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59984351673
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從病理生理的角度講,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沒有明顯區別,在外源性致敏因素作用下,機體免疫能力低下,大量自由基對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的氧化破壞是過敏性疾病的病因。
本身鼻腔與支氣管就是相通的,粘膜上皮也是連續的,因此過敏性鼻炎的上呼吸道炎症極易造成向下蔓延,導致過敏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發生。
研究表明,無論是人為造成的鼻塞還是疾病本身導致的鼻塞,都會是導致支氣管內阻力增加和肺順應性降低,從解剖結構來說,患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炎性分泌物可以通過鼻後孔流入咽部或吸入支氣管內,特別是仰臥位時,鼻腔內炎性分泌物就會不經意間流入呼吸道,這也是導致哮喘發作特別是夜間哮喘發作的原因。
藥事健康
過敏性鼻炎與哮喘它們之間聯繫非常緊密的!在介紹它們之間聯繫前,首先介紹一下“過敏”,“過敏”也就是變態反應,也就是“超敏反應”。是指免疫系統對一些對機體無危害性的物質如花粉、塵蟎、食物蛋白質、動物皮毛等過於敏感,發生免疫應答,對機體造成傷害。機體很多部位都可以出現相關損傷及症狀,人們日常遇到的皮膚過敏,皮膚騷癢、紅腫,就是一種變態反應。鼻腔過敏,就是過敏性鼻炎,患者連續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鼻癢、鼻塞症狀。眼睛過敏,也就是過敏性結膜炎,眼睛癢,充血及紅腫。氣管或支氣管過敏,就出現哮喘症狀。血管過敏表現,就可以出現過敏性休克。
所以首先它們都是“過敏性疾病”,也就是免疫系統問題引起的一種疾病,產生過敏性疾病,必須具備兩個主要條件才可以出現:一:是容易發生過敏的特應性體質,它是和遺傳有很大關係,並可傳給下代,它的概率遵循遺傳法則;二是與抗原的接觸,這些特應性體質的人與抗原(過敏源,也就是變應原)接觸時可以被致敏,但不產生臨床反應,被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同一抗原時,就可發生反應,其時間不定。
過敏性鼻炎它的部位主要在鼻腔,哮喘是由於氣管或支氣管過敏引起的。鼻腔粘膜與氣管支氣管粘膜呼吸移行。它們是同一氣道,也就是呼吸道。變態反應有四型,它們都是一型變態反應疾病,也就是速髮型變態反應。
當有過敏性鼻炎時,有的可能就單純鼻腔症狀,但很多人它逐漸加重,並且向周圍發展,向上就可以引起過敏性結膜炎及咽鼓管中耳過敏炎症。向下就可以引起過敏性咽喉炎,逐漸可以引起氣管或支氣管過敏,就出現過敏性哮喘及過敏性咳嗽。
耳鼻喉科高醫生
咳嗽,一個大眾性的名詞,對於普通人來講,它的出現,就如家常便飯一般,並不會由此而掀起“大風大浪”來,人們只會將其當作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罷了。話雖如此,但這也只是屬於普通人的“專利”,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來講,咳嗽的出現,不如以往,持續性的咳嗽,發生在一位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身上,那很有可能是你的鼻炎“升級”了。
雖說,“欺軟怕硬”是現如今社會的一大普遍現象,似乎這對於疾病來講,也是一種極度適用的“法則”。一個人,其身體出現了毛病,那說明他身體的機能出現了“麻煩”。但是在你機能出現問題之時而表現出來的症狀,其並不能說是你身體的唯一表現,因為你始終是不知道這第一個出現的疾病,究竟是不是最後一個,是不是唯一一個?
有很多患者都“死”在這兩者的“惡性循環之中而無法自拔,所謂的咳嗽,其最大的幕後推手是過敏性哮喘。
因為,在這位孩子哮喘發作的期間,持續性的流清涕、黃涕、鼻塞、張口呼吸、夜間打鼾都是時常與哮喘共同存在的,之後,經過我手的檢測,發現這孩子不僅有過敏性鼻炎,並且還合併有鼻竇炎!想想都覺得可怕,一個年紀小小的孩子,6歲的孩子,如此年輕的他日後就要與這些疾病共同“生活”,不覺讓人心頭一酸。
一些文章中提及到的“過敏性鼻炎容易發作成哮喘”,其究竟有無合理性呢?
過敏性鼻炎與哮喘是分屬於上、下呼吸道的兩種疾病,正如一些文章中所提及到的那樣,過敏性鼻炎患者發生哮喘的概率要遠遠高於常人。有一份數據顯示,在哮喘病人中,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為78%,但是普通人群卻只有5%~20%;而在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病發作的可能性為38%,普通人卻只有3%~5%。曾經有一份“古老”的研究數據,在上世紀的90年代,國外對1836名學生進行了長達23年的觀察,發現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學生有10.5%的概率在日後會發生哮喘,但是沒有患過過敏性鼻炎的學生,其日後只有3.6%發生哮喘的概率。這一切數據都只是為了證明過敏性鼻炎與過敏性哮喘二者之間所存在的某種關聯。於是,近些年來,他們之間又被合稱之為“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徵。
過敏性鼻炎與哮喘具有相似的炎症反應過程、發病機制及其病理改變。其中,過敏性鼻炎誘發哮喘的機制主要為:鼻、支氣管的神經反射;溫度以及溼度的調節失控,在這些情況之下,鼻粘膜腫脹及分泌物瀦留導致的鼻腔堵塞會促使患者由“鼻式呼吸”改為“口式呼吸”,由此而導致鼻腔對空氣的加溫、加溼及過濾清潔餓的功能喪失,容易使得乾冷空氣中的變異原及汙染顆粒進入到下呼吸道,從而引發哮喘。加之最近氣溫與天氣多變,所以過敏性鼻炎患者更要注意;此外,鼻腔炎症分泌物例如到下呼吸道,導致炎症介質被吸收,也會引起哮喘。
關於用藥的方式,根本不必糾結於“吸”與“噴”,有人說吸藥吸多一點會更好,其實這是錯的,並不是說多吸幾次就是好的,只不過相對於“噴”來說,“吸”的方式更容易控制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