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山河:解誤有誤的《一個國民黨師長的淮海戰役日記》

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王曉華老師寫的《一個國民黨師長的淮海戰役日記》,對國軍第25軍第148師副師長錢卓儼《企大日記》進行了解讀,有幾處比較大的謬誤。

紙上山河:解誤有誤的《一個國民黨師長的淮海戰役日記》

《企大日記》書影

日記原文:

十一月十一日 晴 星期四

剿總原擬令本師開徐州守備飛機場,經查明本師全部士兵不足一個團,且武器不足編制數十分之二,隨後准予免去,復令本師接替宿縣城防,殊不知本師僅有之二三百枝步槍,每枝只有子彈十五粒,如何打仗?高級指揮部如此糊塗,空有勝算……

解讀原文:

國民黨軍第148師在1948年6月時為第148旅,原隸屬整25師,豫東戰役(也稱為黃泛區戰役)受損之後調皖北宿縣地區整補,暫脫離整25師序列,由徐州“剿總”直轄,旅長原為廖靜安,後由劉清昶繼任。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前恢復師番號,隸屬第25軍。師長劉清昶,副師長為錢卓儼。

由11月11日這篇日記,可以從編制角度看出導致國民黨軍隊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軍中大小軍官普遍大喝“兵血”,全軍吃空額的程度已經相當嚴重。日記中,錢卓儼所轄第148師編制萬餘,而實際卻只有千餘人。因戰力不足,實在無法接受軍令去守備徐州機場,只得轉而接替宿縣城防,受津浦路南段“護路司令部中將副司令”兼“宿縣城防司令”張績武指揮。

這個解讀有兩個錯誤:

一148師師長不是劉清昶,是廖敬安。

二148師不是隻有幾百人,二三百枝步槍,每枝只有子彈十五粒。而是10000人,武器裝備齊全精良。日記所述不是當時情況,而是戰前師部的情況,開戰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三個團又調回,和“吃空額,喝兵血”沒有一點關係。

以下數篇文章所述,都可以證明上述內容。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檔案全宗號:七八三《國防部人事命令》

2、國史館《國防部核轉蔣中正報告廖敬安、劉清昶等軍職任免表》

3、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九《整編第二十五師參加重點攻擊魯村的回憶》•武之棻

4、開縣文史資料選輯第一輯《我參加開縣起義經過情形述略》•廖敬安

國軍第148師原為川軍第23集團軍第21軍,抗戰期間與第25軍同屬於第三戰區。抗戰勝利後,第23集團軍縮編為第21軍,第148師劃歸第25軍。1946年6月6日,第25軍改為整編第25師,第148師改編為整編第148旅。轄步兵二團、炮、工、輜重兵各一營,全師約7500員,兵員充足,武器精良。

該師參加了蘇中戰役、鹽城進攻戰、鹽淮地區進攻戰、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等作戰。

1947年7月,整編第148旅少將旅長廖敬安入中央訓練團第二期受訓,結業後滯留揚州未回(不想帶兵打仗)。上校副旅長武之棻率部參加魯中重點進攻作戰,由新泰出發,經蒙陰寨、丈八丘,對魯村部署攻擊。頭一天在魯村以南發生戰鬥,第二天攻佔魯村,以第442團據守,第444團調師直轄機動使用。

此時,旅部接到國防部指示:將成立第二線兵團,各整編師抽調一個整編旅旅部,改為後調旅,負責訓練新兵。整編第148旅旅部奉令調回新泰,不久調揚州訓練新兵,第442團和第444團的官兵分別補充給整編第40旅和整編第108旅,整編第148旅成了空番號。

1948年3月5日,整編第148旅上校副旅長武之棻調任國民政府主席特派上校戰地視察官,錢卓儼任整編第148旅上校副旅長。

紙上山河:解誤有誤的《一個國民黨師長的淮海戰役日記》

8月28日,整編第148旅少將旅長廖敬安因與民革成員接觸,受到共產黨的影響,不願打內戰,想回四川老家。國防部向蔣介石推薦廖敬安調任新7旅少將旅長,整編第25師中將師長黃百韜推薦整編第40旅上校副旅長劉清昶(42歲)調升整編第148旅少將副旅長。

但是,蔣介石沒有同意。批示:(新7旅旅長)應另選。(劉清昶調升)緩。

9月19日,整編第148旅恢復第148師番號(轄三團),廖敬安任少將師長,錢卓儼任上校副師長。22日,廖敬安晉任陸軍少將官位。

9月30日,第148師部隊訓練完畢,奉調安徽宿縣,擔任守備任務,受第7兵團中將司令黃百韜指揮。這時,淮海戰役即將開始,徐州吃緊;黃百韜命令第148師師部和直屬部隊留在宿縣,所屬三團調徐州前線。

廖敬安回憶說:“序戰一開始,黃百韜即將我師三個步兵團調到了徐州前線,令我率師直屬部隊約三四百人守宿縣,想借解放軍之手消滅我們那支雜牌部隊。我手頭無兵,守戰不能。”


宿縣(今安徽省宿州市)位於徐蚌線的中點,北距徐州75公里,南距蚌埠90公里,是歷史悠久的古城,有“南徐州”之稱,正扼徐州、蚌埠之間南北要衝,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宿縣城不單是皖北交通樞紐,還是徐州“剿總”的重要補給基地,存有大量武器、彈藥、被服、裝具等軍需物資,一旦丟失,將陷徐州於狐立無援的絕地。

為保宿縣萬無一失,蔣介石增兵遣將,派津浦鐵路護路司令部中將副司令張績武親自坐鎮嚴加防守。守軍有第25軍第148師三個團及交通警察第16總隊和第2總隊第3大隊(共四個大隊)、第7裝甲汽車營一個連、第12軍新兵團、第58軍留守處、第181師留守處一個步兵支隊,聯勤倉庫庫管、團管區、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計14070人。宿縣城防防禦組織嚴密,工事異常堅固,外圍據點環環相扣,公路鐵路上有裝甲車、鐵甲列車晝夜巡邏。

11月2日,陳毅、鄧小平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和劉伯承,打算攻佔宿縣、徐州中間地區。11月3日,劉伯承覆電陳毅、鄧小平同意作戰計劃。

11月15日凌晨,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開始攻擊,於十七時總攻城垣。守軍憑藉又高又厚的城牆,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和堅固的防禦工事,負隅頑抗。第三縱隊以連續爆破作業炸開城牆,突入城內,戰至次日三時全殲守敵,攻佔了宿縣縣城,俘虜津浦路中將護路司令兼宿縣最高指揮張績武,繳獲大批軍需物資。

與此同時,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兩廣縱隊及豫皖蘇獨立旅等地方部隊佔領了蚌埠以北的固鎮,破壞了津浦路曹村至固鎮近百公里鐵路,控制了鐵路及沿線兩側地區。

紙上山河:解誤有誤的《一個國民黨師長的淮海戰役日記》

11月25日,交通警察第一總局局長兼軍法執行部主任周偉龍中將從明光,向蔣介石電稱:

(一)宿縣戰役我交警除第16總隊長劉真英、副參謀長諶先耀率少數官兵衝出重圍輾轉返部外。護路副司令張績武、參謀處長韋編均被俘。

(二)是役苦戰四晝夜,計斃匪七千餘。我死傷官兵二千餘,失蹤官兵千餘,脫險歸來者六百餘。呈閱,已分報顧總長。

宿縣西於16/11陷匪,我守城部隊計有148D(廖敬安—系後調旅改成)及交警16總隊、交2總隊之第三大隊、平射炮隊、裝甲汽車一連、鐵甲列車一中隊等。據匪廣播,我被俘者為一萬二千五百七十人——謹注。

由此可以看出:

(一)第148師師長是廖敬安。

(二)俘虜12570人,死傷2000餘人,失蹤1000餘人,逃出600餘人。合計約:16000餘人。

如果第148師只有幾百人,哪來那麼多俘虜?前面四張表就說明第148師是完整齊備的,但是,為什麼不堪一擊呢?首先,師長受民革和南京地下黨影響,不想打。第二,都是新兵,缺乏作戰經驗,戰鬥力弱,不過還是堅持了兩天,沒有輕易投降,解放軍打的也不容易。

所以說:王曉華老師的解讀,是沒有經過認真考證,是嚴重的誤解,特此提出商榷。

馬民康

二O一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於江蘇徐州寶月樓書齋

感謝好友胡博、孫仲卿先生提供的信息資料和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