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在影片《大決戰·淮海戰役》裡,當一群國民黨軍將領得知徐州“剿總”司令官由劉峙擔任的時候,他們紛紛發出感慨:徐州作為南京的門戶,即使不找一隻虎,至少也要找一條狗把守,蔣介石最後怎麼會選一隻豬?這裡的豬是指國民黨軍中人稱“福將”的劉峙。可見,劉峙的軍事能力在當時國民黨軍內部不被認可。

為確保徐州,蔣介石調兵遣將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結束後,徐州“剿總”劉峙集團開始收縮兵力,至10月底,其約60萬人的兵力,分佈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和津浦兩條鐵路線上,企圖阻止我軍南下。1948年10月11日,毛澤東提出了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要求華東野戰軍,第一步集中兵力殲滅第七兵團(兵團司令黃百韜),完成中間突破;第二步殲滅海州、連雲港地區之敵;第三步在兩淮地區作戰。同時,要求中原野戰軍主力部署攻擊隴海路鄭(州)徐(州)段,牽制第16兵團(兵團司令孫元良),配合華東野戰軍作戰。

10月20日,中原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發起鄭州戰役,殲敵萬餘人,鄭州、開封很快解放。根據敵情變化,11月1日,中央軍委確定由陳毅、鄧小平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這樣,我軍能夠參戰的部隊有華東野戰軍十五個步兵縱隊、一個特種兵縱隊,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加上地方部隊,共計60多萬人。

1948年11月2日,遼瀋戰役結束後,蔣介石決定將劉峙集團主力收縮到津浦鐵路徐(州)蚌(埠)段兩側守備,企圖以徐蚌段為軸心,各機動兵團分佈在該段兩側地區,以攻勢防禦阻擊我軍南下,必要時撤到淮南,確保南京,並於11月6日按此計劃調整部署。

中央軍委決定組成

淮海戰役總前委

華東野戰軍按計劃於11月6日夜間發起淮海戰役,各部隊向預定目標開進,發現敵人正在收縮,當即轉入追擊。11月8日,敵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張克俠、何基灃(兩人均為中共地下黨員)率三個半師2.3萬餘名國民黨官兵起義,為我軍打開了進攻國民黨徐州“剿總”部隊的通道。隨後,我山東兵團順利地南渡運河,直逼徐州以東地區。劉峙發現我軍多路向徐州逼近,十分恐慌,當即改變原來撤至徐蚌兩側的計劃,星夜向徐州集中,企圖堅守徐州。同時,蔣介石決定調杜聿明回徐州“剿總”任副總司令,並讓李延年率軍向宿縣推進,並擔任固鎮、宿縣之間的守備。

中央軍委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於11月9日夜間,要求華東、中原野戰軍“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定下了全殲敵劉峙集團于徐州地區的決心。11月15日夜,中原野戰軍攻佔宿縣,殲敵一個師,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黨中央考慮到此役是南線空前的大戰役,戰役如果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因此,16日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為常委,鄧小平為書記,統籌華東、中原及冀魯地區前後方的一切事宜。

11月12日,我軍對敵第七兵團展開猛攻,22日全殲第七兵團,兵團司令黃百韜自殺。敵第七兵團被殲後,蔣介石一面令劉峙到蚌埠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兵放棄徐州,繞道永城南下,企圖側擊我中原野戰軍,解第十二兵團(兵團司令黃維)之圍後共同南逃。毛澤東早有預見,指示華東野戰軍預作準備。11月30日,徐州杜聿明集團約30萬人向永城方向逃竄,我華東野戰軍全力追擊,將其全部包圍。敵第十六兵團自行突圍,被我軍消滅。

我軍同時包圍了敵兩個集團,蚌埠之敵仍企圖北上救援。總前委採取了“吃一個(黃維),挾一個(杜聿明),看一個(李延年、劉汝明)”的方針,以中原野戰軍六個縱隊及華東野戰軍一個縱隊阻擊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敵,以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為總預備隊。12日,我軍對敵第十二兵團發起總攻,15日將敵全殲,生俘黃維。敵軍北援被阻,當獲悉第十二兵團被殲後,連夜逃回蚌埠。

此時,平津戰役已經展開,為了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中央軍委決定對杜聿明集團暫緩攻擊,淮海前線全軍進行戰場休整,並對敵軍開展政治攻勢,做好攻擊準備。12月17日,毛澤東寫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但杜聿明等拒絕投降。我軍遂於1949年1月6日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至10日將敵全殲,生俘杜聿明。至此,淮海戰役結束。

政治及軍事意義

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軍先後投入7個兵團、兩個綏靖區,34個軍,86個師,共約80萬人,出動飛機2957架次。淮海戰役的失利,軍事上使蔣介石在南線的精銳主力損失殆盡,尤其是嫡系部隊中的骨幹——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和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全軍覆沒,其中包括“五大主力”中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從而也就失去了蔣介石賴以支持戰爭的中堅力量。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為解放軍所控制,江北只剩一個重要城市安慶在國民黨軍控制下,解放軍已直逼長江,下一步攻擊矛頭直指蔣介石統治的核心地區——江浙滬地區。就全國戰局而言,遼瀋、淮海戰役後,國民黨軍五大戰略集團中,最強大的戰略集團徐州集團和東北集團已不復存在,華北集團也危在旦夕,尚存的華中、西安兩大集團,在解放軍的不斷打擊下,也受到很大削弱;新組建的“寧滬杭湯恩伯集團”,實力很弱。以上四個集團已構不成主力集團。

淮海戰役的意義正如毛澤東在1949年1月14日發表的《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關於時局的聲明》中所說:“現在,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數量上士氣上和裝備上均優於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至此,中國人民才開始吐了一口氣。現在,情況已非常明顯,只要人民解放軍向著殘餘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的攻擊,全部國民黨反動統治機構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滅。”

當淮海戰役勝利的喜訊傳到莫斯科後,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情不自禁地說:“60萬勝80萬,這不僅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奇蹟,也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摘自七一網/《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