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也是三十六计中胜战计的第六计。书中文言文是这样的:“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在书中的解释是:“使敌人处于心迷神惑、行为紊乱、意志混乱的状况,不能判明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是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的一种征兆,这时就要利用敌人心智混乱、无主张的时机将其消灭”。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这一计的记载很多例如《六韬.文韬.兵道》中记载:“欲其西,袭其东”。《韩非子.说林上》中的记载:“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在《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中也有记载:“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同时在刘基的《百战奇略.声战》和杜佑的《通典.兵典》中也有记载。

这一计策应用非常的广泛,和以逸待劳这一计策有点类似,但是比以逸待劳多了一些欺骗性,以逸待劳攻打的是人困马乏的敌兵,打的是气势,声东击西是先制造响亮的声势,然后在背地里另辟蹊径。

在汉景帝时期的周亚夫在守城战中,吴王刘濞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假装带兵强攻城池的东南角,但是却让精兵突袭城池西北,却不料周亚夫看出了吴王的计策,加固了城池西北的防御。吴王没有正确的使用这一计策,守城将领和士兵意志坚定,临危不乱导致了吴王的失败。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南宋时期的将领毕再遇与当时镇江都统陈孝庆决定联合攻打但是被金军占领的泗州城。金军得知消息后立即关闭城门,毕再遇知道后就和陈孝庆商量改变了进攻时间。但是当毕再遇看见城池之后就心生一计,因为当时的泗州城不是很大但却分为东西两城,然后他就命令所有战船武器装备全部运到西城外,造声势假装全力进攻西城,自己则率领主力偷袭东城。因为主力全在西城所以进攻十分顺利,因为东城失守,西城守军又是腹背受敌最终西城守军献关投降。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