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以来,两千年的封建专治形成了七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汉隋唐元明清,西晋统一太短不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统治末期都发生了农民起义,那么这些王朝究竟发生了哪些农民起义呢?

一、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暴政,严刑峻法,大肆征伐黔首大修长城、驰道、骊山墓等多项工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此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解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二、西汉绿林赤眉军起义
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赤眉军,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绿林赤眉起义大概是在西汉末年时期也就是公元十七年爆发的,当时因为西汉末年王莽想要该朝篡位而引起的战争,这也是一场有农民引起的起义。

王莽篡位后,使得民众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农民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加上地方官员的欺压,这也使得民众们心生不满。而赤眉军是因为某地的一个官差被县令命令去打几个没有交税的农民,而这个官差不肯去打农民,最后县令给官差判了死罪,而官差的母亲非常的愤怒,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报仇,竟然集合了一百多个农民将这个县令打死,随后逃走,由于当时受到压迫的农民非常多,官差很快集合了一万多的农民,随后逃至泰山,官差死后就由樊崇带领农民。

赤眉军于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其中主要由农民组成。随著赤眉军的发展,在地皇3年(22年)王莽派出其子王匡、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惨遭挫败,赤眉军发展到十万人以上,势力扩及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各地。23年,更始皇帝刘玄已即位并攻入长安,赤眉军先是愿意降于更始,但双方随即再度开战,25年赤眉军兵分两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别率领,进攻关中。但因更始军内部产生内争,将领王匡投奔赤眉军,随即赤眉军攻入长安,杀死刘玄,随即历时二百余年的西汉政权结束。

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

黄巾起义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四、隋末瓦岗寨起义
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隋末农民起义是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在隋朝炀帝大业十二年后,苦不堪言的民众形成了强大的起义军,以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为主,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结束南北朝四百余年分裂的隋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迅速土崩瓦解。

五、唐末黄巢起义
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但黄巢起义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朝国力大损,之后的唐王朝再也没有像安史之乱一般恢复过来,而是在历史长河的推动下逐步走向没落,直至彻底消亡。

六、元末红巾军起义
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元末农民起义又元末民变、元末农民战争,是十四世纪中叶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是空前。

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些灾民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并派兵2万沿河镇压,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便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

面对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蒙元王朝应接不暇,疲于应对,而此时南方的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七、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 明末民变、晚明民变、李自成之乱、张献忠之乱等,爆发于明末天启和崇祯年间乃至清初的一场农民战争。

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于是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

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经过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14年,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流动作战到运动流动作战,最终推翻明朝,后期出于民族大义,农民军采取联明抗清的决策,但是由于受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战略失误,再加上清军入关后疯狂的镇压,农民起义最终失败了。

明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明朝腐朽势力和清军的嚣张气焰,200万农民革命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几个省的辽阔地区,与明清地主阶级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发和总结。

八、清末太平天国起义


中国历史上结束八个大一统王朝的农民起义,你知道有哪几个吗?​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及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