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最近都在说英雄,萨沙就写一写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英雄。系列文章从古至今,排名不分先后,全部都是军事将领。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李牧大将军是赵国的名将,也是历史上第1个大胜特胜的外战名将。李牧有廉颇的作战经验,更是战术大师、谋略大师,创造了步兵对骑兵最为辉煌的战绩。入侵的10万匈奴骑兵,被李牧一战几乎全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听萨沙说一说吧。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记载比较落后,李牧早年的经历一概不知。我们仅仅知道他是赵国人,职业军人家族出生。

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竟然还是个残疾人。

历史记载,李牧不知是天生疾病还是后天受伤,他的手臂比常人要短,还不能伸直,对于军事作战来说就是废人了。

好在,打仗并不是只靠体力,还要靠脑子。

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李牧恰恰是有勇有谋的优秀战将!

李牧所在的时代并不好!成年以后,李牧所在的赵国已经穷途末路。

经过长平之战的惨败,赵国损失55万战士,差点亡国灭种,元气大伤,无力和秦国抗衡。

好在战国还有其他的强国,牵制秦国。况且秦国在长平也损失20万,一时半会无力打垮赵国。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在南方战事平稳之时,赵国北方却有大麻烦。

在北方的蒙古高原上,生活着3大强悍的游牧民族:月氏、东胡、匈奴,另外还有襜褴、林胡等较小的部落。

月氏距离赵国较远,尚且不构成威胁,其余4个民族则不断入侵骚扰。

这4个民族中,又以后起之秀匈奴最为强大。

蒙古高原夏天酷热、冬天极寒,温度可以达到零下40多度。草原全年降水极少,甚至低于以干旱著称的陕北黄土高原。这里,山地崎岖,戈壁、沙漠纵横!

这样的地区,对于中国这种农耕民族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根本无法进行农业种植。

这里却成为强悍游牧民族的舞台。

无数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不断的迁移。

在蒙古高原上,一切均是弱肉强食,强者生存,杀戮弱者,抢走他们的妻子和牲畜。在这里,任何文明是毫无意义的,有的只是各种残酷的厮杀,谁更野蛮谁就是赢家。

就像电影《角斗士》中,那个会6国语言的作家上了角斗场,唯一能做的就是用6种声音尖叫。

自建国开始,赵国就不断和林胡、襜褴等胡人作战,曾经多次吃过胡人骑兵的大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说白了就是被胡人逼迫,不得已而为之。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到了李牧时代,随着匈奴的崛起,北方的外患更为严重。

同最多出动数千兵力的襜褴、林胡不同,匈奴、东胡的部落众多,实力强大,甚至出现了拥兵万人的超大部落。

匈奴骑兵骁勇善战,机动灵活,善于骑射,利用战国陷入战乱的良机屡屡入侵,一次就能出动骑兵数万。

一时间,赵国北部边境屡屡告急。大量赵军被凶悍的匈奴骑兵杀死,更多的赵国百姓被成群屠杀或者掠走成为奴隶。

同秦国的战事久拖未决,赵国无力对抗匈奴,基本只能以被动的防御为主。

这几十年来,至少有几十万人死于匈奴人的屠刀之下,无数赵国妇女被掠走成为泄欲和生育工具,还有很多赵人沦为匈奴的奴隶,永世不得超生。

当李牧奉命驻守代郡(河北省蔚县)、雁门郡(山西省右玉县)时,面临的是一个惊人的烂摊子。

匈奴骑兵早已肆无忌惮,随意进出雁门,杀入山西腹地。

赵人的活动基本完全陷于城池之内,出了城池就是地狱般的场面。匈奴骑兵随时可能入侵骚扰,杀死男人和儿童,掠走妇女和牲畜。

到处都是累累的白骨,无数的良田被放弃,这里的老百姓一日数惊。

匈奴骑兵凶恶善战,赵军和他们交战鲜有胜利,长此以往出现了恐慌情绪。很多赵军看到匈奴战马就不敢应战,一味逃走。

李牧上任以后,仔细分析了战局,认为匈奴确实很难对付。

相比赵军,匈奴人有着几个巨大的优势。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第一是机动性。

匈奴人基本都是骑兵,一人一马或者数马。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精于骑术。匈奴骑兵一天走的路程,以步兵为主的赵军三天也追不上。

机动性的优势,决定了匈奴骑兵几乎立于不败之地。打得赢,匈奴骑兵立即聚拢起来,痛击赵军步兵。即便打不过,匈奴骑兵也可以高速撤退、分散撤退,赵军步兵根本就追不上,也拦不住。所以,赵军同匈奴作战的少许胜仗,却杀不了多少匈奴人,于事无补。今天匈奴人退走了,明天就又杀回来。

第二是骑射。

在没有马镫的时代,匈奴骑兵主要依靠骑射作战。从儿童时期,匈奴人就开始用小弓箭射杀草原老鼠和小鸟,少年时期则开始射杀兔子和狐狸。成为战士时,他们通常已经有10年以上的弓箭练习,个个都是优秀射手,可以毫不费力的射杀敌人。

而赵军则无法和匈奴相比。那个年代,赵军绝大多是都是普通农民,战斗时才被国家征召。农民只需要耕地,哪里需要训练弓箭。

而弓箭的训练是极为困难的,入门也至少需要1年的专注训练,3年也练不成1个合格的射手。相比人人可以拉弓射箭的匈奴人,赵军弓箭手数量质量都是无法相比的。

于是,在无数战斗中,赵军被匈奴人的骑射杀得落花流水。

一旦赵军弓箭手被压制,赵军步兵基本处于光挨打无法还手的处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后勤。

匈奴骑兵几乎不需要什么后勤。他们的战士能够活到成年,都是经受过残酷自然和战斗考验的强者。对于他们来说,忍饥挨饿是寻常事。匈奴骑兵可以依靠少量干肉和马奶,坚持作战数周时间。而数周时间,足够匈奴骑兵深入赵国腹地再凯旋而归很多次了。

相比匈奴骑兵,赵军步兵则需要持续不断的后勤供应。

步兵行军速度慢,负重大,士兵每天需要一定的粮食。如果粮食断绝,赵军步兵可没有马奶喝,坚持数日就会全军崩溃。

后勤的限制决定了,赵军无法追赶匈奴骑兵进入北方长城以外,只能在国境附近作战。

这样一来,赵军只能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根本无法摧毁匈奴人的巢穴。

正是因为匈奴骑兵的三个巨大优势,赵军连战连败,北部局势混乱,边境防御大有崩溃的势头。

看来这样发展下去,不用秦军来攻,赵国就会亡于匈奴。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不过,精明李牧也发现了匈奴骑兵的几个弱点。

第一, 没有统一的指挥。

战国时期的匈奴,尚且没有头曼单于和冒顿单于那样的唯一领袖。

匈奴骑兵集团只是各部落的联盟,军事作战均是各单于协调的结果,没有唯一的军事指挥。

各单于都有自己的利益,有限保护自己的部落,很难齐心协力。

这样一来,匈奴骑兵就很容易各自为战,也比较容易中计。

第二, 没有良好的纪律。

长期的国内战争,赵军步兵也是身经百战的强悍部队。

他们拥有良好的纪律,相对优秀的武器。

在和匈奴骑兵正面对抗中,赵军并不落下风,反而更能打硬仗。

这些骑兵可以打顺风战,一旦遭遇重大打击就容易陷入混乱,只顾逃走。

第三, 武器装备落后。

匈奴骑兵是比较落后的,他们大多数没有衣甲,连皮甲也没有,也严重缺乏金属武器,刀剑往往只有半米,弓箭的箭头基本都是骨制。

相反,赵军步兵主力很多装备衣甲,装备各种金属武器,近战的长戈可以达到2米,更有大量金属箭头,甚至还有古代的坦克:战车!

武器装备的优势,让赵军的战斗力大增。

李牧明白了双方的优劣,自然明白应该如何对付匈奴。

想要彻底打垮匈奴,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他的巢穴,彻底歼灭他的主力。

遗憾的是,赵军却办不到。

赵国此时的国力虚弱,虚弱的后勤让赵军不可能实现这个战略。

那么,目前唯一可能歼灭匈奴主力的方法,就是采用战略欺骗,引诱匈奴人深入赵国境内,然后关门打狗,将他们合围歼灭。

这种战略对付有着强将的秦国,很难奏效。但匈奴并没有唯一的领袖,部落之间还有各种矛盾,让他们上当还是完全可能的。

就具体作战来说,赵国想要抵消匈奴人骑射和机动性的优势,赵军必须大量训练弓箭手,同时建立自己的骑兵部队。

正面的对决中,要发挥赵军纪律、武器的优势,彻底压垮匈奴人。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于是,李牧自上任开始,就坚定执行自己的长期战略。

他亲自出马,教授士兵们射箭和骑马,以编组大量的弓箭手和骑兵。训练艰苦又无情,几年后就建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就带兵上,李牧非常体恤部下,每天下令宰牛犒赏士兵,不惜截留当地财政也要让士兵们生活无忧。

长期以往,李牧受到官兵的一致爱戴,官兵士气也非常高昂。

这边,李牧深知人民的支持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李牧下令赵军不得扰民,抢掠民财者斩、奸人妻女者斩、毁民田苗者斩、乱占民间房舍者斩。

在李牧的爱民政策下,赵军和民众相处和谐,民众将赵军视为保护神,全力支持。

对于匈奴人的入侵,李牧巧妙的采用坚守不出的战略。

李牧在北方部署了大量间谍,还设置了大量烽火台,只要发现匈奴骑兵的踪迹就提前报警。

这边,赵军官兵和居民就带着牲畜和财物,全部撤入营垒中!

李牧规定,如果擅自出击应战匈奴,一律斩首。

匈奴人的弓箭不可能攻破坚固的营垒,只能悻悻的空手撤退。

这样几年过去了,匈奴人每次南下都劳而无功,收获极少,无法以战养战壮大自己。

而赵军坚守不出,伤亡轻微。

更重要的是,匈奴人见李牧一味避战,认为他是个懦弱无能的庸将,对他非常轻视。

见李牧每年花费大量军饷练兵,却不敢出战,赵王非常不满。

说起来也是,哪有这样打仗的?你匈奴人敢来,我李牧就敢躲?

恼怒的赵王,终于耐不住性子,将李牧撤换。

新任的将领指挥不了李牧的军队,偶尔几次出兵也无法抓住匈奴人的主力,反而伤亡不小。

几次战斗下来,赵王被迫将李牧派回。

李牧开始拒绝上任,在得到赵王不会干涉用兵后才回到部队。

见李牧回来,赵军士气高涨。

经过几年的训练,李牧已经练成了一支十多万人的强悍精兵,让人望而生畏。

这边,匈奴人还茫然无知,一味认为李牧无能。

南下期间,匈奴非常嚣张,甚至围绕着赵军营垒乱转、表演马术、斩杀捉到的零星战俘、公开奸淫捉到的赵国妇女,对赵军百般羞辱。

此时赵军从上到下群情激奋,发誓要和匈奴决战,保卫国家和人民。

这样一来,赵军如何能够不胜?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见时机已经完全成熟,李牧终于开始了战略决战。

通过潜入匈奴阵营的间谍情报,李牧得知匈奴各部落再次集中起来,又联合东胡和林胡,共计10万骑兵,准备南下再次攻击赵国。

确认情报的准确性以后,李牧开始了作战部署。

战役的关键,在于要将匈奴人引入赵国境内以合围歼灭。这并不容易,为此李牧用尽方法迷惑敌人。

首先,他命令大批牧民驱赶数千牲口在边境放牧。

匈奴骑兵一来,这些牧民奉命丢弃牲畜逃走。匈奴先锋虏获大量牲口,认为此次赵国并没有准备,兴奋之余让余部迅速倾巢而来。

不过,匈奴人终究是马背上的战士,开始还是比较慎重的。先锋部队走走停停,观察赵军是否应战。

在这种情况下,李牧命令数千老弱赵军拦截,许败不许胜。

这数千人刚和匈奴先锋交手,就大败,丢盔弃甲逃走,匈奴人追击斩杀了一通,大获全胜。

由此,本来就极度轻视李牧和赵军的匈奴人,认为赵军又会不战而逃,更是没有任何顾虑。

各部落都急于先一步进入赵国抢夺战利品,不觉放弃谨慎,疯狂抢先南下。

于是, 10万匈奴骑兵,浩浩荡荡、昂首扩胸,杀入赵国境内。

这边,李牧得知匈奴人中计,立即集中了全部精锐主力迎战:战车1300辆,战马13000匹,勇于冲锋陷阵的精锐步兵5万人,善射的弓兵10万人。

这些部队训练多年,战斗力极强,士气更是高涨到极点。

官兵纷纷表示,不需要任何奖赏,也要入侵的残酷敌人决以死战。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于是,匈奴大军首先遭遇了赵军正面的主力。

李牧这么多年来示弱的结果,让匈奴人狂妄到了极点,根本不把赵军放在眼里。匈奴人认为只要全军一次冲击,赵军一定会溃不成军,夹着尾巴乱窜。

数万匈奴骑兵耀武扬威的集结起来,向李牧的正面猛烈冲来。

按照以往的战术,匈奴人冲击到赵军的阵前,立即射出大量的弓箭,通过远程火力先重创赵军。

没想到,此次迎接他们的是赵军10万精锐弓箭手。

这些弓箭手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更有强弓硬弩以及金属箭头,更有甲防御敌人弓箭的衣甲。

双方激烈对射中,匈奴骑兵完全不是对手。

在赵军可怕的箭雨下,匈奴骑兵一片片的被射死。匈奴射过去的箭雨,却软弱无力,动摇不了赵军的阵脚。

匈奴人极为震惊,这是以往多年战争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一下子就懵掉了。

不过,匈奴人毕竟是英勇的战士,。

无奈之下,他们立即转为猛烈的冲锋,试图近距离肉搏,冲散赵军的箭阵。

在没有马镫的当年,骑兵近距离肉搏非常危险,这完全是败中求胜的方法。

没想到,冲锋的匈奴骑兵,却遭遇了1300辆赵军的战车。

这是古代的坦克,赵军战车不可能可以利用车速进行激烈肉搏,上面的弓弩手还可以持续射箭。

战车兵可以站在车辆上挥舞兵器,双脚可以借力,而匈奴骑兵一旦武器打空,往往会落马摔死。战车的长戈可以达到2米,而受技术限制,匈奴骑兵战刀才不过半米长。近战也完全是一边倒!

在赵军战车冲击下,匈奴骑兵远程近程都不是对手,很快溃不成军。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在正面交锋的同时,李牧迅速派出精锐步兵和骑兵进行两翼包抄,切断匈奴人的后路。

这里是赵国境内,赵军对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

1万3000名骑兵首先行动,击溃了匈奴后方殿后的小股部队,一举切断了退路。

稍后,赵军精锐步兵也纷纷赶到,配合骑兵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包围圈。

此时匈奴人才感觉不对,考虑全军撤退。

遗憾的是,匈奴人并没有统一的指挥,数十个部落只能散乱的互相联络,分头向后撤退。

结果,他们很快撞进了李牧的包围圈。

此时匈奴、东胡、林胡各部落已经失去联络,各部如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无论他们撤退到哪里,都会遭遇赵军步兵、骑兵和弓兵的迎头痛击,丢下大片的尸体。

与此同时,李牧指挥部队迅速收拢包围圈,战车、步兵、弓兵、骑兵巧妙配合,四面推进。

此时,匈奴骑兵又体现出自己的弱点。他们毕竟是武装化的牧民,能胜不能败。遭遇毁灭性打击后,匈奴各部落出现了全线的溃散,部落领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部族。匈奴人分为几十股,四处乱窜突围。

于是,下面的战斗成为一场单方面屠杀的歼灭战。

赵军迅速收拢包围圈,数日之内就将匈奴骑兵基本歼灭。

此次匈奴、林胡、东胡被歼灭高达10万之众,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几乎将草原各部落的男性扫掉了一大半。

赵国战场上,到处都是匈奴人的死尸和失去主人乱窜的战马。战国士兵割下匈奴人的首级论功,人头堆成无数小山。

主战场十多公里范围内,泥土几乎都被染成红色!

此战,匈奴、东胡、林胡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随后十多年再没有1骑敢于进入赵国境内。

这边,李牧乘胜追击,先将蔚县以北的襜褴部落全部歼灭;随后,李牧北上大破今天内蒙古东部的东胡残部,后者仓皇向北不毛之地逃窜;余下山西北部的林胡被李牧吓破了胆,单于丢下部落独自逃亡,余部宣布归顺赵国,林胡消亡。

强大汉朝和匈奴鏖战200年,才将匈奴打垮消灭。

而李牧同匈奴只进行了1次大仗,就将匈奴几乎打垮,太牛逼了。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开创了步兵歼灭骑兵重兵集团的先例。

正常来说,以步兵歼灭10万骑兵基本没有可能,李牧却做到了。

李牧创造的这个经典战役,不但前无古人,也是几乎后无来者的。

战国真正的战神就是李牧大将军。

由此,北部战争全部结束,赵国得以击中主力对付南方的秦国。

这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虚弱的赵国根本没有两线作战的实力。

随后的20年,李牧率领赵军对抗秦国,没有一场败仗。其中两次大战役,杀得几十万秦军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这样1个百战百胜的名将,却没有好下场。

公元前229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赵王派遣李牧应战。

面对王翦、李信等三路秦军,李牧毫不畏惧,率领主力对阵。由于秦军多次被李牧大败,王翦等人对李牧深感恐惧,不敢擅自决战,两军陷入对峙。

王翦自知难以打败李牧,建议秦王用其他的办法。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狡诈的秦王立即派人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中伤李牧。

在这种重要关头,昏庸的赵王中了反间计,认为李牧试图投靠秦国。赵王召回李牧,下令让他自裁。

李牧明知道被冤枉,但武德第一位就是忠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于是,李牧毅然用短剑自尽。

李牧身有残疾,手臂不能转弯,短剑怎么都割不到脖子。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牧仍然显示出军人的尊严和强悍。他用嘴咬住短剑的头部,然后猛烈撞击柱子,短剑刺穿头部身亡。

李牧死后仅仅3个月,王翦率领秦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一战歼灭10万匈奴铁骑的李牧:中国10大历史名将系列之一

一个残疾人,戎马三十多年,攻必取,守必固,独立支撑衰弱赵国残局。他北败匈奴,南溃秦军,百战百胜,无往而不利。他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壮哉,李牧大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