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網VS京東商城,差的不是體量更不是流量,差的是十個劉強東!

噹噹網VS京東商城,差的不是體量更不是流量,差的是十個劉強東!

噹噹網

觀點之一:從性格上來說,噹噹網的領頭羊李國慶沒有京東商城領頭羊劉強東有氣魄,更沒有劉強東壯士斷腕的氣魄。

其實,如果當年劉強東不壯士斷腕,脫離支付寶,選擇入駐天貓的話,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京東了,想想看,當時劉強東選擇脫離支付寶,選擇不入駐天貓是做了多大的思想鬥爭,也抗下了多少的壓力,說壯士斷腕一點也不為過。

噹噹網VS京東商城,差的不是體量更不是流量,差的是十個劉強東!

京東

觀點之二:從某種角度來說,噹噹網的李國慶沒有京東網的劉強東營銷能力強,無論是品牌營銷,還是蹭熱度。

說到這裡,有的人可能不服氣,覺得根本沒有這回事,其實如果大家好好觀看以往的新聞和視頻就清楚了,也就知道了。開始的京東並沒有現在這麼強大,京東的體量遠沒有當當網強。但是京東是怎麼做的;京東的公關是怎麼做的;劉強東是怎麼做的?劉強東天天蹭熱度,天天炒作,而且是經常拉上馬雲,拉上淘寶,拉上天貓去炒作。劉強東經常在新聞中、媒體中、微博中經常說,京東是中國的電商老二,經常強調京東是賣正品的,不賣假貨的;經常強調京東的物流是最快;經常強調京東的電器3C類是電子商務做得最好的等等。有意無意的經常把京東的品牌形象樹立在大眾當中,在京東的體量遠沒有達到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第二的時候,這種的反覆強調,讓中國的絕大多數人或者專家,都不知不覺的認為京東就是中國的第二大電商平臺,京東的3C類電器是在中國做得最好的,比國美蘇寧還好。久而久之,京東的品牌形象就根植於大眾的腦海中,選電器的時候,絕大多數用戶一定會在京東上看看的。


反觀,李國慶參與的綜藝節目也不少,在新聞媒體露面的機會也不少。但是呢,就是不會碰瓷,就是不會去刻意去強調當當的品牌形象,更不是去談噹噹網的優勢。日子久了,噹噹網就遠離了新聞媒體的視野,就遠離了大眾的視野,從而對當當網的品牌形象、用戶粘度、平臺流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噹噹網VS京東商城,差的不是體量更不是流量,差的是十個劉強東!

劉強東

觀點之三:噹噹網的李國慶的戰略格局沒有京東的劉強東大,也沒有劉強東那麼好鬥,更沒有劉強東的虎氣。

看了那麼多的李國慶的視頻,覺得李國慶總有那麼一點,這也想抓,那也想抓;這個不想放,那個不想放,做事情有點猶猶豫豫。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有一點婦人之仁,沒有那種一個公司CEO的那種該有的性格和魅力。猶猶豫豫的性格,會產生非常大的失誤,對企業來說是致命的。這就造成了,噹噹網本來拿著一拿好牌,但是呢,就不知道該怎麼出,活脫脫的打成了一手爛牌;該是好機會的,能抓住機會的,當斷不斷,造成了機會流失,也活生生的讓機會流失。因為沒有抓住眾多的機會,讓噹噹網久久不能在圖書行業有所突破,不能像亞馬遜一樣從圖書行業切入,打入其他的行業,做成全類目的平臺,從而造成了現在噹噹網的沒落,實在是可惜可惜。

反觀劉強東,當時股東的壓力,投資人的壓力,頂著京東的連年虧損,一定要建立京東倉庫,一定要建京東的亞洲的五大倉;一定要把京東的物流打造出來,一定要有京東自己的特色。如果沒有劉強東的這些手段和措施,京東很難在天貓和淘寶的包圍下突出重圍,也很難在市場上存活。正因為京東與天貓有了差異化的競爭,所以京東才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不斷的發展壯大,從而真正的做到了中國的電子商務第二的位置。

噹噹網沒落,可不可惜了? (單選)
0
0%
可惜了
0
0%
不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