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文|徐彪

向前看,關於ROE和市場底部的確認,本文想重點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18Q1非金融A股ROE為何能繼續反彈?超預期因素在哪裡?

(2)為什麼我們判斷ROE未來還能維持在高位?核心支撐力是什麼?

(3)創業板ROE比看到的情況要好,今年Q1單季度ROE明顯好於去年同期。

(4)ROE的好壞究竟能否決定市場的最終表現?

1、18Q1非金融A股ROE為何能繼續反彈?超預期因素在哪裡?

非金融A股ROE(TTM)在18Q1達到9.56%,連續7個季度回升,與我們之前對於ROE持續反彈的判斷基本一致,但是超預期的點在於,ROE三項拆解的第一項——淨利率(TTM),還在以比較快的速度提升。17Q3、17Q4、18Q1,非金融A股淨利率依次為:5.11%、5.17%和5.29%。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淨利率的走勢基本與PPI同步,也就是說,價格因素對淨利率的影響非常顯著。但是這一次淨利率的回落滯後於PPI中樞的下移,時間已經非常久。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進一步將淨利率拆分為毛利率和三項費用率,可以看到,18Q1除了管理費用率(TTM)有微小的回落以外,三項費用率整體對淨利率是非常大的負面貢獻,相反毛利率(TTM)繼續快速提升,而單季度毛利率水平也相對去年同期明顯改善。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更進一步,我們將毛利率繼續拆解為收入和成本兩個部分:從收入的角度來說,非金融A股的單季度營收增速從17Q4開始,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17Q3、17Q4、18Q1分別為23.20%、12.54%、13.99%。但是反觀成本端,下滑的速度更加顯著,17Q3、17Q4、18Q1分別為22.83%、11.32%、13.00%。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因此,成本端增速比收入端增速下滑更快,是這一次毛利率依然繼續回升的主要動力,那麼為什麼成本端的增速會以更快的速度下行?結構上又表現出什麼特點?

以申萬行業分類來看,成本增速大幅下降的行業主要集中在中上游企業,比如典型的鋼鐵、交運、採掘、化工等。而這些中上游行業的成本之所以可以比較快得下行,我們覺得還是得益於連續的供給側去產能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尤其頭部上市公司,它們的產能利用率得到了持續的改善。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雖然在18Q1有小幅回落(76.5%),但是相對於17Q1、16Q1同期水平的75.8%、72.9%,都有非常顯著的提升。在產能利用率提升的過程中,固定成本自然就被有效分攤開,單位產出所消耗的成本也就有明顯下降,因此最終成本的增速出現了更快的回落。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2、為什麼我們判斷ROE未來還能維持在高位?核心支撐力是什麼?

中期來看,雖然淨利率仍然能夠在PPI中樞相對穩定的18Q2對ROE形成支撐,但是一旦下半年PPI進入快速回落的階段,成本端的改善也很難使得淨利率繼續抬升。

但是我們依然判斷ROE會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裡繼續維持在相對更高的水平之上(非金融A股TTM ROE 10%左右)。核心邏輯在於總資產週轉率或者說產能利用率的持續提升。

從宏觀角度來說,不管是供給側限產、環保督查、安全生產檢查、還是偏緊的金融環境,這些政策主線都很難發生本質變化,並且最終都會進一步提升工業企業的集中度,從而使得產能利用率和總資產週轉率進一步提升。

從微觀的產能週期來說,我們以資產負債表中,在建工程的累計同比增速作為衡量產能週期的指標,當在建工程的增速底部企穩的時候,製造業投資的增速(代表需求)開始慢慢超過固定資產形成(代表供給)的速度,需求超越供給,於是單位資產產生的收入逐步提升,產能利用率和總資產週轉率提升;當在建工程的增速觸及頂部的時候,製造業投資的增速(代表需求)開始慢慢落後於固定資產形成(代表供給)的速度,供給超越需求,於是單位資產產生的收入見頂回落,產能利用率和總資產週轉率下降。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從18Q1的數據來看,非金融A股在建工程的增速剛剛轉正,目前以在建工程衡量的產能週期仍然處於2012年以來的底部階段。五大週期行業的在建工程也剛剛開始出現底部抬升。未來整個在建工程蓄水池的水位將從底部開始慢慢企穩,而且這一時間會被宏觀上供給側和去槓桿的對沖政策所拉長,同時斜率也放緩,最終在經濟不發生斷崖式下跌的情形下,需求增加的速度快於產能形成的速度,從而也拉長了總資產週轉率和產能利用率處於高位的時間,最終對沖淨利率的回落,使得ROE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3、創業板ROE比看到的情況要好,今年Q1單季度ROE明顯好於去年同期

從創業板TTM ROE(剔除溫氏、樂視、光線、堅瑞)的情況來看,過去三個季度17Q3、17Q4、18Q1分別為9.23%、7.84%、7.89%,在去年四季度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而今年Q1的情況看上去又沒有什麼明顯反彈,所以很多人開始對創業板ROE產生了擔憂,但事實上並不用這麼悲觀。

我們首先拆解一下導致Q4創業板ROE出現斷崖式下跌的原因。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從上圖我們對於創業板TTM ROE(剔除溫氏、樂視、光線、堅瑞)的拆解情況來看,結果已經比較明確:創業板的資產週轉率和資產負債率都在政策的範圍內波動,但是淨利率出現了大幅的下滑,而淨利率下滑的背後,毛利率還保持了非常快的提升,無奈由於三項費用率均和資產減值都出現了非正常化的大幅度提升,最終導致ROE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三項費用率在Q1恢復正常化,我們已經看到了創業板Q1單季度ROE水平相較去年同期的顯著提升,16Q1、17Q1、18Q1分別為1.63%、1.55%、1.73%,基本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隨著18年創業板指的增速向13-16年的內生增速中樞水平25%-28%回升的過程中,今年創業板尤其是創業板指的ROE水平將是確定性改善的。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4、ROE的好壞究竟能否決定市場的最終表現?

在對ROE過去變化的原因、未來的方向、以及結構上的深入討論之後,我們還需要解釋最後一個邏輯鏈條,也就是ROE和市場中期走勢的關係。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首先,上圖展示了1995年以來,市場走勢與ROE的相關性。總結來看,20年間發生了4次市場走勢與ROE明顯背離的階段。而這些背離階段都是流動性發生劇烈變化,並佔據了主導地位。

我們先說背離情形一:分別是96-97年和14-15年

這兩個階段比較簡單,都是ROE下行期,企業缺乏實體經濟投資熱情,但央行為了對沖經濟的衰退,貨幣政策異常寬鬆,導致整個流動性水位的池子快速提升,同時利率趨勢向下,於是產生了流動性陷阱,資金通過各方方式,大量流入股票市場,最終出現了“水牛”,市場賺了利率下降、估值提升的錢。

再看背離情形之二:分別03-04年和10年

這兩個階段相對更復雜,但市場都同樣提前反映了未來ROE很快要回落的預期,所以A股在ROE提升的過程裡出現了熊市或者下跌。

具體來看,與背離情形一剛好相反,這兩個階段的流動性都發生了急劇的惡化。

首先,從流動性整體水平來看,由於這兩個階段的PPI回升都帶動了CPI的快速上行,導致央行為應對通脹,很快收緊了貨幣供給的總閥門,從而流動性水位的池子馬上被壓縮下來,利率水平也跟著抬升起來。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其次,從流動性結構上來看,這兩個階段都是固定資產投資大幹快上的時期,02-04年的階段裡,在申奧成功、加入WTO、西部大開發的三重推動下,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拉昇,把98年改革短暫復甦又低迷的經濟重新帶動起來;09年則是4萬億刺激以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因此,上中游工業品漲價幅度和力度要遠超過下游消費品,這兩輪製造業景氣度的回升、包括ROE的提升是以上、中游採掘、製造業盈利回升為核心的。不管是04年還是10年,中上游ROE的改善幅度要遠遠超過下游企業。並且,這部分企業又多為重資產企業。因此這兩階段ROE回升之後,這些企業相對應的動作就是增加資本開支,用於擴大生產規模,其中03-04年上市公司資本開支的增加最為明顯,而10年的時候,在前期高基數的情況下,仍然有兩位數以上的增長(11.9%)。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最終,本身就被壓縮的流動性,結構上更加惡化,大量資金“脫虛入實”,擠出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

向前看,回到18年的情況,前文我們已經給出了ROE水平繼續維持高位的判斷,那麼市場會不會出現“背離情形二”中熊市或者大幅下跌的風險?關鍵還要考慮流動性層面是否會發生激烈的變化。

其一,從國內流動性的整體水平來看,今年的情況相對2017年可能會有一些邊際上的改善,一方面最新Q1的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表述釋放了一些溫和的信號,另一方面央行以“雙支柱”為核心的監管框架,使得貨幣政策正在逐漸具備獨立性,再從目前中小企業的資金情況來看,連續的降準是相對大概率的事件。

其二,從國內流動性的機構來看,本次供給側改革疊加經濟去槓桿的復甦週期裡,限制了企業擴產和新增產能的衝動,導致我們看到這次企業部門增加資本開支的舉動非常剋制,資本開支增速的斜率要遠比過去幾次緩和,因此也沒有看到實體投資大量擠出金融領域的流動性,結構上沒有進一步惡化。

其三,從海外的情況來看,確實存在不確定性,包括在美股劇烈波動、美債收益率突破3%的情況下,對全年外資流入流出、以及國內貨幣政策的制約,都存在比較大的影響和不確定性。

因此,我們最終的結論是:在ROE維持高位,並且國內流動性總量和結構都不會顯著惡化的情況下,A股市場是有底的(很可能目前就處於底部區域),但是外圍的不確定性因素始終存在,也制約了大盤股的反彈空間。

所以我們維持全年“大盤搭臺、成長唱戲”的判斷,業績相對變化的趨勢更加明朗,成長風格是中期主線。

風險提示:企業資本開支增速低於預期,公司業績改善不及預期。

延伸閱讀:確立的分水嶺以及可能的新變化

1、主板與創業板相對業績變化的分水嶺已確立

一季報創業板是亮點,成長板塊的業績預期可能會進一步修正。截止目前,17年年報和18年一季報已披露完。全部A股17年年報和18年一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8.9%和14.9%,增速放緩;中小板年報和一季報增速分別為19.6%和19.5%,增速走平;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光線、堅瑞)年報和一季報增速分別為7.7%和27.8%,創業板50(剔除光線)為10.4%和27.6%,一季度增速有較大幅度回升。總體來看,各板塊17年年報表現均低於預期,但創業板18年一季報表現略高於預期,相對較好。

從扣非淨利潤增速看,創業板增速回升更明顯。創業板、創業板指和創業板50的一季報扣非增速分別為18.7%、14.3%和33%,較2017年年報的-21.4%、-8.5%和15.5%,分別回升了40.1pcts、22.8pcts和17.5pcts,甚至也都高於2017年三季報的12.4%、-0.1%和18.5%。那麼,基本可以打消市場對創業板“業績主要由非經常性損益貢獻”的疑慮。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一季報中,主板業績增速下滑主要是由營收增速大幅走低所致,背後是受需求放緩導致價格下跌影響。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全部A股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8.7%和11.6%,其中,主板(非金融)為19.8%和11.6%;中小板為27.5%和24.4%;創業板為27.9%和21.2%。中小創營收增速略有回升,而主板營收增速出現大幅的回落。營業收入取決於產量和價格,主要受工業增加值和PPI的影響,一季度生產領域價格回落,PPI從去年10月的6.9%,連續6個月下滑至目前的3.1%,PPI生產資料由9.1%下滑至4.1%;今年PPI中樞大概率低於去年,反應到企業層面上,表現為整體營收增速走低,在這個過程中,主板受影響較大,而中小創受影響較小。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主板與創業板相對業績變化的分水嶺已確立。創業板業績增速回升,而主板業績增速已連續兩季度回落,營收增速下滑幅度更明顯。不管是淨利潤增速還是扣非淨利潤增速,相對業績的變化繼續支持成長出奇的邏輯。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2、盈利分析:ROE持續改善中,週轉率仍是看點

全部A股(非金融)的ROE(TTM)小幅提升至9.01%,主要來自週轉率的持續改善,淨利率仍有正貢獻。ROE(TTM)改善仍在進行中,全部A股(非金融)的ROE(TTM)由17年年報的8.83%提至18年一季報的9.01%,提升了0.18個百分點;淨利率(TTM)由5.16%至5.28%,提升了0.12個百分點;週轉率由59.6%提升至60.2%,提升了0.53個百分點。

一季度淨利率(TTM)並未隨著PPI的回落而下降,可能原因:一是18Q1管理費率4.94%,較17Q4的5.42%下降了0.5個百分點,與17Q1的水平相當,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一般是前高後低;二是雖然18Q1毛利率由17Q4的20.7%小幅降至19.97%,但中樞水平仍大幅高於去年前三季度(PPI雖回落,但中樞也高於去年)。因此,我們看到一季度淨利率(TTM)仍有小幅提升,但往後看,淨利率大概率隨著PPI回落。

另外,中小板和創業板的ROE在17年報時出現大幅下滑,主要是由於銷售淨利率滑坡所致,且毛利率下降的同時三項費用率也在提升;18年一季報,中小創的ROE都有所企穩,主要來自週轉率的貢獻,創業板的淨利率也從7.67%提升到了7.86%,淨利率的回升有望驅動創業板ROE從歷史低位開始向上抬頭。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拉長時間看,全部A股的ROE由2015年報的6.77%持續回升了9個季度回升。這過程主要是由淨利率和週轉率驅動。其中:1)淨利率由4.01%升至5.28%,主要受PPI回升同時PPI-PPIRM持續為正,使得企業的毛利率大幅好轉;2)週轉率由58.4%升至60.2%,是ROE回升的主動力,一方面是由於企業去產能使得分母下降,另外,經濟的短週期復甦也使得企業經營情況轉好;3)負債率反而從65.4%降至64.7%,對ROE負貢獻,這對應的是金融和政府去槓桿的背景,且負債率的變化一般較週轉率和淨利率滯後,因槓桿調整依賴於企業新的資本開支需求。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往後看,總資產週轉率將繼續支撐ROE維持在相對高位。雖然淨利率大概率伴隨PPI回落,但是在工業企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繼續提升的情況下,總資產週轉率將繼續支撐ROE維持在相對高位。18Q1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75.6%,較17年的77%小幅回落,但仍處相對高位,這就強化了總資產週轉率和ROE繼續維持高位的邏輯。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3、行業表現:成長業績轉好,內部也有新變化

從整個市場的行業表現看:

1)2017年年報,增速前五的行業:採掘(+844%)、鋼鐵(+400%)、有色(136%)、機械(117%)和建材(80%);增速後五的行業:農業(-35%)、公用事業(-18%)、紡織服裝(-2.7%)、計算機(-0.58%)和傳媒(-0.46%)。

2)2018年一季報,增速前五的行業:建材(+206%)、鋼鐵(+94%)、有色(+62%)、通信(+58%)和地產(+42%);增速後五的行業:農業(-5.0%)、紡織服裝(-4.4%)、汽車(+1.8%)、電子(+4.0%)和傳媒(+5.3%)。

3)相對變化的角度,2018年一季報較2017年年報增速回升幅度較大的行業:建材(+126pcts)、通信(+58pcts)、公用事業(+42pcts)、農業(+30pcts)、地產(+13pcts)、醫藥(+10pcts)、計算機(+7pcts)和傳媒(+6pcts)。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可見,成長行業業績邊際轉好,在一季度看來有一定普遍性。前兩年併購重組環境從嚴、資金價格走高,成長行業經歷了擠“泡沫”的過程,行業內龍頭和其他小股票的分化也很嚴重,特別是業績承諾到期和股權質押比例高的個股風險持續釋放。但從行業角度,目前有一些積極變化,一是政策鼓勵新經濟的環境,包括半導體、雲計算、數字中國、創新藥等;二是成長行業偏後週期,需求端也有好轉;三是內生增速也有企穩向上的跡象,並表依賴減少,今年一季報中,創業板指和創業板50扣非增速分別有14.3%和33%。

對於創業板來說,一季度業績的回升,主要是由醫藥、通信、傳媒、計算機等成長行業貢獻,而這些行業除了醫藥之外,17年對創業板業績均是負貢獻。目前,創業板指的行業權重最高的五個是:電子(15.1%)、醫藥(14.7%)、計算機(14.4%)、傳媒(13.1%)和電氣設備(8.0%),成長行業權重高且分佈較均衡;中小板指前五大權重行業是:電子(22.1%)、醫藥(10.7%)、計算機(8.7%)、化工(6.9%)和傳媒(6.9%),除了電子外,其他行業分佈較散;滬深300的前五大權重行業為:銀行(17.5%)、非銀(16.0%)、食品飲料(6.9%)、醫藥(6.7%)和地產(5.1%),大金融的佔比近40%。可見,從行業結構上看,今年成長行業業績的轉好,是支撐創業板指相對滬深300業績趨勢更好的核心。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成長行業內部的業績走勢有一些新的變化。16年以來,成長板塊不管是淨利潤走勢還是業績走勢均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而且持續了兩年時間。然而,今年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小市公司業績增速回升幅度較大。

我們認為這背後可能的原因有:1)小市值公司業績基數低;2)經過兩年的下跌,很多質地不錯的公司也跌到100億以內;3)若行業基本面出現拐點,那麼對於市值較小的公司來說業績彈性可能更大些。

但這裡要強調的是,50億以下甚至30億以下的公司,往後的隱憂可能還較多,在第四部分內容中,我們也分析到50億以下的公司數量佔比有四成,但利潤佔比不到1%,且利潤增速已連續3個季度為負,這些個股篩選和參與博弈的成本太高。綜合來說,我們認為,大市值藍籌長期來看還是優質資產,但從中短期的角度可以多關注中盤的成長股,這部分公司的彈性會更大些。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4、市值結構:中大市值公司盈利估值最匹配

對全部A股公司,按2018/03/31的市值劃分:500億以上、300-500億、100-300億、50-100億以及50億以下五個區間。

1)個數:500億以上有166支,300-500億有145支,100-300億有790支,50-100億有989支,50億以下的公司有1414支,佔了四成。

2)利潤:166支500億以上的公司佔了73.6的利潤,而數量佔比四成的50億以下的公司利潤僅佔0.9%。

3)業績:300-500億的公司增速較高,18Q1為44.2%,且趨勢上較好,中大市值的公司較多二線藍籌,以及成長行業的細分龍頭,長期來看,可想像的空間也較大些。50-100億市值公司18Q1業績也有改善,但絕對水平較低,為10.3%。圖中省去50億以下公司的走勢,因其波動很大,且已連續3季度增速為負。

4)盈利:市值區間由大到小,ROE水平依次減少,500億以上、300-500億的ROE(TTM)分別為12.8%和10.3%。

5)估值: 300-500億的公司估值24倍,18Q1增速為44.2%,盈利估值最匹配。100-300億公司18Q1增速為20.6%,估值27倍,也可關注了。這裡的市值區間與上文成長行業的分析並不矛盾,這裡針對整個市場,而傳媒、計算機和醫藥等行業的市值中位數都在100億以下。因此,我們認為,中大市值(100-300、300-500億)的盈利估值匹配最優,而成長行業作為“出奇”配置,可以關注100億左右的中盤個股。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投資策略|股市底部確立,現在是牛市的起點?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風險,商譽減值風險,公司業績不達預期風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