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因离间计而死于自己人之手的四大名将,你知道吗?

战场上,不只有明刀明枪的热血争斗,在两军相争时,背地里的阴谋诡计有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离间计,就是敌对双方之间经常采用的计策,离间,顾名思义,使用计谋造成敌人内部互相猜忌发生内讧。

中国古代战争中,有不少名将就是因为离间计不幸身亡,他们都是军事天才,却敌不过敌人的阴谋诡计。对于一个战神而言,最成功的人生莫过于建立不世功勋,帮助帝王成就千古霸业,或守卫疆土保境安民,但是对于一个战神来说,最悲壮的结局莫过于马革裹尸战死疆场,这也是武将们一生的追求。但是在中国古代史上,却有这么六位武功盖世、能征善战、统兵有方的战神,最后却没有战死沙场,而是在敌人的离间计下,死于自己人之手,其结局可谓无比悲凉,可歌可叹。

此四人皆是兵家之中声名显赫之人,伐交、伐兵、攻城皆胜,却亡于伐谋之中,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哪四个人?

第一位:白起
上兵伐谋,因离间计而死于自己人之手的四大名将,你知道吗?​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国著名军事家,统帅。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白起击破魏韩连军,攻陷战国时超级大国楚国都城,在长平之战把另外一个强国赵国打得元气大伤,白起率领秦军征战三十载,攻下70多座城池,为秦国立下了战功赫赫,由于他的军事才能和卓越战绩,被后世尊为兵家四圣之一,(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战神白起,兵仙韩信)。

白起之威,让东方六国惊恐莫名,在白起请求一鼓作气灭掉赵国时,赵国派出间谍苏代到秦国使用离间计,苏代找到了秦国名相范睢,重金贿赂,同时向范睢进言,白起功劳过大,如果帮助秦国灭掉赵国,必然位列三公,地位会超过范睢,范睢嫉妒白起的功劳,后来不断挑拨秦昭王与白起的关系,导致白起被赐自刎。

白起之死,让东方六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推迟了秦国的统一时间,直到秦国另一名将王翦出现后,才彻底扫平了六国。

第二位:李牧
上兵伐谋,因离间计而死于自己人之手的四大名将,你知道吗?​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名将,战国末期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军事统帅。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严重下降,面对强秦和北方匈奴的进攻骚扰,李牧横空出世,北抗匈奴创造了以步兵战法战胜匈奴骑兵的奇迹,保赵国北方十几年的安宁,西却秦国使其两次志在必得的进攻无功而返,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名将,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诺大的赵国。

公元229年,秦国趁着赵国兵荒灾害频发,国力严重衰退时,派遣名将王翦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赵国,王翦知道李牧的厉害,在正面战场,如果想赢李牧,以秦国的兵力之多,兵势之强,也非常艰难,所以,王翦派人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李牧将要叛乱的谣言,蛊惑赵王设计杀害了李牧。

“李牧死,赵国亡”,三个月后,这句话变成了事实,六国中比较强大的赵国被攻灭,东方六国再无比李牧更加优秀的将领,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

第三位:岳飞
上兵伐谋,因离间计而死于自己人之手的四大名将,你知道吗?​岳飞,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靖康元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之中。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第四位:袁崇焕
上兵伐谋,因离间计而死于自己人之手的四大名将,你知道吗?​明末抗清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统帅。袁崇焕以进士身份,毛遂自荐,转型成为武将。在辽东边关,袁崇焕受到明朝另一名将孙承宗的赏识提拔,逐渐成长为抗击后金的优秀统帅,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的胜利,让后金八旗精锐伤亡惨重。袁崇焕在与后金两大军事天才努尔哈慈和皇太极的交锋中,占据着优势地位,是明朝抵抗后金的中流砥柱。

袁崇焕历来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的人品和性格上的缺陷,虽然掩盖不了他天才的军事才能,却最终让他走向了末路。公元1629年,后金绕过宁远,兵分几路进攻北京,袁崇焕率师驰援,与其他同僚共同击退了后金军队。皇太极恨死了袁崇焕,以离间计让崇祯皇帝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加上朝中不满袁崇焕大臣的共同努力,袁崇焕以叛国罪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之死,是明末抗清形势的重要转折点,即使此时明朝的还是人才济济,皇太极却是除掉了他一生中最忌惮的敌人,已经视明朝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