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鈳的《雲長》展示中式流行新方向

趙鈳的《雲長》展示中式流行新方向

對於職業歌手而言,實現突破的關鍵前提通常是要找準“發力點”,如此才能夠有效進行辨識度的打造。單純拼努力不是出路,這很可能導致歌手陷入到低水平勤奮的怪圈,只是無謂的投入,不見有效的產出。

最近讓我感受到“發力點”重要性的歌手是趙鈳,這位實力派的唱作型歌手完美演示如何通過“發力點”實現職業生涯的迭代升級。

在固化認知裡,趙鈳似乎只是專注於打造都市情歌的尋常歌手。尤其以《保護色》為代表,呈現的基本都是標準Easy-Listening的情歌特質。比如“內視角”創作,並且是標準的主人公視角,即,以“我”為主角來進行敘述,強化內容的真實感以及共鳴感。比如內容都市化,措詞完全處於都市語境裡,符合都市群體的消化習慣。比如編曲側重於鋼琴等常規元素,並動用大建制的絃樂,增強作品整體感染力。再比如演唱時重真聲輕共鳴,從而確保傳達的可感性,也就是如日常訴說般真切。

以上解讀表明,過往趙鈳是生存在眾多歌手中間,憑藉優質的同質化作品進行突圍。如此操作,從短線來看效果良好,但從長線來看,需要調整。對此,趙鈳似乎相當明晰,所以,才有了今番的轉變。

當聽到歌曲《雲長》時,我感覺,趙鈳找準了“發力點”,簡單講就是,中西配搭,古今關聯,打造兼具文化色彩以及流行質感的中式流行歌曲。對於趙鈳而言,這種創作支點可以成為迎來職業生涯新階段的原動力。對於整體行業而言,這同樣可以為眾多歌手提供靈感,向傳統文化汲取能量,完全能夠成為跟“國際化”並行的可行道路,即,中式流行。

當然,找“發力點”容易,具體操作不易。此番《雲長》證明,趙鈳不僅找準“發力點”,並且成功進行創作產出。

趙鈳的《雲長》展示中式流行新方向

從《保護色》到《雲長》,本質上是創作邏輯的迭代。具體分解的話,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

首先是創作視角的轉變。《雲長》裡的視角是典型的“全知視角”,即,作者處於洞悉萬物的位置,對人物的思想及行為給予解釋和評價。當然,解釋跟評論都基於事實,並非胡來。

這區別於《保護色》裡的主人公內視角,此番的創作有更大自由度,同時也就更考驗文字把控能力。總體而言,趙鈳的創作兼顧表達完整性以及音樂性(比如押韻),可謂精準。歌詞內容裡大量使用諸如“桃園”、“斬顏良”、“千里單騎”、“刮骨療傷”等具備強烈認知共鳴的標籤式意象,由此打造出緊湊的畫面感以及情節感。當然,這些標籤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基於邏輯性跟音樂性的處理,比如“喝盡了忠孝的酒,笑著看刮骨療傷”這句就是完美示範。在“全知視角”支撐下,趙鈳的創作構建出完整立體的“雲長”形象。當然,如果只是停留在簡單呈現史實算不上出彩。在我看來,趙鈳最高亮的處理在於歌曲裡存在一處“點題”的解讀:“怎奈我一生不屑兒女情長”。這句明顯出自創作者自主對於人物的評論,恰當地將“雲長”的精神內核傳達到位,即,英雄以國事為重的不凡抱負。

歌曲這種處理成功觸發普世的情感共鳴,不僅是普通聽眾,當趙鈳在《星光大道》現場演出歌曲時,臺下《三國演義》裡關羽的扮演者,或許是最懂“雲長”神魂的陸樹銘先生都表示盛讚。

趙鈳的《雲長》展示中式流行新方向

其次是實現語境遷移。雖然講古,但《雲長》的傳達方式貼合當代語境,這就是通過創作實現的語境遷移。對於中式流行作品而言,這種遷移相當重要。由此可以保證歌曲跟遠古相關內容能夠符合當下大眾的消化習慣。在歌曲層面,這是表達收穫良好反饋的保障;在文化層面,這能夠實現文化的代際傳承。


《雲長》即是如此。每句歌詞都是古今文法的配搭,兼具古文的美韻以及白話文的清晰,在歌曲的形式裡,演唱傳達出的聽感是流行又不失底蘊。這集中展示出趙鈳在創作方面的積累,只有對文化有足夠的認知對文字有足夠把控力,才能如此高效地進行表達。《雲長》的成功並非靈光乍現,其實在此前歌曲《西安》裡,趙鈳就已經體現出相當的功底,能夠將地域化明顯的內容表達得通俗易感知。技法方面直接反應的是創作意識,在進行持續高效的語境遷移過程裡,趙鈳的“文化自覺性”徹底突顯。

所謂“文化自覺性”就是在創作裡本能滲透進本土的文化元素,《西安》是對本民族生活的反映,《雲長》則是對本土歷史人物的刻畫,這兩首作品都承載著強烈的文化氣息,在現實的角度,這簡直就是科普教材般的存在,引領聽者去認知西安以及關雲長,從而完成對傳統文化的深度瞭解。當然,這種創作方式最終也成為趙鈳自身的辨識度,持續進行下去,趙鈳或許就能晉升為民族文化“代言人”。在《星光大道》舞臺上,趙鈳憑藉《雲長》最終獲得年度季軍,所以,他和他的中式流行已然具備足夠的感染力。

趙鈳的《雲長》展示中式流行新方向

最後是編曲處理的轉變。“中西配搭”主要講的就是編曲選擇。《雲長》裡充分利用中西特色元素打造出中式韻味跟西洋色彩的適配。具體編曲安排可謂精彩,某種意義上,正是講究的編曲促使歌曲表現力增倍,所謂歷史感的宏大敘事,深刻的情感描述,都在其中生效。總體來講編曲操作涉及三套形態:嗩吶、古箏、笛簫為主的中式配器。吉他、鼓為典型的現代樂隊配器。大建制絃樂的西洋化配器。這三種形態最終在歌曲《雲長》裡和諧共存,實現Balance(平衡)效應。


所以,總體直觀聽感方面,《雲長》既有本土民族味道,也有Band Sound質感,還有高雅古典色彩,可謂多位一體。

具體設計方面同樣禁得住推敲。開場是絃樂充當大背景,呈現時代感,隨後古箏奏響增加抒情色彩,嗩吶介入時立刻轉換到高亢的戰火狀態,由此配合主歌部分英雄事蹟的描述。具體人聲演唱時,突顯的又是鋼琴伴奏,這種相當現代情歌的處理,實際配搭的就是“語境遷移”效果,將遠古的內容唱進當代審美體系裡。

趙鈳的《雲長》展示中式流行新方向

進入副歌,精彩的段落正式開演,此處最關鍵的就是“Call and Response”。創作裡的“Call and Response”是指音樂上的“呼應”以及“互動”。副歌部分具體是Band Sound元素跟嗩吶等中式元素的“呼應”以及“互動”,可以清晰感知到每聲鼓點都有嗩吶進行呼應,此前強調的“中西配搭”在此有最顯著體現。最終效果,這裡既能有都市情歌的抒情攻勢,又具備古韻的文化精髓。

這種兼容效果在“過橋”部分同樣有體現,此處特地安排戲曲唱段,趙鈳非常入味地輸出,成功將歌曲調性從當代拉進到遠古,變換了唱法,也轉移了時空。諸如此類關鍵部分最能彰顯出中式流行的內核:不僅僅停留在聽感的層次變化,而是要打造出時間空間的交錯,從而將本土“文化”置於不同場景裡,突顯出立體豐富的形象以及多樣化的理解。

感受完歌曲《雲長》,就能真切認知這歷史人物,更能體味到英雄的精髓。所謂蓋世雄心,不僅是古代語境裡的保家護主,同樣也可以是在當代語境裡的赤誠執著。作為創作者以及演唱者,趙鈳的原始訴求是打造新鮮的中式流行作品,促使古文化得到全新的傳達。並且,實際效果遠超越歌手的預期,比如《雲長》其實就提供了中式流行的全新方向,未來“中西合璧”完全可以按照此套路執行。這就是藝術的能量,在歌手通過藝術進行特定表達時,藝術也在通過歌手進行超乎想象的展示。

趙鈳的《雲長》展示中式流行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