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40萬元的茶飲店,是怎麼做到的?

在如今飲品品牌層出不窮的市場環境中,“莓獸”作為一個將IP和餐飲合二為一的新派飲品品牌,帶著首店開業第一天就賣出7000多元,最高營業額達40萬元/月的好成績,成為新式飲品界不能被忽視品牌。那麼,一個以莓果為原材料,並主打美顏健康的飲品店,是如何成為商場裡的客流之王?

月銷40萬元的茶飲店,是怎麼做到的?

“莓獸”門店前排隊的客人

新派餐飲IP經濟

用美和健康鎖定女性客群

以杭州嘉裡中心門店為例,在40㎡的面積中,人均消費22~26元,門店的日均營業額最高可達到3萬元,每天近千的客流量。截至今年11月,莓獸更是成功簽約了270家合作商,開始大力拓展全國市場。

月銷40萬元的茶飲店,是怎麼做到的?

“莓獸”門店設計。

經過三年的佈局和準備,2016年1月,莓獸在杭州的嘉裡中心開出了第一家店,瞄準85、90和00後女性消費者,並精準抓住她們所關注的“美”和“健康”。

月銷40萬元的茶飲店,是怎麼做到的?

“莓獸”的衍生品

然而,這些還遠遠不夠,為了持續抓住消費者,讓IP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崔萌萌選擇用“故事”來加固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情感。她將“莓獸女王”連接到關於人族、獸族、精靈族和狼族的故事中,同時將這些故事片段放在手機殼、筆記本、杯子的文案設計和飲品的命名中。

而對於衍生品的經營模式,崔萌萌卻這樣認為:“我們是一個主打飲品的品牌,而不是融合多種業態的綜合型體驗店。因此,莓獸的重心永遠放在飲品的口感和種類的研發上,周邊衍生品只是錦上添花,更是我們留住顧客和粉絲的渠道之一,並不希望因為衍生品的出現,顛倒了消費者對莓獸是一個飲品店的基本認知。”

打造產品壁壘

用莓果佔領空白市場

正如上文所說,莓獸希望佔領一個空白市場,做出一個區別於星巴克、喜茶、一點點這些當紅品牌的飲品品類。於是,“莓果”這一食材便成為莓獸的切入點,並通過急凍鮮果現榨的方式將藍莓、草莓、樹莓、蔓越莓等作為拳頭產品。

據崔萌萌介紹,東北是全國莓果生長環境最好的地區,為此,莓獸選擇與東北的生大集團合作,並將開店的首發市場鎖定在南方,這也是首家實體店落地的杭州原因之一。

月銷40萬元的茶飲店,是怎麼做到的?

“莓獸”產品

目前,生大集團在上游為莓獸供應鮮果1700噸,鮮果貨值為3600萬元。然而,生大集團基地的鮮果供應僅能滿足莓獸在國內開出300家門店,於是莓獸又開始與日本的一家全球採購商進行合作,這樣強有力又穩定的上游供應鏈,為莓獸打造了很好的原材料產業壁壘。

有了獨家的生產基地,產品研發便是重要環節。目前,莓獸共擁有30多個產品線品類。比如,鮮榨果汁、奶昔、冷泡茶和熱泡茶,經過野生採摘後,進行急速冷凍,將每個品類做成重量為200g的獨立果包袋,一袋只能製作一杯飲品。這樣一來,既方便運輸送達至全國各門店,也實現了飲品口味的標準化。

此網紅店非彼網紅店

150萬+粉絲群創出排隊之王

崔萌萌深知,如今的年輕群體更喜歡嚐鮮,講究品質和注重享樂主義,於是cosplay、二次元、大V引導、時尚美麗等元素一定是他們所喜歡的。因此,崔萌萌利用線上的150萬+的莓獸粉絲群體,結合以上內容來做線下線上活動,增加顧客的粘稠度和品牌的曝光度。

就在今年,莓獸舉辦了“走進網易”的活動,在網易搭建了一個創意市集,跟當地大V媒體合作進行推廣,網易的員工也會體驗飲品,並轉發在社交平臺上,無形中做了二次營銷。

“他們的朋友圈是我們所關注的,這次活動為莓獸打開了更大的市場,至少在網易這個龐大的圈子中,他們認識了莓獸。”崔萌萌說。

細細想來,在這樣快速消費、快速遺忘的市場環境下,IP是怎樣一步步主導著我們的生活?

從最早的迪士尼,到熊本熊、line friends,亦或是今天的莓獸,它們都是用IP來打開消費市場,佔領消費者心智,但IP所帶來的長久效應更跟品牌的策略和市場發展趨勢息息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