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請你走進基諾家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請你走進基諾家

《請你走進基諾家》

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基諾是民族自稱,過去漢語多音譯為“攸樂”,意為“跟在舅舅後邊”,加以引伸即為“尊崇舅舅的民族”。基諾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其餘散居於基諾鄉四鄰山區,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普洱茶),使用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1979年6月經民族確認,基諾族成為中國的第56個民族。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請你走進基諾家

《請你走進基諾家》局部一

文化藝術

基諾族的文化藝術多姿多彩、民間流傳著豐富的神話傳說、故事和詩歌。在神話傳說中,流傳較廣的是《 瑪黑和瑪妞》、《 女始祖堯白》等。前者敘說的是基諾族的創世紀,洪水故事和兄妹成婚。後者敘說的是堯白造天地後,撒茶籽在基諾山,使基諾族以種茶謀生。民間故事有反映純潔愛情的《兩個小夥子》,有反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寶刀和竹笛》、《猴子和人》、《大姐和四妹》。基諾族詩歌分敘事詩和抒情詩兩種,反映的內容廣泛,格調含蓄而真切,生活氣息濃郁。

  基諾族民間音樂也相當豐富。民歌有敘事歌、山歌、賀新房歌、哄娃娃歌、兒歌等。主要樂器有口弦、“畢吐魯”——二洞簫和二胡、“七柯”(用7個竹筒組成,有7個音階)、“塞吐”(大鼓)、硭和鈸等,基諾族人民喜愛歌舞,從小學習傳統曲調,成年即興填詞,對歌。在節日和一些重大儀式期間,載歌載舞,舞蹈動作一般較簡單。

基諾族還有精湛的刺繡藝術和竹編工藝藝術。基諾族婦女在衣飾、挎包、手帕及送給情人的腰帶上,刺繡上精美的圖案,做工精緻,花紋勻稱。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請你走進基諾家

《請你走進基諾家》局部二

服飾

基諾族婦女上衣為無領對開,上半部多采用黑布或白布,下半部及衣袖用紅、藍、黃、白等7色布配製或刺繡而成,用紅色鑲邊,上衣背部縫一塊約3寸見方的白布,上面繡有圓形太陽花式圖案(基諾族稱月亮花);內衣為上部呈方形下呈菱形的兜肚式緊身衣,上部方形為鮮豔的條飾花紋, 下部菱形繡著各式圖案。下身多著紅色鑲邊的黑色合縫短裙,並用一尺左右的黑布纏綁小腿。髮型為椎髻,婚前髻在腦後右方,婚後髻在前額正中。頭戴披風式尖帽,這種尖帽用長約60公分,寬23公分的豎線花紋土布對摺,縫住其一邊而成,戴時又在帽沿上折起一指許的一道邊。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請你走進基諾家

創作時的何雨春老師

基諾族男女都穿耳,並帶上竹木製或銀製的刻有花紋的耳鈴。新中國成立後。男子留三撮發和穿耳已不流行。男女都有染齒的習俗,方法是用燃燒後的梨木放在竹筒內,上面蓋上鐵鍋片,待鐵片上的煙脂成灰光的黑漆狀時,即用梨木煙脂染齒。染齒是一種互相愛慕和尊敬的表示,青年男女在一起時,姑娘常把鐵片端到自己愛慕的青年面前請其染齒。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請你走進基諾家

何雨春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書畫高研班副主任、創作課程導師(主講導師),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創作基地副主任、國畫藝委會秘書長,

何雨春中國彩墨畫工作室導師、人物畫專項工作室導師,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理事、藝委會秘書長,

東方彩墨畫院院長,

雲南大理大學客座教授,

北京石齊畫院特聘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