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续》里花几十年挖洞逃出监狱,现实中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动感超人

这位同学你是认真的吗?如果现实中也如电影中一样,你还打算尝试一次吗?

其实当年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时候,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内心的潜台词并不是想要尝试越狱,想必我们会有相似的一种想法——也许是因为安迪的“挖洞技术”太精湛了,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挖挖挖,坚持得有些可怕……最终脱狱时,我们是为他高兴,但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于是开始跟随电影一起论证安迪脱狱的可行性。

“论据”的确没毛病,物理啊、土质啊、人的主观能动性啊,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挖洞容易,每天挖洞进进出出就太危险了,几十年来就没有一次被发现端倪?安迪可以凭借自己的严谨和智慧尽可能操控一切,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说他太幸运了。

这么说肯定有人不服,典狱长及其鹰犬早已被安迪的报税能力“麻痹”,怎么会对他产生怀疑?其实,也真的没必要钻牛角尖,小说就是小说,电影就是电影,看过之后开心过瘾了就足矣,凡事都要弄清楚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其实比挖洞更让人紧张的是安迪从洞里爬出来之后,还要用石头砸开粪便管道,这个比挖洞还要命!万一砸不开怎么办?就算安迪计算得再好,比如他带的石头一定比管道材料结实,而且也算好那天晚上一定会有雷阵雨,雷打得震天响。

我是说万一砸不开,安迪怎么办?


南瓜报告

电影《肖生克的救赎》里主角挖洞越狱,还有个美剧《越狱》也是挖洞 也见过几条国外新闻现实中在监狱挖洞越狱的,说明国外监狱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但是在中国,其他越狱模式我不谈。你想挖洞越狱是绝对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监狱没有单人间,也没有双人间!最低都是八个以上的犯人住在一起,一般都是十几个住一间,所以不可能全仓十几人全部达成共识集体越狱。大家刑期都不同,我叫你和我一起越狱,可是你本来就只剩一个月刑期了,你会犯傻吗?

而且中国的关押场所对犯人清一色的“连带责任制”,就是你们班其中一个人“违纪”,全班集体受罚!即使你是蒙在鼓里。听着很不公平,可是坐牢有什么办法呢?你说别人眼睁睁看你每天挖洞,不举报你?不举报你他也会受罚!在刑期面前都别他妈谈“义气”,那是电影!这些事这些人我见太多了!


还有,挖洞是个体力活。中国监狱每天白天出工累成狗,每天六点起床吃完早餐就出工,开始一整天劳动!每天都有规定的劳动任务必须完成,完不成的就加班,不加班的监狱就是别人收工了集体看电视,你一个人在警官值班室外面面壁罚站!你白天累一天了晚上还有力气挖洞?挖一夜洞了第二天早上六点还有繁重的劳动任务等着你呢?完不成任务你试试!人又不是铁打的!累都累死你!

中国监狱挖洞越狱!做梦!


韦汶卿

不请自来。

严格意义上讲,《肖申克的救赎》并非越狱电影,主人公如何越狱并非它表达的重点,主要探讨的是自由和希望。

它让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而缺少详细细节支撑的《肖申克的救赎》就会出现如题主这样的疑惑,现实中有可能实现吗?

有可能,而且现实中有真实案例。

话说在上世纪中期,有个叫凯乐蒂的法国人,就成功越狱。

你肯定会问,这个人绝对不是唯一一个越狱成功的大神,为什么提到它?

因为他确实是个越狱高手。就在1947年,他还在监狱中,和狱友讲述自己的光辉岁月,那些年哥越过的狱。

狱友是个文学青年,听到后将将这个故事写成了小说。

这本小说的名字我没有找到,但有个导演读过后,感觉不错,就把小说拍成了电影。

那个导演是雅克·贝克,法国最好的导演之一。

用一个名气更高的导演特吕弗说,“雅克·贝克的作品不属于任何一种风格。”

雅克·贝克还找来凯乐蒂,让他本色出演影片,饰演罗兰德一角。

这部电影就是《洞》,豆瓣评分9.2。

虽然低于豆瓣评分9.6的《肖申克的救赎》,依旧有网友表示,《肖申克的救赎》在它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这种为了认可《洞》,来贬低《肖申克》的做法,我本人并不赞同。

需要说明的是,拍摄于1960年的《洞》更具有艺术性。

《肖申克的救赎》中存在鲜明的二元对立,善与恶,囚禁与自由。

《洞》却不去表现人物的道德倾向,孰好孰坏,我们分不清。

从观赏性方面,《肖申克的救赎》更胜一筹,这是它广受欢迎的重要基础。

而在人性的深度上,《洞》走得更远。

《洞》展现出极简主义的气质,不用配乐,很多段落拍的像纪录片,和喜欢故事性情节的观众有距离。

《洞》里面敲击地面、检查包裹、开挖洞……等越狱手段非常写实,简直就是越狱小教材。

这些都给后来的《肖申克的救赎》、《越狱》、甚至《布达佩斯大饭店》等影片提供了灵感。

从题材来看,《洞》才是越狱片的鼻祖。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这部鼻祖级越狱片,竟真的请了这样一位越狱大神。


尘飞扬916

假设他每天挖一斤土(挖的多了也不太好带出去),那么一年就是365斤,20年就是7300斤,中间除掉被关禁闭等种种原因不能挖的,算6000斤吧。 6000斤就是3000kg,一般土的干密度1.7~1.9g/cm3之间,但是他挖的那种土土质很松软,l类似砂土,最多1.5g/cm3。这样就是3500*1000/1.5=2000000cm3。再来看他的地道,是一个圆柱体,直径不大不超过一张海报,大约40cm,算一下他的地道长度可以达到1592cm也就是15米多将近16m。 16m是一个相当长的距离了,应该能逃出去了。


A股那些事

明确的告诉你,在中国的正规监狱里成功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

1.我国监狱的安全理念和建设标准在国际上绝对超一流水平。2.正规监狱几乎不存在单人监仓,且每个宿舍都有前后双摄像头。3.双围墙,下水道加固,武警驻守,互监小组制度等等措施与制度决定了我国监狱作为刑法执行机关的严肃性和安全性。4.人家是部电影,干嘛非得讨论这个,多无聊!顺便提一句,中国发生的仅有的几个案例都是在极特殊情况下发生的。且多为老久监狱或安全性较差的看守所!


换个不吓人的名字

老布克50年从监狱出狱之后,从小哺育长大的鸟儿是他的心灵的寄托,出于之后鸟儿死去,他的寄托也没有了。同样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外面是安迪的自由和希望。正因为“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所以安迪不惜花二十年时间每天凿开一点,积少成多。当他爬出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时,仿佛就像突出重围“吃鸡”。就像结尾在阳光下开着车迎风走向自由。



重回题目,电影是感性的,现实是理性的。生活中习惯按部就班上学上班吃饭,习惯了先说“不可能”,却忘了“不试试,怎么知道”。所以生活充满希望,也没有什么不可能,更没有所谓的如果,但有坚持。


半斤八两根号4

在我们国家不可能。从jian yu的硬件构造,监舍人员组成,日常管理模式,决定了不可能。

我们juan yu里都是独立的楼,墙上挖个洞,从外面都能看到。即使你进入下水道也钻不出去,建造的时候考虑到了,各种s弯,防护网等。即使会缩骨功钻出去也不行,污水处理厂是独立的,附属于jian yu还跑不掉。

白天出工晚上睡觉,没太多时间挖。你稍微在墙上扣几下,估计就有人举报了。而且一个房间好多人,上下铺,不像外国,双人间。而且我们的可不许在墙上贴个裸体美女海报。

层层管理很严,利用fan人管理fan人。里面基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而且wu jing会不定期搜监。

我暂时好像没听说挖洞逃跑的。翻墙,闯门,溜门,钻在车底,伪装成yu 警,外出看病时,这些都是常见的方式。经历过伪装成yu 警的,我在高速路口设卡堵截。不过最后被路政逮到了。


机修达人蔡

现实中比这个还精彩,在美国靠近加拿大的一个监狱里,两名杀人罪犯从纽约州安保措施最为严密的克林顿监狱越狱,两名囚犯砸墙钻洞越狱,留漫画讽刺警方



在另外一起事件中,一名囚犯用肖生克中安迪杜弗雷的方式挖洞,结果穿墙的时候身体太胖,卡在洞里出不来!


现实中发生在全世界的越狱比电影还精彩,各种意想不到的手段和超乎想象的方法!


目有余子

此片是感性为主,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越狱是不可能的。作品的主题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安迪会避税,有利用价值,在监狱管理者的眼中是靠近政府的改造积极份子。洗衣房和图书室都是好工种,在这些地方挖洞,工具齐全,实施起来比囚室方便。在囚室内太困难,例行检查严格,那副画本身是违规的是重点检查对象。再者20年一张纸画反复揭粘会破的,还有20年囚室不维修吗?犯人不换号吗?不被想早点出去的犯人检举吗?


vitoliao

现实中不可能 至少在中国不可能因为中国没有单间也没有圣经放不下那个凿子,现实中也没有那种墙体.一位银行家蒙冤入狱,在监狱里让姐妹帮盯上了受尽屈辱 .帮狱警报税给监狱长做假账 在监狱里开学校晚上还要挖地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