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与中国当年的快速发展一样,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吗?

__丶H

印度起码要解决两个问题

  1. 土地改革

  2. 不合时宜的劳动法


先说土地改革,所谓的“土地改革”我的定义就是:政府如何能够比较迅速的方式为工业建设囤积土地。

为什么政府需要囤积工业土地?原因很简单,印度的领土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而人口和中国相当,也就是说印度绝对不可能像澳大利亚,新西兰之类的国家依靠农业,工业化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想把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的大国,工业化是绝对绕不过去的,而工业化是需要产业园的,是需要工厂的,是需要道路,港口,电力设施的,这是工业化的前提,而这一切都需要土地,政府怎么拿到土地是重中之重。

我们以韩国浦项钢铁,韩国浦项钢铁早就有意在印度建立钢铁厂,而和印度长达十二年的谈判最终完全失败,导致印度到今天还不得不向中国进口钢材,这足以说明问题,钢铁厂占地极大,以武汉市武钢为例,武汉市七大区里面,其中一个武钢占了武汉市青山区近半的土地。

印度总理莫迪早在2014年12月就开始向议会提交土地改革法案,然而先是在上亿元被搁置,在经过修改后,又遭到农民组织反对,被印度最高法院宣布土地改革法案违宪。

然而莫迪在2015年5月又一次绕到进行土地改革,由于议会忌惮于农民组织,迟迟得不到通过,以至于最后超过法定规定有效期限失效。

莫迪不死心,第三次提交法案,结果又失败了。

印度的土地改革基本瘫痪掉了,而重启土地改革,不知道何年何月


第二个,不合时宜的劳动法。印度的劳动法堪称奇葩,由于一些不合时宜的旧劳动法的影响,导致印度的很多企业没办法做大,印度的企业和中国完全不一样,印度的企业只有两种:超级大企业和15人以下的微型企业,而在这中间过度的中型企业极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因为印度的劳动法之苛刻,令人发指,什么《劳资纠纷法》、《工厂法》等等牵扯到劳工法律的高达250部,比如说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女工不许上夜班,加班的工资问题,工资的现金支付问题,甚至于小便池要有多高,工厂应该有多少垃圾桶等等。

而最为苛刻的是,如果企业工人超过100人,企业哪怕亏损也不得擅自裁员,裁员必须经过印度政府批准,而印度政府几乎从来不批准。

而如果超过100人的企业亏损到要破产了,也不擅自关门,即便是你想破产都要经过政府批准,而印度政府几乎也从来不批准。

这种国家,你敢去投资?


而大家可能认为,如此周到的保护劳工政策,那么印度工人一定很幸福吧-----那不是见鬼了?由于微型企业不受这种劳动法的制约,所以印度有一大堆微型企业,而这些微型企业的企业主从来不敢把企业做大,做大受不了劳动法的折磨啊。

而由于不能做大企业,导致印度内部就业岗位不足,那么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去哪里就业呢?简单:海外。

在阿拉伯地区有大量的印度人在当地进行服务性行业,而这些可怜的印度人动不动就被阿拉伯雇主虐待,在国外视频网站上,印度人被虐待的视频屡见不鲜。


复制中国奇迹必须工业化,而工业化必须有良好的基础建设,比较自由的劳工法案,强有力的政府保障,统一的中央集权,而这方面印度都还非常不足。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谈论印度崛起我觉得为时尚早。


李建秋的世界

首先说,印度不能复制中国奇迹,印度有太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至于超越日本,那是有可能。但是超越日本和复制中国奇迹是两个不相干的事。

中国奇迹,源自于制造业的崛起,中国是不折不扣的“制造业强国”

为什么中国能快速发展呢?得益于中国的制造业快速崛起,曾经中国制造风靡世界。许多国家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当然过去都是衣服、鞋子之类。现在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向更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发展。

比如华为手机,在欧洲销量很好。比如国产电视剧,主不在周边国家热播。中国高铁也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服务。可以说,中国人凭借制造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打开了国际市场,完成了中国崛起的最初的资本积累。

中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崛起之时,充分发挥了人口优势

中国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中国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实高速公里,到后来的高铁,就是要把各个城市连接起来,促进贸易的发展。

所以,今天从广东这个制造业基地购买的商品,两三天就能到全国好多地方。这给了人们多少方便?这样的效率在好多西方国家都做不到。

此外,我们当年制造业开始发展的时候,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完全把中国的人口优势发挥了出来。当年好多内陆的人口去沿海打工,不仅带动了沿海经济也拉拢了内地的发展。

印度的制度决定印度的基础设施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印度的社会制度,决定印度各邦有很大的自治权,这样印度中央的政策很难快速推进。所以印度的基础设施出奇的落后,好多人都看到过印度的火车,简直颠覆我们的想象。请问,这样的基础设施,怎么快速运送货物?怎么促进贸易往来?

印度的人口优势正在被机器优势挤压,尤其是智能化机器高速发展

智能化产业高速发展,现在全球顶尖的大型企业优势机器化的大生产,哪还有依赖人工的模式的容身之地?因为只有标准化,机器化的产业,才能在国际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而印度现在的基础产业还很不完善,也就是说,印度根本没有经历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阶段。于是印度绝大多数人口还没有完成最基本的财富的积累。直接跨越机械化、智能化?抱歉,那不现实。

没有经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就无法培养大量的职业的技术工人。印度也不可能积累足够的技术,所以出现了,印度国产武器一再下马的传说。被印度公司修过的米格战机,几乎全部坠毁。印度国产的阿琼坦克、光辉战机、国产航母的极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后。

但是呢,印度凭借巨大的人口基数,想超越日本还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后,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常年维持在5万亿上下,20年前是5万亿,现在是4万多亿。毕竟这些国家体量有限,你印度的人口是人家的十几倍。

日本还是一个老人社会,所以未来的经济恐怕难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加把劲,超越英法,甚至是日本都有可能。但是复制中国奇迹,那是不可能的。


寰球视角

中国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大国,目前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印度不需要复制中国奇迹,它的经济总量也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印度也复制不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2017年世界经济总量前七大经济体分别是以下国家:

1、美国:经济总量193621亿美元

2、中国:经济总量122503亿美元

3、日本:经济总量48845亿美元

4、德国:经济总量36519亿美元

5、法国:经济总量25748亿美元

6、英国:经济总量25651亿美元

7、印度:经济总量24390亿美元

2017年印度经济总量为2439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中国以122503亿美元的gdp位居第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日本,2017年日本经济总量为48845亿美元,目前印度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日本的1/2。



印度的体量远大于日本,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接近日本的8倍,人口达13.2亿,是日本的10倍多,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印度大可以依靠其体量规模和远高于日本的经济增速实现对日本的赶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日本经济已经持续低迷很多年了,1995年日本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以美元计算,其经济总量高达5.45万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的71%,二十多年过去,2017年日本以美元汇率换算的GDP为48845亿美元,比1995年还少,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其未来经济发展也难有起色。所以印度经济总量有望赶超日本。

印度复制不了中国奇迹。1991年印度开始走上市场化、自由化的改革,印度经济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比印度要早13年,但在1991年,中国的GDP为3766亿美元,而印度为2516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66.79%,中国的GDP并不比印度高很多。此后两国的经济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而中国相对印度发展得更快,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经济发展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实现了多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到了201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印度的5倍。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15%,而印度虽然经济发展迅速,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仍然不足3%。

中国和印度虽然都是发展中国家,但两国的经济结构不一样,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将近40%,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印度有“世界办公室”之称,它的第三产业比例更高。印度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除此之外,印度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人口膨胀、就业压力、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种姓制度等等,所以印度复制不了中国奇迹。


锦绣中源

前言

对于此点,笔者有一点自我的认识希望拿出与大家讨论。笔者不想站在哪一方去说另一方的不好,我要做的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阐述自己的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下面的文章包括日本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印度未来发展的利点,标题中提到,印度是否能够复制中国奇迹,首先对于这个我想先说一下,复制中国模式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文化经济程度地域等原因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但从的奇迹本身而言,那不是没有的可能事情!

正文

我们都听说过,日本现在正在处于少子高龄化社会之中,根据数据统计2060年日本国内生产人口只有现在人口的一半,日本现在采取的是雇佣外国人的方式,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外国人的身影,当然笔者不单单指的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第二和第一产业也是这个趋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都上过中国的招聘网站,不管是哪个招聘网站,你输入“日本,计算机,实习”等字样,会出来很多招聘信息,这个就是一个侧面的反应,日本的用人需求非常之大,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的技术性人才。

少子化的日本危机

上图是日本总务省对于人口的一个调查以及未来走势的预测图,2017年日本人口是1亿2700万人,40年后的2060年预计只有8674万人。其中有一个数值笔者需要重点说一下,那就是生产年龄人口比例,2010年有63.8%的人口是适龄工作人口,但是到2060年,只有50.9%的人口是适龄工作人口。

这个是什么意思?很简单,等到2060年你走在日本的大街上,有二分之一的人不是适龄工作人口,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工作的人口,想想是多可怕的一个场景。

40年后,现在25岁的日本人是65岁,可能结婚生子了甚至有孙子了,但是他们的子孙是生活在高税金、老龄化、经济不景气的一个社会环境之中。这个情况,很难讲日本未来发展很明朗的话。

印度值得瞩目的理由①:13亿人口红利

很多国人都称印度人为“阿三”,其实个人来看并不是有一些歧视的感觉,而是对他们的昵称。很多人都看过印度人乘坐火车的场景,那叫一个“挤”,可能印度就有“叠罗汉”的文化吧。不知是交通工具上,就连阅兵仪式上都是十几个人骑着一辆摩托车。闲话少扯,我们来说说正题。

印度现在人口有13亿,是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人口之国,其生产年龄人口(15~64岁)占据人口总比例的65%,从比例上来看和日本是差不多的,但是印度人口基数大啊,人口比例乘以人口基数,比日本的总人口还多。

而且有预测,今后印度人口还会继续增加,2022年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最终的预测来看,印度人口高峰可能达到17亿人口,什么概念?世界上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印度人?!

在享受人口红利方面,印度和中国有着同样的发展轨迹,先发展人口密集型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增加,从而扩大外资注入,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同时发展自身技术,通过几十年的时候从人口密集型转到技术密集型。

印度值得瞩目的理由②:GDP增长率

2014年、2015年印度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去年也突破了这个数字。这个增长率并不是昙花一现,虽然很多人没有关注,但是却一直在维持,印度的中间富裕层人口也在逐渐增加,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到2050年预计成为世界第二大GDP增长率的国家。

印度值得瞩目的理由③:实干家莫迪的改革

《时代周刊》评论说:纳伦德拉·莫迪是一位坚定的实干家领袖,他的发展道路将令印度繁荣,使之与中国不相伯仲。

卑微出身和对贫穷生活的见证与体验让他打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对印度的革新政策不仅让民众对他耳目一新,还引来了世界性的关注,废除大额钱币,施行新税制度GST,提出2030年之前实现全部电动汽车的计划等。在G20和BRICs(金砖四国)峰会上也是积极发言,可以说他是印度GDP增长的直接拉动者。

印度值得瞩目的理由④:印度的人才

可能这样说有些人不怎么相信,但是就是现在的印度,电子计算机方面确实十分发达。英语普及率很高,与西方发达国家交流密切,但是这些都无法体现,笔者就列一个数据吧。

笔者有一篇文章:《科学论文数量:中国超过美国日本夺得首位,日本已下滑至第六》

其中主要是说了中国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注意到,虽然还有几倍的差异,印度竟然排在第三位。从顺位变化来看,中国之前排名第二上升到第一位,印度之前排名第十上升到第3位,可以说这股力量,不能小觑。

结束语

所以说,印度如果维持现在的发展,超越日本只是时间的问题。人口是印度最大的利点,如何将人口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印度政府首要考虑的一个方向。


文章介绍:

《哪些中国很常见却在日本一件难求的东西?在日华人告诉你真相》

《日本普通家庭平均存款有多少?是否真的比我们想象的有钱》

《为什么痴汉在日本会屡禁不止?日媒:这是日本特有的国民病》

《解读日本最强车企丰田人事制度,在丰田你是否会被提拔?!》


日本二三事

印度超过日本是早晚的事,但是复制中国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内在我在的很多方面的条件不存在,印度想复制也复制不了,但是超过日本是有可能的。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原因。

  • 为什么说复制中国不可能

1.外部环境 中国当时能快速发展,得益于当时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消费市场相对开放,而且处于扩张期,2000年前后的十年间全球贸易年均增速超过6%,远高于全球GDP增速。现在这一点不存在了,最近几年的全球贸易年均增速于全球GDP增速持平。而且现在的欧美亚太地区的制造业格局呈现过剩的状态,虽然印度同样有人口红利,有低廉的劳动力,但是外界的环境不存在了。

2.内部条件 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开出大量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并且我们国家有人口基础,这对低成本和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印度这一点和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点,首先印度是一个有着高度信仰的国家,全国几乎人人都有宗教信仰,82%的人口信仰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这就决定了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宗教对政治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很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在它们那里根本推行不了。如莫迪总统想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三次提出都没有通过,国外的企业来投资了,但是你们国家连土地都解决不了,还有什么好谈的。

其次是低成本和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现在已经有了替代品,现在一个高科技的机器人的作业量能代替几百个工人的工作,而且还方便管理。

所以印度想复制中国当年的奇迹的内部和外部的条件都不存在了,不可能复制成功。

  • 再来说为什么说超过日本是有可能的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的限制,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要高度依赖进出口业务,而世界这个大蛋糕基本分割完毕,所以日本的GDP这二十年来基本在5万亿左右没有变化。以后随着各国科技的发展日本不但进步不了,还有可能会倒退。而印度不同,人口和国土面积都是日本的十几倍,只要正常的发展下去,进出口和内需共同发力,超过日本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有如二条腿走路去追赶一条腿走路的人,但前提是它们国家能正常发展。


淡淡禅风

中国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过程,其核心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均衡,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我们既能造火柴,也能造火箭”,相对印度则有所不同,不仅工业化远远落后,而且产业结构严重偏项。

目前的印度有服务业、交通业和旅游业等三大经济支柱。其实两大支柱与工业化不搭边。可以说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牢。就拿印度引以为傲的软件业来讲吧。它完全是个人和小团队的劳动,根本带不动群体经济的发展。而靠大量的劳务输出来支撑工业化更是天方夜谭。而旅游业明显有发展瓶颈,这个产业能够吸纳的人口数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印度目前经济发展得益于外部发展环境不错,也得益于其巨大的人口数量。特别是近14亿的人口数量,使其糟糕的交通仍成为支柱产业。有人会说,印度有劳动力资源红利,其实这也是一个雾区。我们先不说劳动力素质如何,单说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力劳动一项,印度就远远落后。大量的简单人力劳作,在现代化进程中将成为印度发展的障碍。

总之,印度的国家体量可以支撑起经济大国,不能复制出经济强国。


庸人良品

一个能都不能保证工业生产用电的国家,一个没有一条纵贯全国的高速公路,怎么能超越中国和日本。印度因为是个联邦国家,各个邦的权利很大。

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权威,比如修建一条纵贯全国的公路,每个邦的利益点不同,有的相应有的不同意,良好的经济运转,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公路和物流设施。

另外大家可能都有印象,印度一到夏天的时候,各个城市就会拉闸限电,生活用电都没法保证,更别提工业用电了。

最难以理解的是,各个邦的税率都不同,产品从这个邦到另外一个邦都要征税,这样极大的不利于货物和物流的流通。税收都被各个邦截留,联邦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修建公路和水电站,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了。

印度能拿的出手也就是软件业,因为被英国统治了几百年,印度人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错,而且数学也不错,所以软件业不错。印度的IT和软件产业确实不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信息产业和工业并驾齐驱才行。


新鲜资讯集散地

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的小知,很高兴为大家解答!如果印度能够复制中国奇迹,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分分钟的事。下面由我来分析中国有哪些经验值得印度复制的。

新中国成为到现在有69年了,经济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奇迹。中国首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的共同努力;其次,一个国家要发展第一要改革开放,第二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三要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上面的条件是缺一不可。

中国有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着、引领着中国人民向着世界前进;中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重要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最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都是值得我们、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其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印度能够有效地借鉴到中国发展方面的经验,一定会取得很好成绩。最后说一句: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要进步就要虚心学习,虚心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这样能够使我们人生道路笔直地通向人生巅峰。


关注小知天下事

不是没有可能,但异常困难,困难到印度很难实现。同时复制中国模式,印度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首先,印度生不逢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腾飞,其中一部分来自巨大的人口红利。虽然印度同样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即将被兴起的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印度的人口不但不会成为红利,相反会成为印度政府的巨大就业压力。

其次,印度糟糕的种姓制度,以及联邦体制。注定印度的各项改革政策难以落实,尤其是糟糕透顶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因为落后的土地制而无法改善。一个没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国家,要实现经济腾飞基本就是梦话。

再次,国内政治动荡不安,民族以及宗教矛盾尖锐突出,经济改革举步维艰。所有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投资商望而却步,吸引外资困难重重。

第四,印度虽然有十三亿的庞大人口,但人口素质低下,到现在印度的文盲率任然高达50%以上。且语言种类繁多,所谓的官方语言英语,只有少数人掌握,语言沟通障碍难以逾越。

第五,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具备完善的工业体系。我国的发展首先是以制造业开始,在原来的工业体系上,建设了完善强大的制造业,成长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有名的世界工厂。而印度恰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印度有足够的雄心,但生不逢时,印度要成为一个大国强国,路还很长很遥远。也许有一天会实现梦想,但是什么时间可以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无奈且向上

印度超过日本是一定的,毕竟有十几亿人,发展速度比日本快,但是可能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目前印度GDP大概不到日本的一半。印度工业基础很差,基础设施也很落后,印度的工业产品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竞争力,因此印度的货币竞争力很差,未来二十年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高,仅凭比日本高的GDP增长率,大概要二十年以上。这还是在印度必须保持年均增长率7%以上持续二十年,日本维持年增长率2%以下,并且不考虑日元与卢比汇率变动的情况下计算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