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處理朝鮮越境:逼朝鮮官員自殺 處罰朝鮮國王

康熙24年,朝鮮咸鏡道、平安道邊民數十人結夥持械越境採參時,在鴨綠江三道溝一帶,同奉皇命畫輿圖的清朝官兵發生衝突,清朝駐防協領勒楚數人中彈受傷,朝鮮人1名中箭而死,數名受傷。

這次衝突的規模很小,雙方的傷亡也很少,卻引發了康熙皇帝的強烈反應。

康熙處理朝鮮越境:逼朝鮮官員自殺  處罰朝鮮國王

清廷接到事件報告後,立刻由禮部發文,責成朝鮮政府迅速將人犯捉拿歸案,等候北京派人審訊。隨後,清廷下發敕書,以皇帝的名義通告朝鮮,上國將派遣查使,也就是專案組和朝鮮國王一起審訊犯人和該管的地方官。

康熙的敕書點名要追究朝鮮國王平日裡疏忽邊防的罪責,並要“專案組”察議國王。這一處理,在以往的邊民越界事件中,非常罕見。往往是清朝禮部諮文提出“察議”國王,再建議皇帝加恩“免議”。

朝鮮為了趕在查使到來之前捉拿犯人,任命兩名文官為按核使前往西北兩道,同當地監、兵使一同搜查犯人。同時,發佈告示對捕告者予以重賞,規定公私賤、官奴婢免賤並免兵役,良人升為堂上,出身升堂上後授以實職。由於朝鮮在西北兩道大肆搜捕犯人,對沿江一帶造成非常大的騷動。據咸鏡監司狀啟,“以犯越人事辭連逮捕者前後相續,邊氓驚擾,鳥竄魚駭,不可不開諭安集”。前後因這起事件被捕入獄的達數百人,被押送到漢城的近百人。除此之外,犯人越江處地方官和原籍地方官,如三水郡守、仁次外兵房軍官、甲山府使,以及惠山、雲寵、同仁等各鎮堡的萬戶、僉使、權管等,均被押送到漢城。另有咸興判官、熙川郡守、寧邊府使、江界府使,加上咸鏡、平安兩道監、兵使等,令其到漢城受審。也有些地方官畏罪自殺,如默認數十人越江採參的厚州軍官、土兵及僉使先後自殺。

康熙處理朝鮮越境:逼朝鮮官員自殺  處罰朝鮮國王

朝鮮君臣對這些動靜並不在乎,他們更關心的是國王會不會“奉旨受辱”,乾脆採取了拖字訣,先是以國王患病為由,要求免除郊迎禮,這又是什麼呢?原來明清時期,朝鮮作為排名第一的藩屬國,在上國派“天使”來到漢城城西的迎恩門時,要紮結彩黃帳殿,設黃屋、龍亭、香亭於帳殿正中,鼓樂齊鳴,國王穿全套朝服率宗親、百官在迎恩門內向“天使”鞠躬迎候。

待將敕書供奉龍亭之後,國王才可與“天使”一同穿過迎恩門到王宮完成迎接大典。這就是全套的郊迎禮。

怕當眾捱罵,國王託病拖沒了郊迎禮,朝鮮君臣又到“慕華館”勾兌國王不參加“會審”,其中花了多少錢賄賂咱無從知曉,只知道清朝使臣堅持要求,審訊的最後一天,國王一定要出現。畢竟康熙皇帝有明文要求,再打馬虎眼,就是拿自己腦袋開玩笑了。

朝鮮肅宗李焞雖然不情願出場,對於犯人的定罪主張卻非常堅決,提議施放鳥槍的6名主犯處斬、妻子為奴;其他越境者19人處死;地方官分別處以革職流二千里、降等二級或五級,清使滿意之餘,要求國王擬定一份“謝罪書”上交康熙皇帝。

朝鮮肅宗李焞雖然不情願出場,對於犯人的定罪主張卻非常堅決,提議施放鳥槍的6名主犯處斬、妻子為奴;其他越境者19人處死;地方官分別處以革職流二千里、降等二級或五級,清使滿意之餘,要求國王擬定一份“謝罪書”上交康熙皇帝。

康熙處理朝鮮越境:逼朝鮮官員自殺  處罰朝鮮國王

朝鮮的大臣們很給力,覺得國王寫這個東西像供狀,太丟臉,請求處罰他們個人以換取國王的面子,清使退而求其次,允許國王口頭謝罪。

事情至此幾無大礙,朝鮮朝臣也大多認為萬幸,因為國王沒有受到太大汙辱。但是緊接著卻一波三折。清廷還勒令朝鮮國王罰銀2萬兩,朝鮮右議政(相當於右丞相)鄭載嵩為首的三使臣上書抗辯處理過重,遭到清朝禮部的迎頭痛擊。

第二年的清朝禮部諮文,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歷數朝鮮的諸多“罪狀”,直斥朝鮮“主弱臣強”,並將三使臣抓捕後,押送朝鮮要求重處。朝鮮君臣的莫大羞辱。國王指出這是丙子亂(1636年,清軍12萬攻入朝鮮,逼其稱臣)以來從未有過的汙辱。

但侮辱也得乖乖受了,施放鳥槍的主犯6人仍被處斬,其他越境者流配邊地,國王被罰銀二萬兩,鄭載嵩等三使臣降等四級仍可調用。另外,朝鮮四起謝罪、謝恩方物照樣發回,充做來年冬至方物,並規定不準再送謝罪方物。

清朝對朝鮮君臣反覆打臉,總體來說,處理的是嚴厲的,冒犯清朝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