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也是英雄:汪精衛冒死刺殺清朝的攝政王 後成最大漢奸

汪精衛的人生非常諷刺,少年時是英雄,冒死刺殺清朝的攝政王,三十年後卻成了賣國賊,可笑可悲地維護自己的尊嚴,被日本人無情地耍弄。

1910年4月23日,汪精衛等刺殺攝政王載灃未遂,震動全國。自鎮南關、河口諸役失敗後,同盟會情緒日漸消沉。汪精衛悲憤欲絕,想以一死來激勵革命。於是邀黃樹中、喻培倫、黎仲實等前往北京從事暗殺。他本是要刺殺剛登基的小皇帝溥儀的,因為無從下手,選擇了溥儀的父親攝政王。他寫信給胡漢民說:“此行無論事之成否,皆必無生還之望。”“弟雖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他們在琉璃廠開設守真影相館以為掩護,並在東北園租賃一屋,作為集合同志的場地。最初擬炸慶王奕匡和從歐洲考察海陸軍當日歸國的貝勒載洵、載濤,均未得手。便決定炸攝政王載灃。為了加大炸力,在騾馬市大街鴻太永鐵鋪鑄造一個可盛四五十磅炸藥的“鐵西瓜”。

4月2日夜,黃樹中、喻培倫在什剎海附近的銀錠橋下埋設炸彈,被發覺。16日,警廳逮捕黃樹中和汪精衛。審訊中,汪精衛寫了長達數千言的供詞,聲稱“立憲不可望”,“欲達民主之目的,舍與政府死戰之外,實無他法”。

曾經也是英雄:汪精衛冒死刺殺清朝的攝政王  後成最大漢奸

載灃本擬處死汪、黃,同盟會員程家檉正在肅王善耆府中任家庭教師,他對善耆說:“國家如殺汪、黃,則此後黨禍日夕相尋,非朝廷之福。”善音便從中勸說。4月29日,清廷下令將汪、黃交法部永遠監禁。

那時的汪精衛何等英豪狂傲,他不僅寫下這篇傑作,而且日日囚中吟詩高歌,其中不乏傑作連連。請看這首《中夜不寐偶成》:飄然御風遊名山,吐吒嵐翠陵孱顏。又隨明月墮東海,吹噓綠水生波瀾。海山蒼蒼自千古,我於其間歌且舞。醒來倚枕尚茫然,不識此身在何處。三更秋蟲聲在壁,泣露欷風自啾唧。群鼾相和如吹竽,斷魂欲啼悽復咽。舊遊如夢亦迢迢,半敕寒燈影自搖。西風羸馬燕臺暗,細雨危檣瘴海遙。

一度陷入分裂的同盟會為了營救汪精衛又團結起來了,各地組織都在行動;袁世凱掌權後大赦天下,汪精衛出獄。

汪精衛是幸運的,大難不死,但他的人生何其諷刺,這樣一個捨生忘死的熱血少年,後來居然成為了遺臭萬年的大漢奸,做了日本人扶持下的傀儡政府首腦,在1943年曾到“滿洲國”的偽都長春拜見了一次“康德皇帝”溥儀,構成中國最具諷刺性的一次歷史會面。

曾經也是英雄:汪精衛冒死刺殺清朝的攝政王  後成最大漢奸

汪精衛還在維護自己和偽滿洲政府可笑的尊嚴。日本人導演了一出“大東亞共榮”的片段,汪精衛和日本人在為會見的禮儀發生很大矛盾,汪精衛堅持一定要以兩國元首禮相見,而日本人嗾使溥儀堅持以宋朝禮見。這樣,汪精衛成了朝拜,他堅稱不可。雙方反覆爭論,最後由日本人斡旋,採用西禮,同意汪精衛入宮和溥儀互相握手,互相致意,雙方達成協議。但是當汪精衛走進偽滿洲國皇宮,事情突然發生變化,只見溥儀立上方,讓汪等人站在下方,站好後,邊上侍衛官高呼“一鞠躬”。事已至此,汪猝不及防,勉強行禮,三鞠躬畢而溥儀不答,汪等禮畢,溥儀始與握手。當天汪精衛還寓,痛哭不已。

當年“引刀成一快”的“少年頭”,如今頭顱低得那樣卑微,英雄氣短,走狗落魄。

從長春途經北平,北平偽華北政府請汪精衛在中南海居仁堂演說,汪精衛上臺後久不發語,半天才說出話:“那年我在被清朝逮捕入獄後,有人問我中國何時能好,我說在三十年後,我想今日在座可能也要問,我還是如此答。”說著淚水順臉頰而下。此淚何解?用汪精衛在臨死前寫的一首《自嘲》遺詩來說就是:“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曾經也是英雄:汪精衛冒死刺殺清朝的攝政王  後成最大漢奸

世人多嘆汪精衛,嘆其才,嘆其貌,嘆其雄,嘆其奸,曾經的英雄,後來的走狗,汪精衛自己回顧一生,也感到荒唐可笑,想起曾經一心為國的熱血日子,泣涕漣漣,可惜歲月無回頭路,他最終遺臭萬年的日本走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