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

创意风向标

阿拉斯加总面积有1,717,854平方公里,1867年3月30日被卖给美国的时候有1,518,800 平方公里。美国当时花了有720万美元,折合成现在的话大概就是有1.23亿美元。总体来讲这笔买卖还是相当划算的。至于当时的沙皇俄国为什么要买了这么大一片领土给美国,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皇俄国刚刚从欧洲的大混战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归来,可以说这场战争对沙皇俄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都有着沉重的打击。不仅仅丢掉了欧洲宪兵这个角色,而且向西面扩张的脚步不得不停止,转而向东边扩张。但是毕竟帝国的中信仍然在西边,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对于当时的朝廷来将还是特别的遥远。沙俄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力气再来维持这么遥远的殖民地,但是当时的北美洲英国的殖民势力仍然强大,英属哥伦比亚就在近旁。沙俄守不住又不愿意平白的送给英国,因此一直在找买家。当然沙皇也乐见英国在北美的驻地被美国领土所环绕。

其二,俄国国内当时正在进行着农奴制改革,抛开这项改革的其他深远影响不说,最直接就是,沙皇因此而造成的财政赤字,不得不向当时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借“高利贷”。为了能够偿还这笔借款,卖土地刚好可以解决问题。遥远的阿拉斯加自然是上选。

其三,阿拉斯加这片殖民地,自俄罗斯人占领之后,一直都只是皮毛的主要出产地,由于地域偏北,也不适合农作物生长,领地上人烟稀少,沙皇俄国主要也就是买卖皮毛,传传教,实在是没有其他的用处。

此外,也有留下来的文件说明,沙皇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也对沙皇说过,美国新独立的这个政府对于占领全北美几乎是势在必得,因此最好在能要价的时候,趁早出手。


国家人文历史

阿拉斯加面积1,717,855平方公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所以阿拉斯加比新疆的面积还要大!

工业落后的俄国自始自终都没有大规模发掘阿拉斯加这块自己先行占领了一个多世纪的土地的潜力。在俄国人眼里,这儿只是一块徒有爱斯基摩人孤独寂寞的地方而已,大是大了,可是要什么没什么,留它有何用?

每次抬头看看贴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总是忍不住会对一块地区多瞅几眼,那便是阿拉斯加了。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世界各国的领土基本都是各自打成一片,即使有些例外,也不过是一两块小得可怜的飞地孤悬海外,比如法属圭亚那、英国的圣赫勒拿(拿破仑先生在此安息过)以及偌大的俄罗斯因为苏联解体而夹在德国、波兰间的加里宁格勒州等。说句难听点的话,就是多这块地不多,少这块地不少。

但阿拉斯加实在太显眼了——面积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美国,阿拉斯加独占了其中的一百七十多万。而且由于接近北极,在据各种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中画出来的世界地图中都显得异常巨大,这让幼时的我经常疑问:美国怎么长了两个头?

说起阿拉斯加的历史,可能是俄国人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最早入主美洲大陆的文明人其实有两批,一批是西欧在16世纪横渡大西洋进入美洲东海岸的西葡、荷兰、英法人,而另一批则是18世纪走西伯利亚、越过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的俄国人。说来也有趣,因为一批向东,一批向西,结果由于时差问题,俄国人和英国人吵了起来——大家算着日期,硬是隔了一天。这场争论一直闹到了1884年,最后以大家在白令海峡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才算了事。

不过在此之前,阿拉斯加已经易手了。

俄国人天生是寒带的民族,就“壮举”一词的含义看,这群斯拉夫人对西伯利亚及其更东的阿拉斯加的征服是绝对可以媲美哥伦布麦哲伦等伟大航海家的。然而,俄国人栽的树,却让美国人乘了凉。1854年,围绕巴尔干半岛霸权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农奴制度下落后腐朽的沙皇俄国被工业革命装备的英法联军打败,割地求和,老沙皇尼古拉一世据说也因此服毒自杀。新登基的亚历山大二世对英法的强大同样十分恐惧,而阿拉斯加正好紧挨着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他老人家一琢磨,要是再打一场仗,恐怕阿拉斯加是守不住的; 而阿拉斯加距离西伯利亚很近,若是英国人以此为跳板进攻俄国本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不如把它卖了,换几个钱不说,还可以借他国阻挡英国人对俄本土的威胁。

这理由当然冠冕堂皇,可问题就来了:守不住就卖出去,那俄国当时的首都彼得堡距离英国本土还要近,你咋不卖掉?所以隐藏在沙皇陛下“英明”决定背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阿拉斯加实在没什么用处。

工业落后的俄国自始自终都没有大规模发掘阿拉斯加这块自己先行占领了一个多世纪的土地的潜力。在俄国人眼里,这儿只是一块徒有爱斯基摩人孤独寂寞的地方而已,大是大了,可是要什么没什么,留它有何用?

于是沙皇开始到处找买家,结果挂跳蚤网几年下来都没有进展。话又说回来,这世界上要买俄国人的土地,怎么着也得是个列强吧?首先得出得起这钱,其次人家沙俄崛起以来就一直在吃别人的领土,一个弱国敢跟这样的强盗做买卖吗?最后一点:当时世界各国的政治精英们,都对阿拉斯加不感兴趣,理由和沙皇嫌弃它的一样——就一片冻土,我要它作甚?

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不久,一桩史上最大手笔而又最搞笑的买卖诞生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西欧列强趁机打算肢解美国。林肯总统认为以合众国一国之力独木难支,于是向西欧列强的仇人——沙皇俄国求助。沙皇也想报克里米亚战争一箭之仇,于是劳民伤财地派出了一支舰队开进纽约港,让其他列强犹豫了一下,为北方军赢得战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不过落后的俄国尽管在战争中一炮未发,但光是让舰队转半个地球的圈也得摊上一笔巨额的费用,这就使得原本就紧张不已的本国财政更加紧缩了起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威廉·亨利·西华德便“慷慨”地对俄国人说,我们刚打完仗,百废待兴。但贵国不远千里来帮助我们,这情义,好比……这么着,也不能让老哥你们白来,你们不是要卖阿拉斯加吗?别人不要我们出钱。大哥你对我们这么好,咱一定不亏待了你。不就是二手货吗?千万别跟我们介意,千万别贱卖,我们能出多少出多少。

最后,西华德开出了一个令沙皇十分满意的价格:720万美元。成交!1867年,星条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领土上升起了。

虽然不知道当年的物价水平如何,但这笔钱在当时肯定不算是少,不然俄国人也不会高高兴兴地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而反过来,西华德由于做了这么一笔买卖,在美国国内被骂得狗血淋头,大家还编了两个专有词汇,一个叫“Seward's Folly”,一个叫“Seward'sIcebox”,合在一起就是这么一句话:看看咱们国务卿办了一件多么蠢的事情,他居然花美国的720万美元为美国买了一个超大冰箱!

然而西华德却异常镇定地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可能确实没什么用。但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买到这块地而从中得到好处。”

一个人之所以买一样东西,不外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我用得着;

二,我买得起;

三,性价比合适。反观阿拉斯加买卖,在当时看来,首先美国好像用不着这么大面积的一块冻土,其次在刚打完内战的时候掏这笔钱实在算不上买得起,最后这性价比……

如果算面积,那这件商品是货真价实的性价比之王:根据除法运算,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的价格为每英亩2美分。但我们都知道,郊区、农村一千平的房子往往都是比不了市区要道上的一间百平屋子的。

所以当年的这笔买卖,俄国人认为赚了,美国人认为亏了。

然而,从1897年开始,阿拉斯加开始逐渐发现金矿,随后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进入人类开始飞翔的20世纪,阿拉斯加又成为太平洋间航空线路的中转站,为无数飞机节省了不可计数的燃料。二战后,阿拉斯加又成为了美国的战略武器部署地,而阿拉斯加的山姆大叔用导弹直接面向的,就是这片土地曾经的主人——苏联俄国。

说来倒去,倒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也许这是一个教训,也是一个寓言,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易懂而又经常有专家高人犯迷糊的道理:国家、领土、主权,永远是无价的;无论谁想拿这个做买卖,谁就注定要亏得一塌糊涂。

购买如此廉价的土地,在美国国会竟遭到了强烈地反对。许多议员认为内战刚完,百废待兴,财政极其困难,不应花钱买一块荒凉的土地。舆论界也认为,购买这块冰天雪地的土地是无比愚蠢的事。经过激烈争论,参议院以微弱多数票拍板批准。沙皇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当“便宜货”廉价处理的阿拉斯加,后来竟成为美国的一块宝地。

阿拉斯加转让不久,该地便发现了金矿,引起一场势头不小的“淘金热”。二战以后,美国因在此建立军事基地而大力开发该州。60年代,阿拉斯加又发现了北美最大的油田,目前,产量占全美总产量的1/7。同时,它又是日本和远东通往北美、北欧的交通要道,也是亚美两洲相距最近的地方,在战略上有重要地位。

阿拉斯加有17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比我国新疆的面积还大,和3个法国、7个英国一样大。阿拉斯加还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北美野生动物的天堂,并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成为世界的旅游胜地。

这个故事,说明了土地对人类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根基,决不是用价格可以衡量的商品。在某一时期由于科技的落后,人类还认识不到它的价值,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朝一日,它必将以丰厚的财富回报人类。


创意风向标

阿拉斯加原是一些土著居民生活繁衍之地,其中主要是爱斯基摩人、印第

安人和阿留申人等。他们在那里已生活了1.2万年。18世纪中叶,俄罗斯人通过

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以后才有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进入。

俄国人到那里去起初是为了狩猎,获取皮毛,发展贸易。据说俄国人曾将皮毛

卖到中国广州。随着贸易的发展,阿拉斯加成了俄国的领地,派有专人管理,

还成立了俄美公司等机构经营阿拉斯加。至今俄罗斯的影响仍在,如保留着俄

国的东正教堂,还有一些地名是以俄国人名字命名的,当地许多商场都出售俄

国的工艺品等。

阿拉斯加的名称来自Alyeska,意思是伟大的土地。称她为伟大的土地是贴

切的。其面积为591004平方英里,东西长2400英里,南北宽1420英里,相当于

美国领土的1/5,海岸线长6640英里,包括岛屿在内沿岸线长33904英里,有河

流3000多条,湖泊300多万个,美国29座最高的山峰中,有17座在阿拉斯加,其

中,麦金利山高6194米,为北美地区最高峰。2000年,阿拉斯加人口为62.2万

人。

偌大一块土地,俄国于1867年4月4日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俄国为什么要

卖?有的说是因为财务上的纠纷,有的说是当时俄国在与德法的战争中战败,

俄国无力顾及阿拉斯加,同时没法承担管理阿拉斯加的巨额费用,而美国则赢

得了与墨西哥的战争。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定卖掉阿拉斯加。谈判中,美

国曾想把价格压到500万美元。720万美元按目前的币值应折合多少,我没有看

到资料,想必在当时也是一笔相当大的金额。但无论如何,现在看来,美国拣

了个大便宜。

我为什么想到俄国人会不会后悔?俄国将她卖给美国一定有其财政上挺不

过去的苦衷。但当时,俄国也一定没有像现在这样认识到阿拉斯加的价值。且

不说军事战略上的价值,她在这方面的价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现出来,目

前在那里美国建有空军基地。如果目前她仍属于俄国,其对俄国的巨大军事价

值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在经济上,其资源的价值又何尝不巨大。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才产生了

经济学。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是

绝对的,同时又是有条件的。

除了可再生资源外,人们在向大自然索取中,一方面消耗着资源,有些不

可再生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正走向耗竭,但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又开发出新的资源。人们对资源的认识在深化,利用资源的能力也在加强,

从前不认为是资源的,现在成为资源,从前不能利用的资源,现在成为可利用

的资源。如海洋中大量的氘和氚,从前不认为是资源,现在也还不能利用,但

人们已经认识到它们可以聚合成新的核能,并正在加紧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又

如,有些共生矿冶炼后的矿渣,含有价值很高的其它金属,从前都作为废弃物

扔掉了,现在已成为可利用的资源。还有许多资源可以回收再利用。人们现在

正努力从极地、海底、太空开发利用资源。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是逐渐加

深的。

就阿拉斯加来说,当初,俄国人只知道,那里有许多野生动物,盛产高贵

的皮毛,从那里可获取这些值钱的资源;还有就是淡水湖的冰可以卖钱;发现

和开发黄金是1880年及以后的事。俄国人在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时,

其中的20万美元是锡特卡(Sitka)市一个淡水湖的价钱,因为那时没有人造冰,

此湖的冰在夏季运到旧金山可以卖出好价钱。

当时,俄罗斯人对阿拉斯加的资源和价值的认识仅此而已。随后,人们对

她的丰富资源的认识和开发才逐渐深化。原来作为重要资源和产业的皮毛和黄

金已经不重要了,石油、海洋鱼类、木材和旅游成为主要的资源和产业。仅石

油每年的产量就达3.8亿多桶,每年来此的旅游者已达110万人次,且正迅速增

长。这是俄国人出卖阿拉斯加时绝对想不到的。那时的阿拉斯加不仅环境恶劣,

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而且火山众多(有潜在活火山70座,多次爆发),地震时

有发生(1964年3月27日发生里氏9.2级特大地震),许多地方冬季长达9个月,几

个月太阳不升出地平线。对于这样一块土地,俄国将她卖掉也就可以理解了。

从这里令人想到,我们要珍惜自己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即使是今天

还是渺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也要珍惜,它们也是有价值的,只不过其价值目

前是潜在的,它们可能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认识或者还无力

开发利用而已。我们需要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同时,为了今后的发展,我们还

必须积极探索极地、海洋和太空。

(作者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打开美国地图,会发现它在本土以外隔着加拿大还有一块领土——阿拉斯加。面积为151.9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在1867年以前是属于沙俄的……

美国自1766年正式建国以后,领土不断扩大。1803年从法国购得西路易斯安娜,1819年迫使西班牙让出佛罗里达,1845—1853年夺占墨西哥多块领土,1898年吞并夏威夷……而最重要的事件是1867年从沙俄购买了占美国领土面积1/6的阿拉斯加。

宝地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部,面积151.9万平方公里。土著民族为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17—18世纪阿拉斯加被俄国的“土地开拓者”发现,自18世纪80年代起沙俄在此建造居民点。1798年成立俄罗斯美洲公司(俄美公司),独家经营渔猎场并开采矿物。1867年阿拉斯加被沙皇政府卖给美国。1884年以前属美国军事管辖,以后为美国的一个地区。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49州。

阿拉斯加有北美最高峰——海拔6193米的麦金利山。阿拉斯加湾在阿拉斯加半岛和温哥华之间,湾口宽2200公里,深达5659米,还有卫护海湾的弧形屏障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1/3的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气候严寒,除南部沿岸外,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可这块“不毛之地”却拥有丰富的地下宝藏:石油、金、铜、铂、银等。特别是北极地区滨海凹陷地带为石炭纪以及三叠纪和白垩纪地层,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极大。此外,太平洋东北部暖流使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峡湾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盛产鲑鱼和大比目鱼。

显然,阿拉斯加是块宝地。可沙俄为什么要卖掉它?美国又是怎样把它弄到手的呢?

密谋

19世纪50年代。

1854年一位名叫桑德斯的美国商人来到彼得堡,自称是来办商务的,却悄悄地拜会了当朝重臣康斯坦·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两人密谈良久……

三年之后,1857年3月,沙俄新上任的外务大臣亚·戈尔恰科夫公爵收到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建议出卖阿拉斯加的信。他写道:“这种出让是完全合乎现代要求的。我们不必欺骗自己,而应有所预见:美利坚合众国想要整个地统治北美,肯定会攫取我们这些领地,而我们又无法把它们藏掖起来。再说,这些领地带给我们的好处微乎其微,出卖它们似不会引起过分的反响……”

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公爵进退两难:他不赞成出卖阿拉斯加,但也不能对豪门权贵的意见不予理睬。他只好把此事报告沙皇。没想到皇上竟对此极有兴趣,御笔批示:“此议值得考虑。”

大公是沙皇的弟弟,这件事可能他们在家庭聚会时就“考虑”过了。这是经过密谋策划的,只有少数人参与此事。密谋者知道,持反对意见的外务大臣是惟一难以逾越的障碍,于是他们设计了一幕小剧:首先是远在法国休养的大公给外务大臣写信提出此事。他们分析:事关重大,外务大臣必然会报告皇上,而皇上表现出兴趣,要加以“考虑”,这样一来外务大臣就可能改变立场……

外务大臣不再公开反对。他也知道三年前大公曾同美国商人有过秘密接触,可能就是这位美国商人说服大公赞成出卖北美领地,然后由大公把这个想法灌输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戈尔恰科夫公爵准备采取拖延的办法,并为此寻求支持。他找了1830—1835年间曾担任过俄国领地阿拉斯加执政官的海军上将弗兰格尔。谁知海军上将是位谁也不敢得罪的人。他采取的是中间路线。在给外务大臣的信中他写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于没说!

戈尔恰科夫经过慎重考虑,向沙皇建议暂缓出售阿拉斯加,待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探明美方意向再作定夺。沙皇于1857年4月29日作了简短批示。大意是:一、此事不算完;二、卖价可大大降低。

“十年磨一剑”

戈尔恰科夫真有能耐,居然把此事压了十年。(也是天助,这期间刚好碰上美国发生 1861—1865年的国内战争!)可在这十年里密谋集团并没睡大觉。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密谋集团的主将,除经常在皇上耳边吹风外,还把财务大臣赖滕拉入圈内。而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一开始就是此集团的干将,十年内为出卖领土奔走于俄美之间,不遗余力,甚至准备了使俄国蒙辱的条约文稿。“十年磨一剑”,密谋集团开始分头行动:大公负责打通外务部,重新向外务大臣提出这个问题;财务大臣以金融危机来逼压沙皇,建议向西方贷款;驻美公使则加紧同美国政府磋商。

密谋集团加快了步伐。

1866年9月,财务大臣赖滕给沙皇呈上一份报告,声称近两三年来债台高筑,国库空虚,为偿清外债必须尽快筹集450万卢布,可在国内无法筹到这笔钱,办法只有一个:用新的国际贷款偿清旧债。他让沙皇明白,俄国能否得到贷款,决定于出卖阿拉斯加的态度,换句话说,出卖阿拉斯加,就可以延期还债。

1866年10月,斯捷克利男爵由华盛顿返回彼得堡,密谋集团在大公府邸聚会,作出两项决定:一、出卖阿拉斯加要价500万金美元;二、继续向外务大臣施压,争取尽快突破。

1866年12月16日中午,密谋集团的全体成员以参加“日祷”活动的名义来到外务大臣家,沙皇本人也来了。他明确表示同意出卖阿拉斯加。没有正式记录,只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日记中有两行文字:“中午1时,戈尔恰科夫公爵就美洲公司之事举行了会议。决定卖给美国。”

沙皇的日记表明出卖阿拉斯加已成定局,可此时罗斯大臣会议和国务会议对此一无所知。

男爵同美国的谈判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卖国丑剧。条约正文是由美方口授笔录的。七项条款中有五项讲的是美方的权利,即签约后美国政府应得到什么。其余两项是有关付款问题,但对付款过程中违约的责任和惩罚只字未提。

美国政府买地,洛希尔财团掏钱

美国人看好阿拉斯加的经济前景,也深知其政治和军事的价值,但当时美国刚刚结束内战,国库空虚,手里没有钱。于是美国政府这位买主的身后出现了一位掏腰包的人。在准备签约的过程中,闪现出一个美国人的名字:奥古斯特·别利蒙特。别利蒙特是23岁时在美国崭露头角的,此前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已经是洛希尔银行法兰克福分行的主管;后来在纽约为洛希尔财团收购了一家银行,并担任其主管人。不久他很快就成了美国总统的经济问题顾问,而且是政府的债权人。显然,洛希尔财团通过自己的代理人把钱给了美国政府,由政府出面购买阿拉斯加。

据1860年的材料,当时俄国面积为97万平方公里,如果出让阿拉斯加,扣除6万平方公里,俄国将失去6%的领土。阿拉斯加是只金饭碗。其实当时俄罗斯美洲公司已开始开产煤和金矿,但财力有限,俄政府又不给予必要的支持。但办法还是有的。他们只要取消俄美公司对阿拉斯加的垄断,对俄国私人资本及企业家开放,共同开发阿拉斯加,肯定是大有前途的。

提高地价之谜

1867年3月,俄美双方“谈判”已接近尾声,不久即可正式签约。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美方代表国务秘书休阿尔德对条约的第六条款作了改动,出现了720万美元的数目,而原定地价是 500万美元!斯捷克利男爵欣喜若狂,立即报告沙俄政府。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于1867年3月26日发给男爵一份密电:“皇上准予以700万美元之价出售并签约……尽量争取近期收到钱,如果可能,把款转入伦敦巴林银行。”

1867年3月29日深夜至次日凌晨,美国务秘书休阿尔德和俄驻美公使斯捷克利在条约上正式签字。签约后美方不等国会批准拨款,不承担任何义务,就立即得到了阿拉斯加。美国政府的国务秘书不同意在伦敦付款。他有心参与这场财务勾当。他知道,伦敦的巴林银行有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私人账户,而俄罗斯国库的钱是存在“英格兰”银行的。

地价增值无疑给了俄方代表斯捷克利吹嘘自己的资本。他说自己在谈判中成功地讨价,并由于他的工作,“某些有影响的美国人物”帮了大忙。他认为地价增值的220万美元中应有他一份。可彼得堡并不这样认为,沙皇除授予勋章以外,只奖给他2.5万银卢布。斯捷克利感到十分委屈,在写给外务部的朋友韦斯特曼的信中说:“至于给我的奖金,我想应当更慷慨些……如果皇上不能正确评价其派出使者的贡献的话,那么他就会自己设法拿到其应得的东西。”

说到俄国海军援美一事,1863年夏末的情况是这样的:游弋在北美两岸的俄国海军力量是两个分舰队:大西洋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列索夫斯基指挥,太平洋分舰队由海军上将波波夫指挥。它们曾分别开进纽约港和圣弗兰西斯科港,这是英法两国始料不及的。

对于林肯总统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有秘密协议之说,1939年苏联历史学家马尔金肯定地说:“俄国公布的文件同美国大量的资料都说明当时这种关系,并且证实了关于1861年或1863年派遣分舰队支援北美和俄美之间建立秘密联盟的说法……”

令人生疑的收据

在1990年美国西雅图附近的塔科玛市的一个叫做“沙俄的美洲”的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了一张收据——美国政府收买阿拉斯加后俄国出具的收据。

这张收据使长期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产生许多疑问。条约第六款写道:“在上述规定出让的基础上,美国应在交换批准的条约文本后十个月的期限内在华盛顿国库付给俄方外交代表或者俄国沙皇委派的全权代表720万金美元……”把上述条款同收据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不少问题。条款规定付款地点是华盛顿,收据上则是纽约。收款人也令人生疑。在收据上作为收款人签名的是爱德华·斯捷克利。根据条文他作为俄方代表是可以收受款项的。但有一个情况:条约批准之后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担心在收受款项上出问题,立即把完成此事的全权由外交代表转到财政部,财政部应迅即派出具有相应资信的代表赶赴华盛顿,收取金美元后,亲自监督把金币装上俄国战舰,运到彼得堡后转交国库……如果这么办了,那是万无一失的。可美国展出的“收据”说明财政部未能接手此事,而由外交代表斯捷克利独揽大权。正是他违背美方应付现金金币的规定,毫无异议地收入了720万“格林别克”纸币的支票。“格林别克”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时发行的绿背纸币。它的市面价值大大低于金币。美国支付的“格林别克”支票实际只值540万金美元。男爵的“疏忽”和“宽容”使俄国损失180万金美元。差额留在了美国国库。俄国外交代表从中得到好处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条约规定付款期限为缔约后十个月内,可美国占有阿拉斯加后却迟迟不付款。期限早已逾越,美国国会还在为是否照约支付争论不休,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按照国际惯例,违约一方应承担责任,受到惩罚。可俄国政府对此不置一词。斯捷克利男爵于1868年7月15 日给外务大臣的信中写道:“美国人民对沙皇政府的知恩图报和宽宏大量给予很高的评价,它没有提出抗议,亦未发出怨言,尽管它有权这么做。因为在规定期限内不付清款项,实际就是公然破坏协议。”动听的言词,更加暴露卖国贼的嘴脸。这位外交代表既然如此明白其中道理,为什么当初不在条约里写明违约责任和惩罚条款呢?

1868年8月男爵交给俄罗斯国库一张“720万美元全部收讫”的凭据,并称钱已转入纽约某银行,可据该银行向美国国会作证时确认汇入银行的钱只有703.5万美元。不用说,16.5万美元已装进外交代表的腰包。

这位男爵的最后命运像个谜。1869年5月,他写信给外务部的友人,说希望得到两年的休假,信中充满了恐惧和忧伤。一个把手伸进皇上口袋里(应当说是老百姓的饭碗里!)的人会有什么下场呢?终于斯捷克利男爵失踪了,在俄国失去了他的踪迹,在国外也找不到他…


释然155917579

匹夫何罪?怀𤩹其罪。俄国人自翻过乌拉尔山后,世界仿佛没有尽头,抢地抢到手软。西伯利亚不说了,居然一路抢到北美。然而地抢得太多,心中也难免有些罪恶感。阿拉斯加?真太远了!虽是一块宝地,将来怎么办?迟早要让别人眼红。不如趁别人还没注意,再做一笔买卖,用别人的土地,再捞它一笔。况且貂也捕得差不多了,720万美元,能买多少貂皮啊!

反观美国,开始觉得这笔交易有些吃亏。后来发现占大便宜了,心里也有些忐忑。毕竟俄国人的土地,肯轻易让给别人吗?

时间一晃到了二战,俄国人被德国打得不要不要的,差点亡国。这时美国觉得还情的机会来了,全力支援苏联,光汽车就给了几十万辆。

按说,美国在关键时候全力支持苏联,战后苏联为什么并不感恩戴德,反而跟美国作对呢?原来就因为阿拉斯加。俄国人觉得当初的买卖吃大亏了,你补偿点是应该的;而美国人觉得720万美元就拿这么一大块地,真太不好意思了。何况美元已经贬值,彼此心照不宣。

阿拉斯加就这样成为美俄关系的一个"情结"。现在,他们觉得恩怨己了,彼此两不相欠,该干啥干啥了。

以上系本人戏说,不足为凭。


波涛拍岸4

是美國位於北美洲最西北端的聯邦州,州以東與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相鄰,最西端位於阿圖島,並與俄羅斯在白令海峽以西有一海上邊界。以北有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是北冰洋最南的部分。太平洋位於其南側和西南側。此州也是美國最大的州,也是第7大行政區劃。另外,阿拉斯加州也是人口第3少和最稀疏的州份。然而阿拉斯加仍然是北美洲北緯60度線以北人口最多的領土,其人口(根據2015年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有738,432人[4])比加拿大北部及格陵蘭的總和還要多四倍餘。阿拉斯加州接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安克拉治都會區。阿拉斯加州經濟分別由漁業、天然氣和石油工業壟斷,該州有許多此類資源。軍事基地和旅遊業也貢獻了一定部分的阿拉斯加州經濟。


面積全美第1名 - 總計1,717,856平方公里 - 寬3,639公里 - 長2,285公里 - 水域百分比13.77

緯度51°20'N-71°50'N - 經度130°W-172°E

人口全美第48名 - 總計741,894(2016年估計)[1] - 密度0.49/平方公里全美第50名


FriedrichWang

美国在北极圈附近最大的一块飞地阿拉斯加面积170多万平方公里,19世纪中叶沙俄以720万美元贱卖给美国,如今那里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又有北极的军事战略意义,美国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和布置防导系统,成为对抗俄罗斯的桥头堡。不过当时贱卖是有原因的。

沙俄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以及保住黑海的出海口,在西边与英法等同盟打克里米亚战争,但是沙俄政府政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库吃紧,又考虑到英军可能从加拿大入侵沙俄,腹背受敌,既补充了军费,又能靠美国挡住英军的西进,一举两得。


嘟铈滺嘫

1、19世纪初,俄罗斯跨过了白令海峡,入侵阿拉斯加,赶走了原住民印地安人,从此面积达171方平方公里,比占我国面积1/6的新疆还大的阿拉斯加成为了俄罗斯的固有领土。 2、1855年前后,俄罗斯在克什米亚战争中失利,沙俄惧怕英法从其领地上发动战争,侵入阿拉斯加,进而侵犯俄罗斯在亚洲领土,俄罗斯更千方百计动员说服美利坚合众国,愿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将阿拉斯加转让给美国,1856年,俄美双方莶订了以720万美元价格,美国支付后,阿拉斯加成为了美国的领土。沙俄再也不必担心英国从加拿大方向侵犯沙俄主权。沙俄的目的很明显,一石二鸟…


留研

原因就在于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自神圣同盟建立以来,不得不抑制自己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中东的扩张。因此,向奥斯曼帝国方向扩张成为它的又一个扩张重点。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土耳其的(扩张)野心,他多次表示“土耳其应该死去,而且一定会死去!”剩下的就是如何协调各方立场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沙皇一度与英国接近,但英国认为沙皇贪得无厌,企图独占奥斯曼帝国的广大的领土和属地,因此一直小心应对。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公然站在了俄国的对立面,这使得俄国非常担心地处偏远的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国趁机夺走,于是提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之后的1867年4月9日,美、俄双方同意以720万美元(相当于2003年的9千万美元)成交。土地合约的生效日期是1867年10月18日,这笔土地交易成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一笔,且平均单价每英亩才二分钱。


可爱的差等生

如果再次爆发战争,俄国担心自己没有实力保护阿拉斯加,拥有加拿大的英国会一分钱不付抢走这片土地。同时,因为筹措废除奴隶制的改革资金,沙皇以5%的利息,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借了1500万英镑。但是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沙皇资金短缺,能大笔生钱的,似乎只有阿拉斯加。于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定出售阿拉斯加。

他当然极不希望英国来投标购买,因而找到英国的对手美国。内战爆发前,美国政府就有意通过购买或交换扩大国土面积,如当时正在谈判的有从西班牙手中购买古巴,从墨西哥购买加兹登。

南北战争结束后,因为缺乏海外基地,美国海军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早已是美国国务卿的苏华德认为,从别国手中购买土地,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美国和俄国,在领土问题上一拍即合。

苏华德最早的出价是500万美元,最后双方以720万美元达成协议。当时的阿拉斯加,虽然面积辽阔,但严寒的气候不受美国人待见,除了可以独占皮毛贸易,似乎也没有别的好处,因此媒体和大众都极力反对这桩生意。

不少报纸评论称,纳税人的钱,被白白地扔给北极熊了。他们称这一事件为“苏华德的蠢事”,称阿拉斯加不过是“苏华德的冷藏库”。即便有支持者,也是因为觉得维持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以牵制英国,非常重要,所以购买阿拉斯加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后世评价苏华德8年国务卿生涯最辉煌的成就,是力主买下了阿拉斯加。美国国旗在阿拉斯加升起不到30年,这里发现大量金矿。20世纪,在这片极寒之地又发现了大储量的天然气和石油。

如今,阿拉斯加每年出产的石油和天然气,占全美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另据勘测,阿拉斯加地下有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一项100多年前的买卖,至今让美国受益无穷。


世界真的很大

阿拉斯加州(State of Alaska)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该州拥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脉中的17座,6194米的麦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世界上大多数活动冰川在阿州境内,其中最大的马拉斯皮纳冰川流域面积为5703km2。[1]

州面积1,717,854km2,占全国面积的20%,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东南部与中南部为温带气候,全年气温约0℃~15℃;内陆为大陆型气候,夏季极昼时可达26℃,冬季极夜时可达-15℃;西部与西南部受洋流影响,寒冷风大;北极圈内为极地气候,气温全年处于零下。[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