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陵墓为什么都不气派?

生猛历史

宋陵,又称北宋皇陵,集中安葬于河南巩义市,先后营建7位皇帝陵,22位皇后陵以及近千座宗室和名将勋臣墓。宋陵占地面积达156平方公里,是我国三大皇家陵墓群之一。

宋陵分布图:

宋陵规模宏大,其规制不亚于明清皇陵,只是相对于以山为陵的唐朝皇陵而言,气势有所不足。

但是总体而言,宋陵可谓是皇家气派十足,绝不是谣传的很是寒酸。要知道,宋朝可是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远超汉唐。所以宋朝有足够的财政修筑皇陵。

宋真宗永定陵:



宋仁宗永昭陵:


宋仁宗永昭陵根据考古遗址和历史记载,按照宋代《营造法式》已经恢复地面建筑,一派皇家风范,规模气势不言而喻。

永昭陵:

永昭陵宮城南神门:

永昭陵宮城西神门以及神墙:

宋陵各个帝陵建筑布局基本一致,有皇帝陵、皇后陵下宫三部分组成。其中皇帝皇后都是单独设陵,皇后陵位于帝陵西北,和皇帝陵一样都是有鹊门、乳门、神道和宮城组成。单个皇陵兆域占地多达4000多亩。

宋陵布局图:



宋太祖永昌陵复原图:



对比汉、明、清帝陵额规模,宋陵丝毫不逊色。只是因为历史的缘故,宋陵地面建筑已经遭到破坏。加上宣传力度和保护有所欠缺,目前宋陵的美誉度受到影响。

宋陵地面保存了大量神道石刻,多达900多件,为历代帝王陵墓所仅见。






宋陵地宫根据记载,大多位于地下20-30多米深,规模宏大,顶部绘有天象图,四周雕刻宫殿楼台等帝后生活场景。其地宫建筑格局可以参考已经考古开发的宋陵陪葬墓周王墓(七岁而亡)的地宫。可以想象,一个7岁孩子的墓都修的如此精美宏大,那皇帝、皇后陵墓地宫的规模简直不可想象。



只有亲身走近宋陵,亲眼看过宋陵,你才有资格评价宋陵。宋陵的气势、规模是完全可以和明清皇陵相提并论。


河洛源

在中国历史上,普通人都将死看为最重要的事情,每一个皇帝刚刚上任第一件事几乎都是要开始修自己的陵墓,修几十年都属于正常,他们只是想在自己死后继续享受这些,因为古人比较迷信他们相信这些在阴间可以继续用。

似乎纵观历史,只有宋朝的皇帝陵墓非常的简单,甚至很多就是个小土堆,显的非常寒酸,要知道宋朝时期经济其实很发达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是经济没问题,皇帝的陵墓绝对是修的非常气派和奢侈,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宋朝皇帝的陵墓不气派呢?

如果仅仅看外观的话,宋朝的皇陵甚至不能用陵来形容。宋朝时期皇帝们都提倡薄葬,并且也废除了殉葬制度,皇帝们比较仁慈,不想大兴土木,因此非常的简单。话说回来,皇帝的陵墓即使再怎么薄葬,也不可能是个小土堆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宋朝皇帝的墓几乎全部都被盗了个遍,金人南下之后,他们见到宋朝皇帝的墓便挖,有两部史书都曾记载过,金人将宋室皇陵尽数挖掘,并且将皇陵中的棺椁给全部拿了出来,当做喂马的槽子。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一个名为杨琏真迦的和尚,此人非常的喜欢挖帝王之墓,可以说宋朝皇帝的墓全部遭他的毒手,他在元朝统治者的支持之下,四处挖帝王墓,甚至于皇帝的妃子墓也一个都不放过,全部挖了个干净。最为夸张的是,杨琏真迦将宋理宗的尸体挖出之后,不停的羞辱,还将宋理宗的头做成了喝酒的器皿,实在是变态之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宋代是一个颇为富庶的朝代,工商业发达,朝廷财政收入多,百姓生活水平高。然而,在历朝皇帝都爱费大力气修筑帝陵的中国古代,为什么宋代的皇帝陵墓却显得“简陋不堪”呢?

原来,宋代提倡薄葬,不殉葬,也不允许征发大量徭役去修筑帝陵,同时还严格·规定皇帝生前不能兴建陵墓,而且死后七个月内必须下葬。因此,宋代皇帝建墓的时间只有七个月。相比之下,秦始皇陵墓修筑耗时约39年,共征调了70多万民夫!在极为有限的修筑时间内,宋代皇陵规模确实小得多。

北宋帝陵在河南巩县,除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客死漠北外,其余七个皇帝都葬在此处。宋陵筑在平地,坟丘为覆斗式二层陵台,陵台之下就是墓室。陵前献殿称为上宫,下宫建在陵墓的西北方。神道两旁的石像中多了石虎石羊,石人还分出了文臣和武将。与其他朝代的规模宏大、设计复杂的皇帝陵寝相比,宋陵结构可以说是异常简单。



靖康之变后,金军南下。金人掌控下的傀儡政权大齐皇帝刘豫,为了聚敛财富,竟然设立了专门盗墓的“淘沙官”,盗挖、焚毁了北宋诸位皇帝的本就不气派的陵墓。位于会稽的南宋帝陵命运更为悲惨,被一个叫“杨辇真珈”的番僧指挥窃贼大加破坏,盗窃墓中珍宝之外,还把帝陵中的皇帝骸骨胡乱毁弃。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宋代帝皇陵墓,基本就是一些小土堆,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参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