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梵高》:梵高自殺之謎

這部電影是一部以梵高800封私人書信和120幅原作為靈感,由125位畫師手繪的65000幀油畫,按每秒鐘12幅油畫的頻次組成的動畫片。

如果你不懂梵高,沒關係,這個電影大概描述了梵高的整個生命歷程。與梵高接觸過的人物對他的不同看法。

電影的敘述者阿爾芒·魯林極不情願地接受他父親的任務——將梵高最後一封寫給他弟弟的信送出。

在送信的過程中,他得知梵高死了,梵高的弟弟也死了,於是,想要把這封信交給梵高弟弟的遺孀。在接觸梵高最後生命時光裡出現過的人物,大家對他褒貶不一。有人把他看成瘋子,有人把他看成天才。

這部電影讓我最動容的有3個地方。

小梵高從小就是一個孤僻沉默的孩子。

當小梵高看見媽媽出門時,他衝出去。

看見母親站在墓碑前面感傷,小梵高把手伸過去。

梵高的母親並沒有給予任何溫暖,而是毫不留情的推開他的手。

據說,梵高的名字源於父母紀念早逝的哥哥。

成年後的梵高經歷事業的不順,因為過分的直率和坦誠融入不了集體。

最後迫不得已選擇了繪畫。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冒險,不是靠主動選擇,而是被命運推動。

他27歲時才開始嘗試作畫。10年時間裡畫出2051幅畫,平均每個星期2幅。

或者當時大多數人認為他就是毫無建樹的人。

他也清醒的認識到了這點: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我是什麼呢?一個無用的人,一個反常與討厭的人,一個沒有社會地位、而且永遠也不會有社會地位的人。好極了,即使這是事實,我也要以我的作品來表明,這樣一個反常的人,這樣一個毫不足取的人的內心是怎樣的。

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礎是愛而不是恨,是冷靜而不是熱情,我時常陷入極大的痛苦,這是事實。但是我的內心仍然是安靜的,是純粹的和諧與音樂。在最寒磣的小屋裡,在最骯髒的角落裡,我發現了圖畫。

他對這個世界的愛,不分尊卑,不分高低。

在醫生迷人的女兒瑪格麗特眼中,梵高喜歡花,甚至連脆弱纖細的花莖也憐惜不已,“生命中最細微的細枝末節,於他而言都不曾渺小簡陋”。

他的眼睛裡到處都充滿著美。

他顫抖而粗糲的筆觸就像一縷縷火苗讓人驚心動魄。

然而,正是他炙熱的愛成就了他,同樣也毀滅了他。

《至愛梵高》:梵高自殺之謎

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子正朝著它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裡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奮進。

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他幼年遭受貧瘠匱乏的愛,卻沒有讓他放棄追求愛和美。

可是,這個追求真善美,追求真理的人,生前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當有人在探索梵高為什麼而死。他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

確實,這困擾了很多很多人。

  • 有些法醫認為他無法把槍舉得離身體那麼近。以一種很不可思議的角度傾斜射中,並且槍後他的手指並沒有燒焦的痕跡。

  • 他聲稱自己是從住宿的旅館到麥田散步,而要走完這段距離(大約1英里)對於一個身受重傷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 他當時的畫筆、工具和手槍都不知所蹤。

  • 他死前那段時間的作品,顯然出自一個心情愉悅的人之手。他已經從聖保羅精神病院出來了,而且寫信說,已經康復。

  • 在各類信中都表明他反對自殺。“我不會特意尋死,不過一旦死亡降臨,我也不會逃避。”

甚至有人認為他為了愛自殺。

醫生女兒站出來說,他絕不是一個為了感情失去理智的少年,他的死和我沒關係,你這麼想了解他的死,但你有多瞭解他的人生?

梵高臨死前和醫生爭吵過,醫生毫不留情的說了一句,你這麼真誠,那麼,你知道麼,

為了你的這種追求,你那可憐的弟弟又付出了什麼?

梵高生前只賣出一張畫,畫畫的10年間,他沒有其他維持生存的活計。

全靠他弟弟支持他的夢想。

每年的顏料生活各項開支佔了他弟弟工資的三分之一。

更何況,他弟弟還有妻兒要養。

多麼悲慘的現實!

如果藝術是你的生命?那你又拿什麼來生存?

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揹負著責任。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再強的人也會被生活擊垮。

人,生如螻蟻,而美如神!

為了追求這種美,梵高燃燒了自己的生命。

他站在雨裡,他被鐮刀似的風割著皮膚,他在麥田裡被戲耍的幼童扔石子……

他依然保持著純真和善美,他依然執著追求愛與美。

我不知道世間有什麼是確定不變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會開始做夢。

我想畫出觸動人心的素描,我想透過人物或風景所表達的,不是傷感的憂鬱,而是真摯的悲傷。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不再眷戀人間……

他又是那麼的孤獨。

What a lonely person is he that a thieving crow couldmake his day bright.一隻偷食(他午飯)的烏鴉也能點亮他的一天。

他與那些紈絝子弟混在一起,哪怕他可能會受到欺負。

他割掉自己的耳朵,送給繼女。

他信裡寂寞的寫道,在靈魂一角可能有著一座燃燒著熾熱火焰的火爐,然而無人前來取暖;過客只是瞥見煙囪的一抹。

在臨死前他仍然思索:“我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觸不到蒼穹上的點點星光?莫非人類可以通過死亡之路,去往那一片繁星?這麼說來暮年的安詳離世,該是朝著星海的徜徉的漫步吧!

我心有瑰寶燦爛如歌,唯有畫作為我吟唱。

繪畫盛放了他的孤寂,也把他推向更深的孤寂之中。

高處不勝寒,這種孤寒最蝕骨。

“We cannot speak other thanby our paintings—我們除了畫畫,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表達方式。”

我想他是幸運的。至少有弟弟和醫生的女兒懂他。

那些畫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與熱忱,正如《星夜》有旋轉藍色的憂鬱,又有火焰迸發的璀璨,那些看似粗糙的筆觸,是他跳躍著的靈魂啊。

他像一隻敏感執著的蝸牛,他是一縷飄渺孤獨的青煙,他是一顆璀璨明媚的星星……

我們路過,只需要凝視它,就會感受到熾熱火焰的靈魂,盛滿了對生命的所有感動與驚悸。

參考文獻:梵高的書信

《至愛梵高》:梵高自殺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