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把岳飛放到漢武帝唐太宗手下死得更慘你怎麼看?

用戶2230426010438


當然不是!相反,岳飛會如魚得水,過的很好

說出這種話的肯定是年輕的歷史小白,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些人只看到漢、唐、宋的表面,宋朝對士大夫和武將都不錯,沒有誅殺功臣,而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有誅殺功臣的例子。但兩位帝王誅殺功臣的個案不能用到岳飛身上。

要知道,漢武唐宗對開疆拓土的功臣都非常好,個別功臣被誅殺都牽涉到謀反問題,例如侯君集就因為太子謀反被殺,既使這樣,李世民也沒有誅連,強過朱元璋不要太多。李世民對待扶保他上位及開疆拓土的功臣都是給予高官顯爵,所以才有凌煙閣24功臣畫像。

為什麼岳飛在兩大帝王手中會過得更好呢?

首先,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商鞅曾說過:“凡戰法,必本於政勝。”就說明戰爭勝利的根本是政治,秦朝滅趙就是利用政治幹掉了李牧,而非軍事。戰場上的勝利一定要有後方政治上的穩定和支持,所以岳飛在兩大明君手中只需要做一位合格的統帥,只需要考慮如何在戰場上戰勝敵人,不需要顧忌中央政府會有人使絆子。顯然,岳飛在宋朝沒有這種待遇,他必須考慮後方文官如何算計他?皇帝會不會狂忌他?會不會突然卸下他的兵權?

其次,宋朝皇帝的仁慈只是小仁小義。真正的大仁是如何保衛百姓不被敵國傷害,宋朝皇帝只是把武將的刀藏起來,不讓它威脅到自己,所以用財富、爵位滿足他們。漢武、唐宗會含羞忍辱,蓄力消滅北方的威脅,宋朝皇帝會花錢買和平,甚至脫離中國不到100年的交趾(越南)也敢攻打中國,兩次殺到廣西屠殺幾十萬軍民,宋朝皇帝屁也沒有,只是出兵把越南人趕出國境。要知道唐朝後期,既使國力衰弱,仍然收復了交趾。

或許很多人說,北宋雖然交歲幣,可是換來了和平。都是雙重標準,滿清籤不平等條約讓歐洲列強退兵,苟延殘喘了70多年,為什麼大家罵聲一片?蔣介石918不抵抗,為什麼大家罵?不就是這些事件離大家很近,傷口很深、很痛嘛!兩宋君臣不蓄力消滅威脅,天天傷風悲秋,最後還不是被草原民族兩次滅國?直到朱元璋橫空出世,漢人才知道,原來蒙古騎兵也是可以戰勝的。別提什麼草原民族封建化,蒙古騎兵多厲害,實際蒙古人在中亞、歐洲橫算不得什麼成績,漢、唐的手下敗將都曾經將他們虐了一遍。當明朝北逐蒙元入朔漠的時候,蒙古人還在繼續蹂躪中亞和歐洲。

岳飛被殺只是因為趙構擔心岳飛成為下一個桓溫和劉裕。什麼迎二帝都是扯淡,後人牽強附會的言論,岳飛的政治覺悟並不差,他只是盡力在做好一個統帥。如果岳飛在李世民手下,他就是另一個李靖,盡力揮灑自己的軍事天賦,只要不牽扯到謀反,必定會出將入相,成就一段君臣佳話。可惜他是宋高宗的大將,天生要被猜忌,他們只在乎底下的位置,什麼北方百姓死活,都不重要。萬一岳飛真收復了開封,不就是完完全全的劉裕翻版嗎?所以,岳飛必須死,秦檜只是執行者而已。


明析歷史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宋代岳飛《滿江紅》裡面的部分詞,寫的是那麼的悲涼與無奈,“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岳飛的身上,最終岳飛及其子岳雲還有部將張憲一同遇害。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秦檜與趙構,後世的罵名也是一直存在著,同情岳飛的同時,自然會有更多的人覺得岳飛是生不逢時,覺得他應該遇到一位明君,按他岳飛的能力自然會受到重用,今天就按題主說言,如果岳飛放到漢武帝唐太宗手下,究竟是會死得更慘?筆者以為不會,為什麼這麼說?就得分兩部分加以說明。

首先,得弄清楚岳飛為什麼會慘死?

是不是覺得這點都不用講,不就是“莫須有”麼?為什麼會是莫須有?又為什麼會被處死?到底岳飛做了什麼,讓趙構和秦檜非得讓岳飛死才肯罷休?岳飛最先也是從一個普通士兵開始做起的,但在短短几年間,他的戰功和威名就已超越其他諸將,在宋朝這樣一個崇文抑武的朝代,最後竟然能升為太尉及樞密副使,可想而知,岳飛該是多麼的優秀和傑出!這點而言,他岳飛是幸運的,憑藉自身的能力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可是他也是不幸的,與金人多番交手,岳飛和他的岳家軍,已經漸漸有了收復河山的可能,可是趙構與秦檜卻看到了議和的曙光,因為他們覺得政治談判就是要一邊打一邊談,才能有最大利益談判的籌碼,於是有說是金人提出若要兩國言和,必須殺掉岳飛;當然也有人說岳飛之死完全是由於奸賊秦檜的陷害;更有人認為身為武將的岳飛由於功高震主,又不知進退,曾干預高宗趙構立嫡,所以被害。岳飛被害或許這其中之一,或者是這些理由皆有,也許用生不逢時可以概括過去。

其次,漢武帝唐太宗為什麼不會這麼做?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班固·《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 》大將軍衛青將四將軍出定襄,將軍去病出代,各將五萬騎。衛青,霍去病,李廣等一眾武將,有誰會被岳飛慘?漢武帝的霸業正是靠著武將的奮勇殺敵而成的,而唐太宗對待有功之臣也是最大的給予信任,涉及黨爭及謀反的除外,所以這兩位君王對於江山社稷有功的,還是蠻器重的,況且外邦異族的蠢蠢欲動,相信這兩位帝王不會拒絕這麼好的帥才,既能給予岳飛應該有的尊重,又能在歷史上留下識人用人眼光好的美名,還能幫助安定邊境,漢武帝與唐太宗又為什麼要自毀長城,殺岳飛的道理?所以把岳飛放到漢武帝唐太宗手下死得更慘的言論,筆者認為不太可能出現,反而會受到重用!


農夫說歷史


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超一流皇帝,比宋高宗趙構的手段要厲害毒辣得多,漢武帝唐太宗都殺了很多大臣功臣,漢武帝甚至逼死了皇后衛子夫及皇太子劉據等,殺死了寵妃鉤弋夫人等,漢武帝還殺了竇嬰等五個宰相,名將李廣公孫賀公孫敖趙破奴等都被漢武帝逼死或者殺害。

唐太宗李世民的心狠手辣更不用說了,玄武門兵變殺害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及十個侄子,囚禁父親李淵,霸佔嫂子弟媳等,李世民後來還殺害幾個親生兒子及弟弟李元昌等,功臣侯君集張亮李君羨王君廓羅藝盧祖尚李君羨李瑗李孝常李幼良等都被李世民殺害。

而宋高宗趙構只殺了抗金名將岳飛一個主要功臣,按照岳飛剛正不阿的性格以及容易得罪皇帝的情商,比如直搗黃龍府迎二帝回朝建議立儲君等 ,比如拒絕執行趙構屠城的命令因此比趙構更得民心等等,如果岳飛遇到漢武帝唐太宗這樣手段毒辣的超一流皇帝,也凶多吉少。


仁者厚德載物


關於這個話題,是又一個關公戰秦瓊的戲說,暫不說漢武唐宗手下猛將如雲,也不說岳武穆從奴隸到將軍的歷史,只說岳飛的性格,耿直善良忠君愛國,之所以岳飛抗金的故事世世代代傳下去,就是因為遇到了趙構,遇到了趙構也算罷了,偏偏宰相是秦檜,大家知道,秦檜是進士出身,是有真才實學的,所以有了一個新的原罪,莫須有。岳飛是因為莫須有才流芳百世的,假如說趙構不殺岳飛,岳飛的名氣還是沒有宗澤李綱韓世忠劉光世等名氣大,僅僅是中興四將之一,即使打到朱仙鎮又能如何?也僅僅是南宋鮮有的少數勝仗之一,說好聽點兒是給了還我河山的希望,說不好聽點兒是幸運,還沒打出中原呢!對於被金兵嚇得陽痿的趙構,心裡比誰都明白,還我河山只是一場夢。殺不殺岳飛都沒啥的,為什麼要殺了岳飛,只是大宋朝抑武揚文的體制,武將干涉皇家家事,本身就犯了大忌,換了任何一個皇帝,都沒什麼好果子吃的,李世民和劉徹,都是一個比一個橫的主兒,李廣不愛國嗎?比岳飛過之而無不及,勞累一輩子連個侯爺也沒封上,兒孫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其實我們流傳的是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成了南宋和以後朝代被欺負被傷害的漢民族的圖騰,在唐朝或西漢,不會有岳飛,即使有,也沒有在南宋的號召力來得宏偉,也不會存在這樣的讓百姓生生息息難以忘懷,因為這是那些被侮辱和被傷害的人的希望,在前朝不會被殺,也沒人能記得他。


嶽武穆圖片


歷史的前世今生


不可能,

因為岳飛生活在北宋滅亡,南宋開始,而不是南宋興起,南宋國力弱。

岳飛的口號是(迎二聖回朝,踏破賀蘭山。)二聖回朝趙構的皇位不保。金國最懼岳飛,怕岳飛踏破賀蘭山。南宋,北宋都愛好議和。所以岳飛必死。

漢武帝和唐太宗國力強盛,皇位穩,不怕,也沒有二聖回朝。

漢武帝和唐太宗,也包括沒有說們秦始皇,他們一心想開疆拓域,擴大自己的版圖,當然喜歡岳飛去“踏破賀蘭山。"雖然漢武帝殘忍,換過很多丞相殺處罰過武將,但對常勝和一般武將是不會殺的。

殺李陵一家也是一年多後證實了幫敵國做事才殺。(當然含冤)

所以岳飛不會死。


水漫鑫山吳長先487


寫種說法就是為宋高宗開脫罪名的。岳飛卻是在某些政治問題上犯了錯,觸犯了宋高宗的逆鱗,但是宋高宗殺岳飛一是為了更快與金國議和,認金國皇帝當爸爸。二是老趙家本來就忌憚武將採取重文輕武的策略。

漢武帝雄才大略,一開始就認為和親策略太屈辱,命名將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直搗匈奴王庭徹底血洗了漢初的恥辱。漢武帝沒有議和殺岳飛的需求,漢朝也不存在重文輕武的問題,而且武帝也沒有殺武將的習慣,所以以岳飛的才能只會受到重用,而不會被武帝所殺。

唐太宗英明神武,為了洗刷渭水之盟的屈辱,勵精圖治,在貞觀四年派大將李靖李勣北征突厥,俘虜頡利可汗,徹底瓦解了東突厥。唐太宗沒有議和殺岳飛的需求,唐朝也不存在重文輕武的問題,而且唐太宗雖然殺了武將侯君集,但是侯君集是謀反,所以以岳飛的的忠心只會受到重用,而不會被唐太宗所殺。


凌煙閣主


這個題目出的還是有水平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岳飛為什麼死?我們主要通過引用韓世忠對岳飛的結論及民國大師的結論來評說。

武將作為皇帝的家臣,飛揚跋扈,居功自傲,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無法駕馭一向如此。

衛青郭子儀範蠡曾國藩等等還是能準確定位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得以善終。

大多庸俗之輩並不自知,這樣並不好!不知進退,勢必在社會上沒有前途,只能做個勞力者,現在的領導及老闆沒有古時的皇帝有耐心!

比如最有名的岳飛!

《韓世忠墓誌銘》裡面有講到岳飛的問題。其文字是這樣的:”中興之烈,公為第一,主上英武,所以駕馭諸將。雖隆名顯號,極其尊榮,而干戈鐡鉞,亦未嘗有所私貸,故嶽飛範瓊皆以䟦扈賜死。惟公進而許國,杖一劔戡除大憝,為社稷之臣,退釋兵柄,以功名富貴,始終一品,為公師。持三鎮戎節,累封大國,進爵稱王,賜號揚武翊運功臣,食邑一萬三千七百戶,寔封五千九百戶,澤流子孫,功書竹帛,追配前哲,可謂賢也。

此段說明:

一、趙構英武,能駕馭手下,秦檜自然也在駕馭之列。

二、韓世忠為國家棟梁之臣,中興數將之首!

三、岳飛稱不上社稷之臣,干戈鐡鉞,有所私貸。

四、岳飛與範瓊以飛揚跋扈遭到賜死。 是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

沒有人要否認岳飛是抗金名將,只不過不要做南宋最大貪官岳珂,岳飛孫子的應聲蟲!

做人要長點智商,絕大部分在座者是望不到一代中興之主項背的!

不要年少無知只知猴王勇,老成持重之年都不知道其實自己如同悟空一樣慫,只是煮熟的鴨子其他都不行,一事無成,只有嘴還硬的!

我們來看看韓世忠墓誌銘的評說!

《韓世忠墓誌銘》裡面有講到岳飛的問題。其文字是這樣的:”中興之烈,公為第一,主上英武,所以駕馭諸將。雖隆名顯號,極其尊榮,而干戈鐡鉞,亦未嘗有所私貸,故嶽飛範瓊皆以䟦扈賜死。惟公進而許國,杖一劔戡除大憝,為社稷之臣,退釋兵柄,以功名富貴,始終一品,為公師。持三鎮戎節,累封大國,進爵稱王,賜號揚武翊運功臣,食邑一萬三千七百戶,寔封五千九百戶,澤流子孫,功書竹帛,追配前哲,可謂賢也。

此段說明:

一、趙構英武,能駕馭手下,秦檜自然也在駕馭之列。

二、韓世忠為國家棟梁之臣,中興數將之首!

三、岳飛稱不上社稷之臣,干戈鐡鉞,有所私貸。

四、岳飛與範瓊以飛揚跋扈遭到賜死。 是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民國大師呂思勉等的評價!

趙構作為中興之主哪是鼠流之輩可以洞察的!

民國大師呂思勉及民國著名史學家陳龔祿對趙構及岳飛的評價得出與大眾完全不同的結論,北京大學教授鄧廣銘經過實地考察,也得出朱仙鎮大捷為虛假虛假歷史。

陳恭祿(1900-1966),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陳恭祿1944年出版的《中國通史》,評價宋高宗:高宗備受艱苦,崇尚節儉,享受遠不及大將。聽政至勤,幼年曾受良好之教育,愛好書字,大政之決定常為慎重考慮之結果,唯以祖宗之法為精審詳備,不欲有所變更。其收大將兵權,恢復舊制,為其一例。高宗深謀遠慮,過於其後諸帝。

呂思勉民國大師同樣結論,南宋諸將韓世忠`、張俊、吳玠、岳飛等因為趙構放權放錢,權利及行事風格形同軍閥,飛揚跋扈,各自為政,不聽指揮,無法形成有效合力,導致精心準備的唯一一次可以決定性的打敗金軍的淮西慘敗,再戰必然再敗,所以不得不議和以整軍備戰。

至於岳飛,確是冤死,但同收大將兵權以恢復舊制的大背景有關。先是金人深入淮南,形勢危急,高宗詔岳飛赴援,飛不出兵,朝廷深以為憾。大將驕橫,成為嚴重之問題。後召大將並赴行在,及至,罷其兵權,出於韓世忠、岳飛意料之外,其部將至欲為變,即張憲意圖政變,岳飛以此冤死。

我們來看看漢武帝對大將怎樣!漢武帝安排衛青李廣出擊匈奴,因為漢武帝或者說皇帝很討厭不聽指揮,自以為是的將領。李廣多次逆漢武帝意思,因而漢武帝不看好李廣,要求衛青在找到匈奴主力時將李廣調開,不讓李廣面對匈奴。衛青照辦,李廣出征時因而迷路延遲一天到達指定攻擊匈奴地點,在大漠種迷路是很正常的,李廣不得已自殺!李廣一生前期立功無數,尚且自殺!漢武帝會有趙構需要用人,會容忍岳飛及張憲屢屢飛揚跋扈,各自為政,不聽使喚?如果岳飛在漢武帝手下,岳飛只能做一個偏將,無法做到獨擋一面!

唐太宗李世民備受後世的推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待武將功臣,比如說設立凌煙閣,與功臣們結親等等。但歷史的真相很殘酷,李世民確實善待一部分武將,但也有一些武將死在他的刀下。最著名的將領有五位被李世民殺死,其中有四人簡直比竇娥還冤枉!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凌煙閣功臣中,張亮被封為鄖國公。

張亮“倜儻有智謀”,歷任地方高官,“抑豪強而恤貧弱,故所在見稱”,還參加了征討高句麗的軍事行動,立下戰功。可是到了貞觀二十年,張亮突然被李世民處死。原因是有人告發,說張亮有五百個養子,暗中密謀造反。當時將作少匠李道裕認為,“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但李世民正在氣頭上,還是將張亮處死。

沒過多久,李世民後悔了,他對人說:“往者李道裕議張亮雲'反形未具',此言當矣。

劉蘭在隋朝擔任鄱陽郡書佐,後來天下大亂,他在老家青州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幾年後,唐朝派淮安王李神通招撫山東,劉蘭率眾歸降。劉蘭很有軍事才略,他率軍順利平定了割據朔方的梁師都,一戰成名。此後在鎮守夏州時,劉蘭設計大破頡利克汗。貞觀末年,劉蘭“以謀反腰斬”,情況和張亮一樣,都是被人舉報,然而“反形未具”。還有兩位將領比張亮、劉蘭更冤枉,一位是李君羨,一位是盧祖尚。李君羨許多人都有所瞭解,他是一員猛將,“從破竇建德、劉黑闥,所向必先登摧其鋒”,還參加過玄武門之變,官至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被殺是因為他的乳名“五娘子”,李世民認為這與謠言“當有女武王者”有關,於是藉口其圖謀不軌,將其殺死。

依岳飛及張憲的飛揚跋扈,用百家講壇石國鵬的話來講,岳飛夠殺十好幾回!


聽雨喜雨


恰恰相反,岳飛的一生可以說是未遇其時,如果他的上司是漢武帝或者唐太宗,那岳飛的宏圖大志不愁不能實現,也不愁會死在自己人手裡。看看歷史上漢武帝和唐太宗對於武將的態度以及岳飛生平的經歷便可得知。

一、漢武帝

漢武帝在對匈奴的態度上面一向是軍事打擊為主。曾經的漢高祖劉邦,在經歷了白登之圍後只能以和親的方式暫緩匈奴人的劫掠,用這一方式雖然使得國內修生養息,回覆元氣,但外部的隱患卻一直存在。到了漢武帝時期,以馬邑之謀為起點,漢朝拉開了對匈奴反擊作戰的序幕,期間湧現瞭如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名將。尤其是霍去病不願讀兵書,作戰不拘一格,照樣被重用。如果岳飛能活在漢武帝時期,那必然會為漢匈戰爭再添寫新的一筆。

二、唐太宗

李世民一生中可以說是征戰無數,從破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到擊敗薛延陀,前後近二十七年的時間。他身邊如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均得到了重用,併成為了凌煙閣中被敬仰二十四位功臣,李世民的成就下,這些人可以說必不可少,岳飛如能在李世民身邊,以他的功勞絕對是高官厚祿,而絕不會是風波亭慘死的悲劇。

三、岳飛的未遇其時

宋朝歷來對兵權這個東西有著幾分忌憚,因為從最初的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皇權是用兵權奪來的。所以宋朝的歷代皇帝怕的不是外族入侵,而是自己人搞叛亂,生在宋朝又手握兵權的岳飛正是被高宗趙構所忌憚的對象,岳飛的功高卻成為了震主的證據,而等到宋孝宗趙昚登基想要舉兵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卻發現身旁早已沒有了岳飛,所以說岳飛的一生是生不逢時的一生,如果他遇到的是漢武帝或者唐太宗,亦或者是宋孝宗,都會安安穩穩度過一生。




疾風閣


我的意見是應該不會。


岳飛被冤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和皇帝的意見不一,固執己見要北伐;第二就是不顧皇帝個人隱私,插手立太子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因為南宋當時國力不夠,北伐成功可能性太小,惹上了金國南下後果恐怕是滅國;第二個問題是岳飛作為武將盲目上奏立太子,但是他忽視了趙構個人不能生育的隱私和武將不得參政的宋朝政治格局。


如果生活在漢武帝和唐太宗時期,這兩個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朝野上下在漢武帝指揮下蓄力攻打匈奴,而漢武帝又早早立了太子;唐太宗時期也是一樣,大唐繼承了隋代遺留的豐厚國力,度過了立國初期的虛弱之後立刻回覆了滿血的張牙舞爪的狀態,太子也是早早被立,繼承人問題不大。

如果岳飛在那些時候,我認為他很容易能夠找到發揮自己能力才幹的地方,有了他發揮才智的地方,他怎麼還有時間和機會去頻頻觸犯皇帝的逆鱗呢?



因此我認為如果岳飛生活在題目中的兩個時代,岳飛應該能夠更好發揮自己的優勢,獲得更大的成功!


公子皇鋣


我看前期不會,他們老瘋了就很難說。

首先這兩位帝王太強,沒有什麼可讓岳飛挑剔的,岳飛心悅誠服只會指哪打哪,一個好的鷹犬皇帝怎麼捨得殺。2、兩位帝王的用人識人之明,是少有的高度,不會輕易誤判忠奸。3、兩位帝王在軍隊中的威望是少有的高,想造他們的反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都很自信,平時只需做好情報、密探和平衡的工作即可。

順帶說一句,漢武帝相對太宗可能殘暴些,太宗讓魏徵這樣頂撞也沒殺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