性的,在宋朝城市百姓中颇为流行。

当时人们把刺青称为“刺绣迎神”,喜好纹身的人还聚合起来,组成“锦体社”,也有专门刺青的手艺人,“设肆为此,一曰‘针笔匠’”,说明当时有了专门的刺青店,那时的针笔匠相当于今日的刺青师。

宋代将军腿上的纹身吓坏小妾,将军因此发现小妾的高贵身份

“锦体”一词让我们想到的是大面积的、遍布全身的刺青,如果单单只是手腕上刺的一朵牡丹花,或者肩头上刺一只虎头,似乎都还称不上是锦体。

《梦梁录》中几次出现“锦体”一词,如 “锦体浪子”、“风流锦体”等,指的就是浑身刺青的艺人。而“锦体社”的出现说明,当时刺青者的数量很大,刺青者已经不单单是街头的浮浪后生。

宋代马纯的《陶朱新录》一书中记载,王恩的夫人为他新买了一个小妾,容貌十分美丽。合卺之日,王恩来到小妾的房中,脱下自己的衣服。小妾在一旁看着王恩,突然面露惊恐之色,指着王恩的大腿问:

“那是什么!”

原来王恩的大腿上有一块刺青。王恩看到小妾对刺青如此诧异,忽然有所醒悟,穿上衣服回到夫人那里去,对夫人说:“你买的这个女子到底是什么人?她看到我腿上的刺青竟然如此惊异,一定是个良家女子。”

宋代将军腿上的纹身吓坏小妾,将军因此发现小妾的高贵身份

夫人就去问那小妾。王恩的疑惑果然没错,原来小妾的母亲是一位县主,大宋皇家的后代,丈夫死后家中渐渐贫苦,沦落到货卖女儿的境地。

王恩派人去把那位县主请来,问明白她们的底细,不忍再收纳小女为自己做妾,就把属下的年青而且没有结婚的僚属全部叫来,让县主母女挑选一个中意的,命他娶了那位小女,并且奉养县主,王恩还拿出一份丰厚的妆奁相送。

《宋史·王恩列传》中记载,这位王恩是开封人,字泽之,生得人高马大,体格壮硕,能挽强弓,因为射术精良而被选入羽林军中。

当年宋神宗检阅卫士的时候,一眼看中了他,提拔他做了河州巡检。有一年羌人进攻兰州,王恩率军迎战,乱军之中他身中两箭,毫不在意,自己硬生生把箭拔出,继续再战。所以到了宋哲宗、宋徽宗时也一直受到重用,曾任马军都虞候、殿前都指挥使和武信军节度使等重要职位。

弄清楚了王恩的履历和他的体貌,也就能明白他大腿上的纹身,相信他的纹身不会只有这一处。

宋代将军腿上的纹身吓坏小妾,将军因此发现小妾的高贵身份

这则故事中还隐含着另外的信息:在北宋年间纹身是非常普遍和常见的现象,街巷中的勇健少年多有纹身,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应该有许多机会看到这一类东西。正因为如此,小妾对王恩腿上图案的惊诧就显得非常突兀,说明她不谙世事,远离俗流,王恩也因此断定她是居于深闺的良家女子。

和当代一样,相比那些孱弱瘦小的男子,纹身更为勇武魁伟的男子所喜好,王恩的纹身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一份宋朝的例证。

北宋末年,每年的三、四月间,春暖花开,都城汴京的街头最热闹。贵家的士女们出来游玩,乘坐着一顶顶插花的小轿,为了欣赏街景,也为了招人眼目,都不把帘帷放下来,大胆从街上逍遥而过。

宋代将军腿上的纹身吓坏小妾,将军因此发现小妾的高贵身份

这种时候,城中的妓女们自然不肯落后,全都打扮得花枝招展,身披轻薄的凉衫骑在马上,盖头撩起来,招摇过市,惹来许多轻狂的少年追随。这其中就有一些纹身的少年,身穿轻衫,头戴小帽,故意勒紧坐下马的缰线,从街上呼啸奔驰,显示各人的俊逸、勇气和力量,人们都叫他们是“花褪马”。

这种少年的轻狂是人之天性,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是现在的少年不再骑马,玩的是飚车。

于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